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语文课如何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助力

2017-11-03王华志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能力语文课

王华志

摘 要:高职教育的特性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特点。语文课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是学生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专业人才服务。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为学生带来最大的益处,语文课如何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助力,成为高职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高职语文教师一线教学的视角出发,对如何提高高职语文课课堂教学质量,最大程度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助力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与读者交流分享。

关键词:语文课;高职生;职业能力;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3-003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016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且具有一定理论知识,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的高等教育。高职语文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被赋予基础文化课的定位,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1]可以说,“技能”是实用的能力,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硬件;“素质”却无法用“技能”来衡量和解决,它关乎人的言行举止、意志品质和价值理念。高职语文课作为高职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尤为重要。从课程设置来看,因学制、课时、学生特点等因素的限制,高职语文课往往开设为“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普通话训练”“演讲与口才”“礼仪文化”“国学经典”等课程,教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选择教学内容,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旨在彰显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让语文课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助力。

一、高职语文课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和课程,因此特别注重专业和课程的实用性和工具性。高职语文课是一门素质课程,强化学生母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是进行人文素质熏陶和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2]高职语文教育涉及内容广泛,主要通过听、说、读、写几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来强化母语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充实语文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为求职就业、职业生活奠定基础,助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所决定的。高职语文课助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是让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恰当灵活地应用于工作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对其具体工作、职业发展有所帮助,从而较好地适应职场环境、胜任工作岗位。高职语文课注重倡导正确价值观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中沟通交流和应用写作的能力,更是离不开语文课的学习。高职语文课的开设加强了学生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基本的职业修养,引导他们从学知识、学做人,到能做一个合格的职业人,从而真正实现高职语文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助力作用。

二、高职语文课助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措施

(一)构建内容丰富、科学合理的语文课程体系

高职语文课所涉内容广泛,包括语言、文学、写作、礼仪、文化等方面的学习,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面向全校大一学生开课,课时有限,内容精简。因此,高职语文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从业能力。在高职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重点,突出语文基础内容的实际性。在高职语文具体课程设置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共必修课、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公共必修课旨在培养高职学生对职业相关信息收集、整理、传播的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社会、适应职场、把握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如“应用语文”“应用文写作”“普通话训练”“大学语文”等课程;指定选修课主要是为扩大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而开设的一些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如“礼仪文化”“阅读欣赏”等课程;任意选修课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某一方面的才华,如“演讲与口才”“国学经典”等课程。三个层次的课程循序渐进、相辅相成,不仅体现出课程基础性与加强性的有效结合,更能满足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体系中的基本要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采用适宜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课堂教学的资源、手段、方法都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特别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已不足为奇,这些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直观、形象、生动,集声音、文字、图案、动画于一体,把大量的图像和视频融合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思维活跃,兴趣倍增。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包括课堂讲授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书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口语表达与书面写作相结合,常识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可以开展的活动有:书本学习、网上学习、口头作文、演讲比赛、阅读分享、热点评论、人物采访、观看影像、参加讲座、模拟现实情境、撰写校园活动广播稿、举办主题征文比赛等。开展这些教学活动时,根据情况可以分组或单人进行,可以纸质版或电子版形式提交,可以网络在线问答或发送邮件方式完成。积极采用适宜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提高”,这样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增长,应用能力明显加强,心理素质逐渐强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他们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益处。

(三)针对不同专业教学内容侧重不同

职业技术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和应用性,即学生毕业后能凭借一项技术技能立足于社会,能动手操作而不是纸上谈兵,这是高职教育的特点,也是社会对高职生的要求。因此,包括高职语文在内的公共基础课应按照“服务社会、服务专业、服务学生”的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有针对性地选取适用的教学内容,将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渗透在教学中,设计与该专业相关的项目实训活动进行教学,满足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需求,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调整的能力奠定基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了解所教专业对语文能力的要求,进而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符合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项目训练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如对文秘、旅游、酒店、物管等专业的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要求“能与上级、同事和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能进行组织协调”“能对自身工作进行介绍说明”,这就在听、说、写几方面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出了要求,应给学生开设“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普通话训练”“礼仪文化”等课程,既充实了专业内容,也满足了学生的实践需求;如对路桥、施工、监理等工科类专业,可以给学生开设“应用文写作”“普通话训练”这样的必修基础课程,其他语文类课程作为选修课学习即可。高职语文教育必须确立能力培养的专业化导向,把语文教育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从语文知识点的选择、案例的选取到知识讲解的详略、练习的方法以及项目训练活动设计等,都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及其特点,分别进行设计。如同样开设“应用文写作”,对建筑施工、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应侧重建筑工程常用文书的学习;对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则重点学习经济文书的写作。根据不同专业教学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使高职语文专业化、职业化导向、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功能更加突出。endprint

(四)注重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的主要阵地,是解惑答疑的场所,是互动交流探寻真理的地方。课堂教学体现着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新课程改革推行的是使教师、学生之间的角色发生根本上改变,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者改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使其敢于争议—善于争议—乐于争议。”[3]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一味拘泥于课前早先的预设情境,而应独具慧眼,积极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知识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教学变得活泼灵动、有情有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知学乐学,语文知识也如化作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关注时下热点、聆听流行歌曲、观看影视节目、置身网络游戏等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高职学生更是这一群体的主力军。由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一部分学生上课不听讲,玩手机消磨时间成为课堂常态。这时,教师恰当的规劝和引导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教师自身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课堂讲授和课后任务要切合学生思想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如用生活案例或多媒体动画引入教学内容,把所学内容设定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思维,这样教学双方便能较快地进入教学内容,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以写作职业文书“求职信”为例,让学生假设自己现在是即将毕业的学生,不得不走入社会开始求职就业,需要通过一份份求职自荐信、个人简历等文书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推荐自己,以此引入写作任务。这样的语文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写“求职信”,同时写作过程中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剖析自己、介绍自己,增强信心做最好的自己。

此外,教师选用的语文教材應充分突显高职教学的特点,即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在加强理论知识深度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目前的高职语文教材内容多为文学欣赏、语言表达、应用写作等,而那些理论结合实践,甚至实训内容多于理论知识的教材,更符合、更能突显高职教学的特点。

语文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教育,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高等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一定深度的基础理论知识,“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实现高职语文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更好的结合,使学生在短暂的学习生涯后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高职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是学生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在培养学生求知、为人、做事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必须立足于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体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提高高职语文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整体质量,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提升高职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实现高职语文教育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目标。只有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提升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才能让学生把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迁移到学习、生活和工作领域,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助力。

参考文献:

[1] 张丹.高职语文引入“雅俗共赏”教学思路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 2015,3(4):39-42.

[2] 杨利香.高职语文的审美教育探索[J].语文建设,2015(1z):17-18.

[3] 张红丽.关于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12-13.

[4] 杨珩.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3):143-145.

[5] 杨慧.论高职语文中职业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 2015(11):143.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生职业能力语文课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语文课文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