APP下载

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若干思考

2017-11-03李爱琴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中学数学教学情境

李爱琴

摘 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合理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增强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够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并且还能够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思维能力进行较好培养,提升思维品质,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关键词:教学情境;中学数学;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3-009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056

一、创设情境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情境”属于切入点及出发点,其中“情”所指的就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纳入学生兴趣、需求以及态度与情感培养等相关内容。通过创设现实环境及模拟虚拟情境,可使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缩短距离,使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情境创设需要做到以下四点要求:

1.生活化。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数学学习对象,在对这些教学情境进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数学观,并且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有利;另一方面,现实生活情境必然可提供实际问题,需要学生通过所学数学知识将其解决,对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未能够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效融合,则必然缺乏现实感,学生也就缺乏学习动机。所以,数学教师应注意改变传统教学理念,随时在实际生活中选择有关数学问题,并且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及学生实际生活更加贴合,符合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注重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使数学知识更加具有系统性,实现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

2.问题性。在知识探究过程中,“问题”属于动力及方向,并且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根源,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应当学会学习,构建新知識,依据实际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比较感兴趣及比较熟悉的相关情境,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提取信息,在学习中提出相关数学问题。诚然,情境教学中创设问题型情境应具有针对性,必须面向教材和教学所需,必须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趣味性。作为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情境创设应尽量新颖有趣。在对材料或者活动产生直接兴趣的基础上,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当然,有时一个问题情境也未必马上指向某个具体的学习,而主要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同时,应更为关注问题的趣味性,这样的问题可以不要求学生能够马上自行解决,甚至在老师的指引下也难一时解决,但是它可以成为指引学生学习的一个动力或方向,并通过某一节课甚至一个单元的学习而最终获得解决,这样的问题具备一定的挑战性。

4.实效性。在实际教学设计过程中,很多教师为能够找出知识原型而不断探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创设的教学情境有些比较牵强的情况存在,还有些情况下所创设的情境不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这些情况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创设的教学情境实效性比较差,不利于课堂教学。所以,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应当注意其实效性,不可只注重其华丽的表面。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应当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考,优秀的教学情境应当具备“短、平、快”的特点,能够直接联系教学主题,从而在最短时间内使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之间缩短距离,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二、对教科书中情境的态度

在数学教材中,编写人员已经在其中融入一定问题情境,并且这些教学情境均经过教材编写人员认真思考,但目前在我们的课改实验中,情境的创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对教科书中所设计的教学情境,我们的态度是:不轻易舍弃,又大胆创新。

(一)研究教科书中的教学情境,体现其教学价值

教材中的教学情境也是教材编撰人员精心设计,刻意组织安排的,他们花费了一定的心血,一方面是通过具体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数学学习的对象,另一方面是通过现实而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材中这些情境而言,教师首先应当对教材内容认真阅读,对这些情境所具备的教学价值进行研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这些情境所具备的教学价值,不可轻易将教材中相关教学情境舍弃。

(二)不盲目迷信课本,大胆进行创新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同的课堂中的学生存在着地域、城乡、个体之间的差异,教材编撰人员想设计一个面向全国各类学校学生普遍适应的情境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在认真分析教材和学生实际的情况下,应当对新课程改革理念及精神真正理解,对教学新理念本质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创设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且更加贴近实际生活,还能够符合学生学习主题,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及主动探究能力得以提升。

三、情境创新的途径

创设一个比较恰当的教学情境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它要使学科特点充分体现,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使学习重点突出。所以,在教学中对教材中情境借鉴十分必要,然而应当注意教材属于静态资源,很难使课堂教学中各个方面需求均得到满足,因而教师的创造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情境创新的途径有两条:

1.依据原有情境意义,选择类似情境进行代替或者实行整合。如教科书中列举的有关测量海上距离、有无触礁危险等的例子,这些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学生也就会感觉比较陌生,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一个类似的情境进行替代。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科书,对原有情境合理整合。

2.对教材中原有的一些问题实行挖掘及加工,舍弃原有情境,大胆进行创新。教科书中虽然创设了比较丰富的教学情境,以供教师选择使用,但也给教师的教学留下了比较大的空间。要想设计更好的情境,教师不可只挖掘课本教材中相关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应当主动创造,从而获得更理想的情境。所以,数学教师应当积极了解各个方面知识,使自身视野扩展,对现实生活加强关注,通过现实生活创设优秀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 王学伟.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8):114-116.

[2] 陆敏雅.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2(5):47-48.

猜你喜欢

主观能动性中学数学教学情境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论职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