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教育提升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7-11-03孙兰红
孙兰红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重视语文学习的多元理解,重视培养语文实践能力,重视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儿,是语文课之所以为语文课最突出的特色。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提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程目标·总目标》中的前几条也主要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多地表现为学生的文学素养。
什么是文学素养?就是学习者在长期的阅读和学习文学作品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文学方面的一种综合素养,它以“文学情趣”和“文学感觉”为核心,同时也包括一定的作家作品、文学史、文学理论等方面的知识积淀,最终表现为对人之为人的人性、人情、人道的感受与感悟。“文学情趣”指的是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文学艺术价值高低的一种判断力。文学情趣与生活的情趣、生命的情趣具有同构关系,进而言之,生活的情趣、生命的情趣,是文学情趣生成和发展的一个潜在条件,同时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文学情趣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和感悟不断提升的过程;“文学感觉”,就是“对文学艺术的敏感”(何其芳)。这种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对文学艺术的“判断”“敏感”前提和核心应当是“体验”。
一篇小说的具体内容许多年以后学生也许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这篇小说曾经给予自己的,或许是精神世界的慰藉、或许是灵魂深处的感悟、亦或许是理想世界的某种共鸣都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绝不是某次考试的高分或是某道题回答正确那种简单意义上的一种帮助。所以说,情感教育,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的实现,不仅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反而会促进其向良性方向发展,真正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正因为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是知识和能力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客观反映和主观判定与取舍,具有行为意志的倾向性,因而笔者尝试从情感的角度作为突破口,来实现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
于勒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通过分析,以情为线索,可达到感悟主题的教学效果。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节选:)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四人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热烈讨论)
板书: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辦法的人
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评价分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说的,并说说是什么情况,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请按时间顺序说。
……
师:我们把情节理一下,请看板书:
赔钱……盼
占钱……赶
有钱……赞
没钱……骂、避
师:我用一副对联概括两大部分的内容: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这副对联少了一个横批。请同学们来拟。
生:人不如钱。
师:很好,还可以从这件事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来考虑。
生:“金钱至上”,盼是因为有钱,避是因为没钱,在人们的眼中金钱是至高无上的。
……
师:由此可以看出人物的什么性格?请谈谈你对克拉丽丝的看法。
生:菲利浦夫妇有些不同,克拉丽丝骂于勒是贼是流氓,菲利浦只说于勒是这个家伙,说明菲是有点同情于勒的。
生:克拉丽丝更泼辣,更冷酷,更有心计,因而她也更令人讨厌。
师:这一家人都是一个态度吗?你们看看还有什么发现?
生:若瑟夫和他的父母不同。
师:“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短语同指一个对象,何以要这样反复出现?“父亲的弟弟”是针对谁说的?“我的亲叔叔”强调的是什么?
生:“父亲的弟弟”是针对父母说的,反映了若瑟夫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若瑟夫内心充满侄叔亲情。
在这篇小说中,读者对于于勒的情感是很复杂的,全文以“悲”情贯穿全文。通过对于勒形象的分析,很容易找到作者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所以,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讨论分析,通过情感的索引来发掘主题,是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不论是初中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身的要求,还是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或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都鲜明而强烈地给予我们一种指向性,即以情感为切入点,可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因为它才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只有保证它的实现,知识与技能维度目标也就实现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