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基地运营模式及大学生创业实践研究
2017-11-03郭如蓝欣
郭如+蓝欣
摘要:在对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几所高职院校的创业基地——众创空间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进行了分析归类,主要分为校企共同运营与学校独立运营两种模式。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调查发现,入驻创业团队或个人所学专业应用性强,在专业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创业项目具有趋同性,缺乏亮点与特色;创业动机积极主动,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从创业环境与支持上看,存在着创业资金和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的现象;创业团队或个人面临着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等主要困难。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基地;运营模式;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10-0077-05
一、众创空间运营模式研究
2015年天津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实施众创空间示范工程建设。海河教育园区7所高职院校先后成立了众创空间。根据文件要求,各高职院校需划出一定面积的办公区域,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场地支持;设立规模达300万元的创业种子基金,为优秀校园创业项目提供借款及项目投资。一定面积的创业场地与创业种子基金成为众创空间的标配。对7所学校众创空间的调查发现,他们的运营模式分为两类:校企共同运营模式和学校独立运营模式。
(一)校企共同运营模式
校企共同运营模式是学校引进社会专业运营团队——校外企业孵化器,并委托有关部门,与企业孵化器组成管理团队,共同负责众创空间的日常管理。参与众创空间管理工作的部门负责协调校内有关部门、相关工作。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受理项目团队入驻申请、筛选、考评、奖惩以及退出,组织与创业有关的活动等等。企业主要是负责校外资源的引进,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为创业团队(企业)提供注册服务,企业行政审批等各种注册手续代办;引进校外企业导师,为创业团队提供创业辅导;引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帮助创业者分析融资可能性、策划融资方法、促进融资谈判和交易,获得贷款和贷款担保等等,为学生提供系统化指导培育服务。
(二)学校独立运营模式
这种运营模式是众创空间管理的主导权掌握在学校手中,学校是唯一的运营主体。学校设立相关部门负责众创空间的日常工作和运营管理,设置专门管理团队,服务内容包括创业指导培训,校内创业导师和校外导师库的建立;入驻项目的评估与筛选、考核与退出;统筹协调校内资源为创业学生服务。同时还会根据入驻企业的发展需要,提供公司运营与发展的相关服务以及校外资源的引进,其中包括与企业建立合作。合作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项目培养,企业将公司的某项业务交给入驻的创业团队来做,将学生的创业项目与企业的需求进行对接,既可以实现学生创业意向,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企业也可以利用实现业务的发展;另一种是学校与社会上的企业孵化器签订协议,主要是为了解决学校众创空间工位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实体经营需求的问题,在管理上与学校的众创空间互不干涉,各自为政。这种方式既可以突破校内物理空间的局限及学生创业项目无法入驻、一些业务无法展开的困境,也可以为企业输入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团队,使学校、学生、企业三方能够各取所需,实现共赢。
与学校众创空间相比,企业孵化器有着丰富的社会资源。校企共同运行模式学校既能发挥自己专业特色与人才的优势,为众创空间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同时也可以利用校外企业孵化器的优势,将整合的零散的校外资源引进校内,实现校内创业项目与校外资源的对接,进行优势互补,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相比之下,学校独立运营模式在保留众创空间运营独立性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校外资源的引进,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寻找校园资源、匹配相应资源、企业的合作意向等问题,处境被动。
二、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状况调查
我们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创业的主体——创业团队或个人,就基本信息、创业动机与兴趣、创业环境与支持、创业困难四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调查了52人,涉及7个学校的45个项目。
(一)专业分布及特点
对创业者的所学专业进行整理分类后发现,入驻众创空间的创业团队或个人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管理与服务、艺术设计、计算机网络、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与自动化、交通运输这几类(如表1所示)。这些专业应用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较为紧密,市场敏感性也较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市场敏感度发展较快。在如图1所示所学专业与创业关系的统计中,33.43%的学生认为密切相关,34.13%的学生认为有关系但不是太大,18.92%的学生认为基本没有关系,甚至13.51%的学生认为没关系。可见在创业与专业相关度的认知上,有34.43%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基于学生自身实践,创业项目所属领域与所学专业不相关,另一方面是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所学专业与从事的事业不相匹配的认知。
(二)创业项目分析
对入驻众创空间的创业项目整理、归类后发现,这些创业项目主要分为艺术设计类、互联网平台类、服务业类、餐饮行业以及产品制造类(见表2)。其主营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趋同,项目的特色與亮点不足。
54.05%的创业团队或个人将创业项目的主要业务对象定位于在校大学生,43.24%定位于在校大学生和社会上其他群体。说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主要业务对象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海河教育园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学生的生活空间比较封闭,创业团队所经营的项目一方面能够满足在校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根据发展的需要逐步将业务向外拓展、辐射。
(三)关于创业动机的调查
创业动机与兴趣这一维度设计了创业想法来源、创业原因和创业项目的选择三个问题。关于创业想法来源,有2.7%的学生选择家庭影响,选择学校创业氛围影响的占24.32%,选择社会实践的占13.51%,选择自身的爱好与兴趣的占59.46%。超过一半的创业团队或个人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创业,创业动机比较主动,入驻众创空间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有着强烈的创业兴趣和欲望。endprint
在创业原因问题上,有81.08%的人认为创业能使个人不断成长与发展,有56.76%的人对创业本身有强烈的兴趣和欲望。其次是通过创业迅速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对金钱和自由的渴望,均占35.14%,再次是解决就业(占18.92%)。从分布的比例可以看出,学生更注重自我理想与人生价值的实现,创业动机比较积极。
关于如何确定创业方向或领域,即创业项目的选择,64.86%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其次是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占35.14%),往当今热门的方向发展(如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占32.43%),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占13.51%)。在这个问题上也说明学生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自主意识比较强。
这三个问题共同反映出大学生创业动机是基于自我实现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的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创业,基于兴趣爱好确定自己创业的领域与方向,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四)创业环境与支持
1.创业资金来源分析
对于初创企业,启动资金是项目开展的第一步。虽然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但由于大学生还没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即使是毕业后的学生,进入社会的时间也比较短,资金积累不足,再加上自身缺乏一定的偿还和抵押能力,很难进行银行贷款。天津市各高校众创空间虽然有种子基金的扶持、奖励办法,但从众创空间负责人的访谈中得知,众创空间的相关资金扶持办法是需要综合评估创业项目的发展潜力。随着创业项目不断成熟与完善,才会有相应的支持资金发放,因此资金申请后到位的周期比较长,有一定的延迟性。在启动资金来源问题上(见图2),59.46%的创业团队或个人是根据自己的积累,如奖学金、兼职所得;还有24.32%的人是向亲朋好友借钱;向政府部门申请资金和向银行贷款各占2.7%。创业启动资金对于大多数的创业团队或个人是创业路上的第一道障碍。
2.创业扶持情况
创业场地与配套设施作为高校众创空间的标配,是入驻项目团队应有的福利。在场地与基础配套设施上,有83.78%的创业团队或个人都得到了相应的扶持,其中有少数的创业项目不需要实体经营,比如电子商务类的创业项目。国家政策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51.35%的创业团队或个人表示受到了创业政策的支持。其中48.65%的创业项目得到过宣传鼓励。对前景好、潜力大的创业项目进行校内、校外的宣传,不仅有利于创业项目自身的完善,也可以为创业项目吸引投资。享受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有29.73%,这与各校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学校引进社会专业运营团队参与管理,可以与学校管理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和全面的服务。另外,还有21.62%的创业团队或个人接受过创业资金的支持,这与学校的创业奖励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见图3)
3.创业教育与指导
关于接受创业教育的情况(见图4),有37.84%的人听过很多创业类课程与讲座,其次是上过一两门创业课程(占35.14%),从未接受过创业教育的人占13.51%。相关的创业知识、技能来源问题上,数据显示(见图5),学生的创业知识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其次是参加创业活动与培训,再次是教师授课。其中没有接触过创业方面的知识的比例也达到了8.11%,说明大学生创业活动是基于实践,同时也存在着盲目跟风现象,对创业缺少正确的理性认识。
(五)面临的主要困难
从图6我们可以看出,在创业过程中主要困难是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占81.08%。这是大学生创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大学生创业实践者的第一身份是学生,学习仍是其主要任务。学生创业活动的范围更多是在学校,社会经验的获取需要社会实践,因此学生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另外,资金问题(占40.54%)和条件有限,一些项目无法有效开展(占40.54%)都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条件限制主要体现在学校众创空间的地理位置、宣传工作的开展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同意、众创空间开放時间等方面。合作成员的流失(占29.73%)对于一个创业团队来说不仅意味着失去一个合作者,更是一种人才与技术的流失。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很难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薪酬,重新招募人才,新的同事或员工融入团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团队成员的更换对创业团队也是一种考验。
三、启示与建议
(一)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经调查发现,创业团队或是个人都是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创业想法的萌生多是基于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并没有接触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生有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氛围下,大学生创业有了更宽松的环境、更便捷的通道。创新创业教育针对大学生这一巨大的创业潜在群体,发挥着它的作用,其效果也会越来越明显。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较众创空间的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没形成体系,或只开设了一两门创业基础的必修课,或只组织了创业类的讲座、培训,面对的对象有限,发挥的作用也是蜻蜓点水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成为学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任务之一。要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普适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基础课作为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意识,必修课针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要注重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创新创业的课程实施提供人员保障。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和模拟课,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过程,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展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创业专题讲座、创业大赛等等。目前创业训练营在各个高校广泛开展,通过开展专家讲座,专业导师主题式、板块式和互动式的创业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业项目可以不断得到完善,减少学生的盲目探索,增加创业项目的存活率,使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众创空间实现有效的对接与结合[1]。endprint
(二)增强服务意识,注重项目扶持的的连续性
将学生对众创空间的建议设置成一道开放题,整理后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加强众创空间与外界的联系,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为创业团队或个人提供系统的培训;學校能转变思想,加强服务意识。学校在注重众创空间入驻创业项目数量的同时,也应保证创业项目得到良好的发展与孵化。学校在对创业项目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应时刻关注项目的进展情况。伴随着项目的正式启动,学校的服务不仅仅要停留在公共服务上,公共服务往往是普惠性的,难于满足创业团队或个人个性化、差别化的要求[2]。因此,针对不同项目的发展需求,学校应该采取灵活、机动的扶持措施,为学生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相应的手续。由主管部门牵头,协调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大学生的创业活动,避免产生推卸责任或是转移责任的现象。完善创业导师机制,成立相应的导师库,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协同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运行,针对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三)面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提高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市场行为。创业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目前国家出台的相关大学生的创业扶持政策,使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真实的创业过程,经营场地、一定的资金支持、相应的培训这些都是服务性的,甚至是无偿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可降低创业者前期的投入和风险。学校扶持创业项目依靠自己独特的优势,能使学生享有良好的公共资源。但在项目发展过程中,势必要参与市场竞争,单一的销售渠道和服务对象,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作为创业的主体——学生,应该积极拓展市场,积极寻求合作,不断地使自己的服务和产品走出校园,参与市场竞争,创业项目才能真正活起来,不断迸发新的生命力。同时,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社会关系缺乏,因此学校积极积极寻求校外对接资源。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校际资源共享平台,形成校企共同培养模式。好的创业项目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也会高,引进校外资源可实现与创业项目服务与产品的对接。学校不应只追求创业项目的数量,更应看重项目的质量,争取将好的创业项目做起来、推出去。
参考文献:
[1]叶景明.我国民办高校创业基地运营管理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4.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中国青年创业现状报告》发布[J].中国劳动,2016(9):9.
Research on the Enterpreneurial Bases' Operation Modes and Students' Enterprise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Som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ianjin Haihe Education Park
GUO Ru,LAN Xi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field research of som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terprise bases in Tianjin Haihe Education Park——maker spaces, the paper analyzes and classifies the operation modes of maker spaces that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the joint operations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and schools independent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tudents' enterprise practice, it is found tha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entrepreneurs' major is strong ,but they can't recognize it; enterprise programs have convergence, and are lacking of highlights and features; the entrepreneurs' motives are proactive and self-worth; there is also a phenomenon of the lack of enterprise funds and supporting policy; the entrepreneurs are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lack of experience and society relation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trepreneurial base; operation mod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