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查与温馨共进 民智与科技互融

2017-11-03焦彤

上海人大月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公交交通规划

焦彤

9月15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赴市公安局,就新修订的《上海市道路交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在座谈会上,市交通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贯彻落实条例的创新实践和探索思考。

市交通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市综合交通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货物运输量4.7亿吨,同比增长9%。对外旅客发送量9717万人次,同比增长7%。公共交通客运量32.5亿乘次,工作日轨道交通客运量突破1000万成为常态,全路网列车正点率达99.8%,单日(4月28日)最高客流1186.7万乘次,创历史新高。在机动车总量持续增加的背景下,道路交通拥堵程度适度缓解。工作日,中心城快速路拥堵区段同比减少4个,拥堵时间同比减少13%;地面道路早晚高峰拥堵区域同比减少4个,拥堵指数同比分别下降5%、3%;主要公交专用道车速同比提升10%。

四个注重

注重统筹布局 推进交通规划和设施建设

一是健全交通规划编制体系。成立“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委员会”,与市规土局联合制定《交通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细则》,共同印发《2017年度交通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计划》。

二是持续改善各类交通设施。2017年,完成59项拥堵点改善(累计159项),慢行交通设施计划改善20项;完成2000块指路标牌计划优化;完成公交专用道计划建设9公里(累计334公里);完成单行道计划建设25条(2016年至今累计116条);开工断头路计划开工6条(累计28条)。

注重系统平衡 促进动静态交通协同发展

一是印发《上海市静态交通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立了“适度供给、调控需求、动态平衡、集约共享”的基本原则。二是在深度挖潜的同时,适度做减法。上半年,盘活各类既有停车泊位3600多个,设置夜间时段性泊位2400多个;撤除收费道路停车场28处,撤除中心城拥堵区域668个泊位。三是加快停车信息化建设,提高泊位利用效率。完善区域停车诱导系统,所有道路泊位设置信息和70%以上的使用信息已接入“上海停车”APP,并向公众提供信息查询服务。

注重品质提升 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一是深入推进公交路权优先。2017年,在推进建设公交专用道的同时,对既有专用道通行效率开展评估。为71路中运量设置专用路权,并持续优化运营服务。二是稳步实施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根据“骨干通道支撑、区域循环成网、供给匹配需求”的原则,编制公交线网顶层设计方案。印发《2017年公交线路新辟及调整计划》。三是持续推进轨道、公交两网融合。根据条例“方便路面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等交通方式的换乘”的要求,加快既有轨道交通站点的公交线路配套工作,73%的轨道交通站点50米半径范围内已有公交服务,并将交通集散配套设施纳入新建轨道交通站点专项规划。四是提升公交智能化水平。推进公交企业全面开展智能集群调度管理,实现应急指挥等6大功能。目前已实现1074条公交线路、14000辆公交车的实时到站信息发布,基本实现全覆盖。

注重秩序优化 严查行业违法行为

一是加强行业秩序维护。截至8月底,全市交通执法部门共查处公交、出租、省际客运、危险品运输等行业违法案件23000件,处罚金额近9000万元。二是加强路政执法。依法对本市5129公里城市道路和13292公里公路进行监管,确保道路设施处于完好适用状态。开展公交高速超载专项整治,共检查公交车辆100余辆次,涉及公交线路十余条。三是开展共享单车专项整治。针对共享单车过度投放、乱停放等问题,于8月18日发布告知书,要求企业暂停新增投放,启动为期1个月的集中清理和整治行动,并落实后续标本兼治的工作举措。

三大做法

创新管理 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落实温馨条款。在设置和调整公交专用道、公交线路、标志标线等过程中,听取公众意见;在有条件的港湾式公交站点附近设置出租汽车临时上下客点。

强化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启动建设“时间、空间、流程”全覆盖的综合交通业务平台;通过道路交通拥堵指数动态跟踪路网运行情况;整合“上海公交” “乐行上海” “上海停车”等平台,启动建设综合交通APP,并通过互联网新媒体为市民提供“一站式”出行信息服务。

探索新技术应用。在交通建设领域大力推广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交通标志方面探索“双组份喷涂”等新工艺的应用,在超限运输治理方面启用非现场检测系统,并持续关注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新领域。

协同联动 提升综合治理成效

与公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在交通规划编制、设施管理、静态交通、非法客运查处等方面与公安部门全方位联动推进;会同市公安局印发了《上海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规定》。

与规划、绿化、城管等相关部门建立专项工作协调机制。与规划部门,进一步明确了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主体、程序和要求;与绿化部门,及时消除因绿化遮挡交通标志产生的安全隐患;与城管部门,加强道路交通的联合执法;与网格化部门,强化交通设施维护和管理工作的沟通协调。

结合补短板工作形成市区一体化的综合治理新格局。确立了市级抓规划、区级抓治理的工作机制,在交通违法整治、拥堵点治理和打通断头路等方面,各区主动作为,确保了整治成效和工程的有序推进。

多元共治 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

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的依法监督。市交通委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建立的执法检查工作微信群,与市人大代表零距离互动和沟通。例如有代表在微信群中提出,衡山路/宛平路、衡山路/天平路路口禁左提示标志不清晰,现场勘察后,相关部门及时予以了调整。

充分听取民意、汲取民智。通过市民巡访团、12345、12319、主任信箱、信访投诉、“啄木鸟”行动等渠道,倾听群众呼声,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高度重視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全天候全媒体收集分析舆情信息,对综合交通管理过程中的负面信息及时予以整改和反馈。同时,注重发挥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引导效应。

积极调动社会组织参与共治。发挥30家交通运输行业协会、企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服务、自律、协调和监督作用;组织第三方机构对公交、出租等行业开展服务质量考核和运行情况分析。

三项探索

探索“互联网+”浪潮中的行业管理新模式

对互联网与交通融合发展形成的新型交通方式,秉持审慎包容和创新管理的态度。对共享单车无序投放、乱停放等问题,近期重点围绕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站点、小区、医院等区域,完善路权保障和停放管理等疏导措施;中远期将依据“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2040城市总规”系统规划和完善慢行交通网络。

探索“放管服”大势下的强化监管新举措

不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探索交通运输行业分类监管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信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探索转型发展背景下的社会共治新格局

秉持开放性的管理原则,进一步增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加强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支撑,并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和深度参与。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交交通规划
等公交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公交Ⅱ个股表现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