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与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

2017-11-03孙洁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9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孙洁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第三支付平台兴起,金融产品销售平台纷纷涌现,互联网金融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技术的依托之上,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更加的便捷、服务功能更多、面向群众范围更广等优势。本文利用技术溢出的理论,浅谈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

银行业是我國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它是经济资源配置的中介,能够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分配效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类移动支付、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步使得互联网与金融进行融合,互联网金融崛起,给商业银行的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促使商业银行转变思维方式,提高效率以应对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不同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给他们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各不相同,是否能够适应互联网的影响,需要更深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途径

1.示范效应

因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具有先进的技术思维,所以商业银行可以学习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产品类型,学习运用其服务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从而提高自身技术和效率。

2.竞争效应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竞争机制,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垄断有着很好的消除作用,从而推动商业银行的生产率。莫易娴提曾指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有很大的冲击作用,它对银行的支付结算和存款业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长期下去对商业银行的核心贷款业务也会造成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能够推动商业银行的技术产业升级。

3.人员流动效应

不管是哪个行业,工作人员都是必备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员工作为技术的载体,在行业间的流动能够有效的提高商业银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提高他们技术水平。如果商业银行业绩效率比较好的员工转向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去,那么对银行就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4.联系效应

互联网金融企业与行业银行之间可以进行合作,从而提高两个领域的共同发展,在业务联系中商业银行可以吸收借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技术,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商业银行也能够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更多的业务支持。同时互联网金融公司能够提供客户流和大数据,这是传统行业相对较欠缺的。在进行合作的时候,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行业要互相借鉴,优势互补,进行各种资源的共享,共同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二、不同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反应

吸收能力对技术溢出具有决定作用,而吸收能力又受到企业规模、组织结构以及先验知识等影响。面对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的影响,不同的商业银行在资源约束、产权结构、经营模式等方面各有千秋。所以,在对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中,要考虑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

1.大型商业银行

它受到政府的支持,资产规模、客户流量等都具有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产权不明、委托代理链过长以及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都使大型商业银行吸收借鉴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的先进技术受到阻碍。大型商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具有垄断的地位,所以它的互联网金融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难以实现。当面对激烈的竞争,而使银行的利润空间减少,并威胁其金融地位的时候,大型商业银行主要是依靠政府的帮助才得以提高自己的业绩,并非依靠自身的技术创新和模式的改革。另一方面,大型商业银行本身规模庞大,体系复杂,所以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挑战反应迟钝僵化,难以在危机时刻迅速做出及时恰当的判断。最后,大型商业银行的人事管理制度存在弊端,商业银行的官僚化体制和技术创新活动存在矛盾,使得员工的创新的风险常常大于其带来的收益,所以阻碍了创新体制的建立,创新的期望利润为负。长期这种情况就会使大型商业银行的高水平人员流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高水平人员也难以流入银行。据此分析,大型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比较差。

2.股份制银行

股份制银行相较于大型银行来说,它的优惠政策较少,政府支持较少、市场地位低等,但是它的产权更加明晰,制度完善,这样使得他的发展更加适应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溢出。股份制商业银行天然硬化的利润目标以及其预算约束都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的创新和多元化经营,各种综合电商平台建立,金融管理产品也逐渐兴起于市场。另外,股份制企业的激励机制较健全,组织架构较灵活,从而使人员成正向流动,更加能够留住人才,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据此分析,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加适应互联网金融技术的益处,它的吸收能力更好。

3.城市商业

它的成立时间短,设立的各个网点比较少,但是它更加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首先。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不大,经营的地域也较为集中,那么它对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吸收较快,能够较快的进行学习。另外,城市商业银行的客户主要是中小、民营和科技企业,这些对象与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对象比较接近。那么它对互联网金融外溢存在直接的示范、竞争和联系的效应。同时它对客户软信息的处理能力较强。综上,可以看出,它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对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更强。

三、面对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各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1.改善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建立创新机制

商业银行为了提高效率水平,要努力的学习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创新和实践。因为大型的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不明晰、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执行能力差,所以对互联网金融的学习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商业银行要正确看待互联网金融对其的挑战,改善自我经营管理的模式,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学习,积极的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通过技术交流、引进人才等方式,推动商业银行的技术升级。同时要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防止各种风险对商业银行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endprint

2.商业银行积极进军互联网领域

由于互联网金融打破银行垄断,使得已有的金融模式受到冲击,银行业受到挑战,那么在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戰的时候,商业银行业积极的应对,不要固步自封,不改变不创新。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信息化的潮流,进军互联网领域,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转化为自身变革的动力,全面推进产业创新和变革。同时也对互联网金融取长补短,认识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和优势,顺应市场的需求,从而提高银行业的综合实力。

3.政府大力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

政府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在行业规范方面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加强对互联网环境的管理力度。同时要对计算机的系统和互联网络进行完善,加强互联网信息基础建设,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受硬件等基础设施的阻碍,中国人民银行起先锋作用,保证各商业银行进行相互交流,互通互联,构建一个完整的商业银行系统。

4.推进资本市场发展,推动中小银行上市

本文发现,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对中小型商业银行管理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要着力推进资本市场发展,推动中小银行的上市。首先就要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这方面能够有效增强市场的活力。第二要建立追责机制,完善退市制度。加强资本市场对商业银行的管理监督的作用,全面落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主体责任。退市制度能够有效的避免中小银行在上市之后出现管理惰性和自满情绪,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全面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本文主要利用技术溢出理论,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影响,可知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溢出效应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有着不同的吸收能力,从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沈悦,郭品.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与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J].金融研究,2015,(03):160-175.

[2]孙宇翔.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

[3]汪世雄.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对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
湖北省P2P借贷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金融视角下中国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轻资产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