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第四次工业革命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7-11-03时玉柱

理论建设 2017年4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政治思想

时玉柱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092)

试论第四次工业革命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时玉柱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092)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深度全球化和网络化、数字化、人本化、生态化、智能化和生产个性化。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当代阐释提出新要求;第二,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提出新诉求;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与教育管理面临新科技手段的改造;第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含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最后,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者)在专业构成、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与方法方面提出新需求。

第四次工业革命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用科学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化”(教化、感染、影响)大众(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的重要功能,对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发展战略和目标等均有重要价值。不同于以往工业革命的单纯 “技术”范式 (主要聚焦技术变革),第四次工业革命呈现出“技术-社会”新范式(推进技术与社会、人的深度融合)。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正在颠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互相关联的方式,将给经济治理、政治治理、社会治理和教育治理带来深刻的变化与影响。厘清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思想政治教育可能带来的影响,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和深度思考的问题。第四次工业革命命题宏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复杂深远,本文只做浅层次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第四次工业革命内涵、特征及其影响

(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涵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继蒸汽技术革命(1760年-1840年)、电力技术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后半期)之后的新技术革命。2011年4月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工业4.0”概念对第四次工业革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16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把“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作为会议主题;2016年6月,在天津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以“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为主题。在此之前,人们已就工业领域的变革做了相关研究与内涵界定。2012年4月,保罗·麦基里(Paul Markillie)在《经济学人》上刊发了一组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专题文章,指出了人类将迎来以3D打印机发明与使用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2012)在其《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中也提及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他认为互联网及最新的制造业技术正在引发一场新型工业革命。人类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2012)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创造性融合、开创性使用为标志的新型工业革命。2016年6月,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 (Klaus Schwab)新著《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一书问世,施瓦布在书中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绝不仅限于智能互联网的机器和系统。当前,从基因测序到纳米技术,从可再生能源到量子计算,各领域的技术突破风起云涌。这些技术之间的融合,以及他们横跨物理、数字和生物几大领域的互动,决定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前几次革命有着本质不同。〔1〕”以“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无人驾驶交通工具、3D(三维)打印、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能源储存、量子计算、基因编辑等”新技术为代表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工业革命最新阶段。

2.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征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物理技术、数字技术、生物技术以及三者的有机融合。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引起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深度变革,对人类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了系统性、颠覆性的影响,呈现出以下特征:①深度全球化。生产力的增长将进一步打破国家和疆域界限,使各国产业联系更加紧密地在一起,使得全球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②深度网络化。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更加紧密,商业运作模式、工业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组织、个体的互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活更加便捷,人们被网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③人本化。新技术使产品供给更有效,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满足人的不同需求,使人类生存更和谐、更美好,更有满足感和幸福感。如网上购物、预约出租车、网上订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网上支付等;④数字化。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呈现的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利用大数据能够帮助人们总结经验、发现规律、预测趋势、辅助决策。如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金融、交通、智能医疗、教育、精准营销、精准广告、社交、电商、搜索等业务;⑤生态化。可再生能源、绿色网络、绿色供电、新能源存储技术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传感器、光学技术和嵌入式处理器的发展使得公众更健康、出行更便捷、出行成本更低。如共享单车的使用;⑥智能化。智能生产、智能产品、智能工厂,以及人与智能机器人协同生产成为趋势。目前,人工智能如智能手机、无人驾驶技术到智能机器人、虚拟助理、自动翻译等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⑦生产个性化。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使生产方式向个性化、定制化方向发展。智能化产品设计与生产,以及包括3D打印技术在内的增材制造的发展与成本优势 (边际生产成本几乎为零),为个性化、定制化生产提供了基础。

表一:技术变革与“引爆点”〔2〕

(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一,经济方面:爆发式增长和就业困境并存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更多的人纳入全球经济,人们对于现有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旺盛,经济和组织结构的转变将大大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各种耗能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将刺激经济潜在的增长能力。在劳动力市场,自动化将逐步取代机械重复、精准操作的体力工作(如金融分析师、记者、会计、图书管理员等),从而引导人力资源合理分配,出现新职业、业务和新业态(如与精神健康和药物滥用相关的社会工作者等)。就业市场两极分化更严重,就业市场对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社交技能、创造力以及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决策和提出创新思想的能力等)要求越来越高。新型弹性工作与共享经济改变了人们与工作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雇主利用 “人力云”(human cloud)来完成工作:他们把专业工作细分为多个精细的任务和彼此独立的项目,然后上传到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作者组成的虚拟云上。这是新型共享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下,提供劳务的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员工,而是从事特定工作的独立个人〔3〕”,通过人力云平台自由选取工作任务,使人们的工作更具有机动性、压力更小、自由度更大。

第二,企业方面:在改变中求生存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正在对企业的领导、组织和资源配置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企业领袖能否具有持续不断地学习能力、变革能力、决策能力并打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企业文化,将决定他们能否在下一代企业领袖中脱颖而出。从供给侧方面看,许多行业都在引入新技术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满足现有需求。一些企业将数字、物理和生物领域有效整合,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新技术打造集研发、推广、销售和分销一体化的全球数字平台,更好的为客户服务,对传统经营模式带来了革命性变革,如新型存储和电网技术的发展将加快能源行业的去中心化,3D打印技术的普及也会让分布式制造和零部件保养变得更加便捷和便宜,等等。需求侧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也是也是颠覆性的:由于透明度增加、消费者参与以及新型消费模式的出现,客户期望正在改变。施瓦布指出:“不论客户是个人 (商对客,B2C)还是企业(商对商,B2B),他们正日益成为数字经济的焦点,而数字经济的核心内容便是如何服务客户。客户期望正在被重新定义为体验。〔4〕”这就迫使企业改变其设计、推广、服务和支付方式。

第三,政府方面:积极拥抱变革

第四次工业革命给政府提供了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新技术为政府治理提供了机遇。网络化、权力格局的扁平化使公众与政府互动更加便利;数字手段(如建立监控体系)的应用可以提高政府的掌控能力;政府的自身建设(如电子政务的推广应用、人员素质的提升等)与体制机制将进一步改进,等等。另一方面,由于新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对经济(就业市场、货币和税收、责任和保护、安全和隐私等)、权力格局(如权力正从国家向非国家行为体转移、从现有的体制向松散的网络转移等)、社会(不平等加剧可能导致日益严重的社会分化、种族隔离和社会动荡)、医学伦理(利用3D技术制造人体器官、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制造婴儿、将人工制造的记忆植入人脑等)、网络安全(如能源、电网、医疗、交通管控和供水系统等成为网络入侵和攻击对象)、国家安全、道德(原有道德认同、家庭观念面临瓦解)、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城市治理、宗教和意识领域等各领域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积极拥抱变革、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提高治理水平是政府的生存之道。

二、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当代阐释提出新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本体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由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基本观点受到了某些人的质疑和挑战,出现了“无用论、过时论”等错误论调。由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有学者指出:“世界正在发生某些奇怪的改变,意识形态正在消失。〔5〕”;“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就能亲眼目睹定制婴儿,以及对于人类进行的其他全面改良,从消灭遗传病到增强人类认识能力。而这些技术都将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伦理和精神问题。〔6〕”;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预测能力,会使人产生“我们还拥有多少个人自由?”的焦虑,同时引出一个更具哲学性的问题:“在数字时代,我们如何保持我们的多样性和民主的根源——自我?〔7〕”,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与解答。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8〕”新形势下,需要结合时代条件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阐发、重释和理论创造,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

(二)对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提出新诉求

无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还是中国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战略,由于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所需的人力资本不再是低水平技能的劳动者,经济发展领域对高技能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素养和人才规格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里夫金指出:“要想让学生在可持续发展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生存和获得工作,就必须让他们具备专业技能、技术和职业技能。〔9〕”第四次工业革命要求人的知识更新更快,知识结构更为复杂,跨学科成为受教育者的基本知识构架,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如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提出的那样,未来教育“一方面我们的知识是分离的、肢解的、箱格化的,而另一方面现实或问题更愈成为多学科的、横向延伸的、多维度的、跨国界的、总体性的、全球化的。〔10〕”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更多吸收数学、计算机、环境科学、企业管理、心理学、美学等知识元素,让受教育者在未来更具有竞争力。

如何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施瓦布指出:“只有综合运用我们在思维、心灵和精神方面的智慧,我们才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培养和运用四种智慧来适应、改变和驾驭潜在的破坏作用。”即,情景判断(思维)——我们如何理解和应用知识;情绪管理(心灵)——我们如何处理和整合思维和感受,并推己及人;自我激发(精神)——如何运动自我和共同目标、彼此间的信任和其他优势来影响变革,为共同目标而奋斗;身体素质(身体)——如何塑造和保持我们和身边人的身心健康,从而有足够精力推动自身和体系变革。〔11〕”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职业道德、包容性思维、合作观念、契约精神、效率意识、沟通能力、创新精神、人际交往技巧等能力和素养方面多下功夫。

(三)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方法与管理面临新科技手段的改造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面临新科技的改造。

第四次工业革命 (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媒介、教育技术、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等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就教育媒体而言,网络课堂、数字教学资源库、多媒体教学等形成了对传统的电化教学、试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的超越之势。同时,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科技、新理念将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 “颠覆性”的影响。不断发展的新科技(包括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模拟仿真、可穿戴设备,等等),使电子书包、教育云、翻转课堂、智慧课程平台、MOOCs、学科微视频等也在走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催生了现代学习理论 (联通主义学习、“无边界”学习等)和新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跨学科学习法、混合学习法等)。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面临重塑与改造。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移动互联、数字化身份等技术不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决策、管理过程、质效评价等管理环节。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受教育者的学习行为,获取学习的规律与问题,从而为改进教学、学习干预提供线索与支撑,同时,也为教育者、教学管理部门制定或修订教学计划提供依据;教育管理信息系统(EMIS)、教育评价系统等的开发可以使管理更加科学化;新技术可以使教学信息的传播、教育管理任务的布置更加简化、便捷;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评价,教育云、MOOCs、微课与翻转课堂等教学新模式的渗入,也将带来课堂结构、受教育者学习评价、教育者教学效果评价的调整。

(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提出更高要求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应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经济变革提供良好的 “思想准备”、“舆论准备”和“人力资源准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思潮引导和意识形态传播功能,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需要社会传播引起社会大众认知,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这种学科自觉。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从业者 (重点指在校学生)的知识、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社交技能、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知识性技能与身体能力等)、态度(创新素养、效率意识、规则意识、适应变化与自我调整的精神与能力,诚信与责任感等)、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全球视野、命运共同体观念、生命观等)等都提出了新的需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积极作出调整和变革。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应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变革中发挥政治“稳定剂”、“减压阀”和“调节剂”作用。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持续推进,生产领域的变革与调整对社会的安全有序运行和政治稳定带了挑战和威胁。出现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不平等加剧问题、种族隔离、社会动荡、恐怖主义、失业问题、公共信息安全和隐私问题、权利不对称问题、社会阶层分化、公民赋权问题、身份认同问题、道德与伦理边界问题,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通过教学方式、舆论宣传等方式,及时将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方针政策、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传达给普通群众,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方向、激发力量、凝聚共识的政治功能,依此化解冲突、矛盾和威胁。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应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变革中发挥 “道德秩序维护”、“价值观念塑造”和“国民精神塑造”功能。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影响的不断深入,必然对具有道德秩序带来冲击和挑战,“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12〕”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变革中教育引导社会成员协调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让人类变的数字化,从而掩盖我们生存意义的传统根源,包括工作、社区、家庭和身份认同〔13〕”,影响社会的安定有序。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赞扬、肯定、怀疑、鞭挞等评价活动让人们形成应对新变革所需要的敬业、诚信、宽容、尊重、关心、同情等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思想政治教育还应通过其在经济、政治、道德、文艺等方面的作用直接引导和塑造国民精神。

(五)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者)提出新需求。

首先,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教育者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新科技,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教育者)对这些知识和科技前沿要有所了解、掌握或成为使用和驾驭相关技术的示范者和先行者 (比如网络学习、智能学习等)。

其次,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教育者在思想素质、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的生存方式(身份认同、所有权概念、消费惯式,以及职业发展、培植技能、人际交往等)将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扮演“引领者和示范者”的角色。总所周知,教育者的思想状况、道德水平、意志力、人格特征、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会对受教育者产生示范和导向影响。因此,为了培养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复合型人才,教育者必须首先培育善于学习精神,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集体意识、道德意识、自我管理(情绪管理、时间管理、职业发展管理等)、自我激励、同理心及社交技能,等等。

最后,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将会涌现无边界学习理论、混合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等现代学习理论,MOOCs、学科微视频等新的教学形式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学、虚拟仿真等)不断更新。这些方面对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小结

不论人们是否乐见,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已经席卷而来,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优势,避免不良影响(如对主体存在方式的拷问,网络带来的知识碎片化,伦理、道德、意识形态的消解,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如何在全球化、网络化、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课程设置、学科体系、人才培养等)?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如何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等等,都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仅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统一规划和政策供给,对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可以探索建立系统性知识共享平台、数据库(马列经典文本、教学案例等)、国家级精品课程、MOOCs、网络思政平台(如易班)等,由志愿者建立的非营利性质网络公共图书馆——马克思主义文库(MIA),通过英、俄、德、意大利、法、希腊、中文等不同语言呈现马列经典作家著作,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与借鉴。同时,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做好教学内容的改造创新,增加心理学、数学、经济学等知识的比重。

其次,从高校层面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应对马克思经典理论进行与时俱进的阐释、解读,避免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 “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中失声”;高校教师应注意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更新(坚持平等沟通、民主讨论的人本化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要体现差异性和个性化)、知识技能结构优化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应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手段,升级教学服务,更新教学理论,改善教学反馈与评估,使管理更加精细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14〕”;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性。构建高校与政府、互联网、企业、实践基地、培训机构、国外教育机构间的协同创新机制。

最后,从学生个人层面来看,要强化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创新学习方法(用好网络学习资源),拓展知识面(注意跨学科学习),树立全球视野和共同体理念,提高综合能力(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等)与素养(尤其是要发展培养非智力因素如同理心、创新思维、未来思维、包容性思维、合作观念、契约精神、效率意识等),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成就自我。

〔1〕〔3〕〔4〕〔6〕〔7〕〔11〕〔13〕〔德〕克劳斯·施瓦布.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M〕.李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第 5、50、56、101、103、111-112、119 页.

〔2〕〔德〕克劳斯·施瓦布.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M〕.李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123-185页.

〔5〕〔9〕〔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M〕.张体伟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年版,第 143、243 页.

〔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02).

〔10〕〔法〕埃德加·莫兰著.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5页.

〔1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001).

时玉柱,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宋周尧〕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