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探讨

2017-11-03李佩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李佩

摘 要:处于特殊年龄阶段的学生们在接受能力上表现出不同之处,初中生们的心理和生理发育尚不成熟,相较于小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行为意识,但是还是会在课堂上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同时也会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很多时候会对一些事物缺少特定的辨别能力。本文将重点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明确有效性的体现,通过采取合理的方式,推动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3-007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042

针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来说,重视教学语言的有效性非常关键,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地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策略,确保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稳步提升。语文教师们需要采取科学的语言表达技巧,通过正确的语言表达手段,让学生们自觉地吸收语文知识,由此提升语文课堂语言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概述

通常来说,教学语言并未有十分明确的定义和范畴,所以想要对教学语言深刻地认识,还是应该重视概念上的语言。无论是哪一个领域,对于语言的界定存在着明顯的差别,语言一直都被视为人类表达内心想法和展开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集中了语音、词汇和语法等众多的因素。语言表现出了交流、沟通等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就是指的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细心耐心设计的一种科学的交流表达形式。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语言,才可以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们展开示范,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文涵养。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特点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采用丰富、灵活、多样的教学语言内容,实现和学生们的沟通和交流,将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融洽自然,抛弃传统乏味、无趣的教学语言,重视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意识到语言教学的魅力。

(一)科学性

初中语文教学语言体现出相对严密的科学性,所以语文教师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应该保证实际用词的准确性,这样可以在相对规范的教学语言下提升学生们的语文认知能力。有些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习惯用口语化的教学方式,但是这种模糊的指导,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认知。

(二)审美性

初中语文教学语言只要运用得当,就能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所以需要教师重视情感美和形象美的释放,不仅仅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而是充分认识到这种教学语言的魅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教课的语气和语速等,充分地联系课本然后明确实质性的情感,教学语言的正确运用,可以启发学生更好地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语文教学语言也具备着理性美,需要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重视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体现。

(三)启发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中应该重视启发性,教师的教学语言需要重视对学生们起到的积极的启发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正确地掌握语文教学语言的启发效果,将学生们充分地带入至课堂之中,充分地体现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例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重视提问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们更倾向于思考问题,却不是找寻答案。

三、发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策略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发展,国家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并不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们重视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保证更好地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让教学语言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适当地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巧妙地运用语言技巧等都能保证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通过合理地将语言由命令式转变为商讨式,能够真正地体现出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实用意义。在新型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学主体主要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实现有效转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充分显现出来,需要教师认可学生与自己的平等,避免采取强制性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之上,需要将学生们的主体价值发挥出来,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工作,努力地向着同一个学习目标前进。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互利共赢,才能展开最有益的交流,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果。

(二)转变教学语言模式

结合当前的实际教学状况分析,发现为了更好地迎合素质教育,很多教师采取的仍然是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关注学生们成绩的考核,却忽视了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更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们掌握学以致用的方式,而不是凭借着成绩一决高低。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教师们需要从根本上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禁止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展开教育,应该积极地带领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也需要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开展更有益的教学活动。

(三)改善教学语言的运用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依照学生的具体成绩划分他们的优劣,但是这只是一种传统的判定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面对新的发展时期,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采用这样的方式,还是应该重视学生的优势,通过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在困境中树立决心。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需要的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强化自身的学习,充实自己的语文素养,通过刻苦的钻研和学习,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们产生深刻的影响。

四、结语

初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教学语言的合理运用,结合着学生的成长特点,有方向地对其展开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中,提升自己的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之路上的重要引导者,只有对其采取正确的方式引导,充分地肯定他们的学习地位,在实际的学习中凸显出他们的主体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学习实效。语言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意义重大,关系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知识的水平,所以要求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认识并实践语言有效性的发挥,从根本上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晓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研究[J].才智,2016(34):62.

[2] 王海艳.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J].华夏教师,2016(8):79.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