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2017-11-03张燕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学

张燕

摘 要: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思想情感和高尚的艺术趣味,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既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3-00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052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它不仅存在于大自然,而且也出现在课文中,只是有时我们缺少发现,缺少引领学生去体验、去感受的实际行动。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谈几点做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诵读诗歌,领会语言美

兒歌、浅近古诗词,语言十分优美,让学生阅读、背诵,不仅丰富知识,也能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培养审美情趣。就以最浅显的骆宾王《咏鹅》为例,这首儿歌,用简洁的语言,形象地描摹出了鹅的叫声和曲项向天歌唱的形态;而“鹅、歌、波”又有押韵,朗朗上口,从中可以感受到儿歌、童谣的语言美。古诗词语言精练,是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美的最好教材。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两句,写诗人从远处眺望瀑布的情景。那瀑布从高处“挂”下来,瀑水飞泻,溅起蒙蒙水雾,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仿佛笼在紫色的雾里。两句十四个字,状写远观瀑布的全貌。语言简洁流畅,形象生动。“飞流”写瀑布的“急”,“三千尺”夸张地写出瀑布水多、长;从高处“直下”,照应了前句的“挂”。最后一句以一个“疑”字写出自己的观感。全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明媚秀丽的情境,抒发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胸怀。教师应让学生在边想象画面,边朗诵,从中体会到古诗的语言美,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从而培养审美情趣。

二、读童话故事,培养向往情境美

童话故事,有趣生动,充满神奇色彩,往往会吸引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可以给儿童想象的空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审美情趣。如苏教版《蘑菇该奖给谁》《小动物过冬》《猴子种果树》《青蛙看海》《三个小伙伴》等故事,都含丰富的想象,神奇有趣,作者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语言浅显,易于学生阅读接受,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教学《青蛙看海》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充分阅读,在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透过“青蛙”这个形象,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个解读也只是站在“青蛙”的角度,如果我们再站在“老鹰”和“松鼠”的角度理解,当“青蛙”需要帮助的时候,有朋友愿意支持它、鼓励它,为它指引方向,无形中让学生感受到助人为乐之美。童话故事,情景优美生动,充满着神奇的幻想,最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向往美好事物的想象力。因此,我们要重视童话教学,培养学生向往情境美。

三、讲古今英雄事迹,体会道德美

培养儿童健康完美的道德品质,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而古今英雄人物的事迹,最能感染幼稚的童心。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古今英雄故事,让学生体会英雄们的高尚品德,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自古以来,人人传颂,家喻户晓。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这位古代女英雄的道德美。她英勇善战,在十年的漫长战争岁月中,成长为“壮士”,保家卫国身经百战,终于胜利归来。以她的卓著功绩,应得到很高的奖赏。而她不慕荣华富贵,更愿回家乡过着儿时的耕织生活,在父母身边尽孝道。这是多么高尚的美德呀!

除了这篇课文,我还借机进行课外拓展,给学生讲岳飞抗金,秦桧卖国的故事,让学生辨别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推荐《雷锋的故事》,让学生感受雷锋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英雄人物事迹激励着学生,从小养成向英雄学习的良好习惯,塑造美好的人格,提升审美情趣。

四、赏优美的写景课文,感受景物美

小学课本里,选取了许多图文并茂的写景散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美课文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景物美,塑造积极的向往美好生活的人格,从而培养审美情趣。如苏教版二年下册的《台湾的蝴蝶谷》,运用优美的文字、色彩鲜艳的插图,介绍了我国宝岛台湾“蝴蝶谷”里美丽的蝴蝶。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情感之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欣赏形态各异的美丽蝴蝶,学生仿佛置身于蝴蝶谷中,切身感受到蝴蝶谷的奇妙景象。作者用优美生动的笔触,描摹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的生动形态。三个动词的使用,令读者仿若置身其中,很容易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对蝴蝶谷的那份喜爱之情。这篇课文在描绘彩蝶时,作者仿佛是在画彩色,有声有色,妙趣横生。尤其是文中的那句比喻句:“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一个“撒”字生动形象地将蝴蝶的多表现得淋漓尽致,那随风飘荡的花瓣就是蝴蝶的化身。我让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加上动作读,他们在视觉与触觉的相互碰撞中体会出作者对蝴蝶谷这份美景的赞叹与喜爱之情,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敏感与即时捕捉。

五、带领学生踏春秋游,欣赏大自然美

回忆在乡村执教的几年,由于所在的学校地处群山环抱中。阳春三月,山峦叠翠,景色撩人。山坡上,小径旁开满各色各样的野花。杜鹃,桃花,田里的油菜花……百花竞放,姹紫嫣红;秋天,山上枫树,柿树的叶子,经秋霜的洗染,漫山遍野红艳生动,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此景色迷人的季节,我常利用春秋游的机会,带领学生接触大自然,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美。学生在游玩中,亲自观赏到蝴蝶飞舞的美姿,春燕呢喃的鸣唱。田里的蛙声阵阵,树上秋蝉长吟。春色如画令人陶醉,金色的田野沁人心脾。回城任教后,我也用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学去聆听桐山溪的哗哗水声,观赏水中鲤鱼争食情境;双桂公园,流淌着他们的欢声笑语;烈士墓旁,留下了他们敬仰的身影。回校后,我指导他们说说自己的观感,写短文、日记,从中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陶冶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的美是立美与审美的统一,因此也需要我们教师首先建立起发现美,领悟美的敏锐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居于对美的支配地位,才能充分引导学生们去感受美、体会美,培养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 朱美华.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审美情趣[J].学生之友(下),2011(18):67.

[2] 徐玲. 阅读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文学欣赏能力[J]. 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2012(26):30-32.

猜你喜欢

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