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活动中过渡环节的深度解读及优化策略

2017-11-03王芳江苏省淮安市教学研究室

幼儿100 2017年30期
关键词:消极教研环节

文/王芳 江苏省淮安市教学研究室

幼儿园活动中过渡环节的深度解读及优化策略

文/王芳 江苏省淮安市教学研究室

一、问题呈现:幼儿园活动中不可忽视的过渡环节

一个有价值的教研问题,往往不是教研人员的主观臆断,而是源于对教育教学现实的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近期,我们开展了一次“优化过渡环节,避免消极等待”的园本教研活动。其问题,一是来源于教师的困惑。不少老师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时,常常重视每项活动的组织设计,而对过渡环节关注不够,有的认为过渡环节无关紧要,有的甚至认为是多此一举。二是来源于幼儿的需要。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的忽视,自然导致幼儿“消极等待”的现象,幼儿会出现或发呆张望、无所事事,或大声喧哗,甚至打打闹闹等现象。三是来源于笔者的观察。笔者每次走进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总会发现“幼儿等待”不仅仅存在于集体教学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在盥洗、如厕、排队、餐前等日常生活的“过渡环节”中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消极等待”的现象。这不仅浪费幼儿在园时间,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压抑了幼儿个性的张扬。因此,幼儿园活动中的过渡环节表面上看只是细小问题,其实它是一日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能够重视和利用好这些碎片时间,就能让幼儿在园生活丰富而有意义,否则就会消减教育效果。因此,以此为议题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就显得很有意义。

二、研讨碰撞:幼儿园活动中过渡环节的深度解读

什么是“过渡环节”?一线教师的理解并不十分清楚和一致。我们改变以往由教研人员主讲或“一言堂”的做法,采取实例观察,互动交流的办法,引导大家积极参与研讨,通过观点碰撞达到深度理解。

1.视频观察:幼儿园韵律操。

主持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这里是随机抓拍的幼儿园中韵律操的一个视频片段,请大家看完后,说说视频活动中的哪些过渡环节存在问题。

经过互动碰撞,形成了以下代表性观点:

师1:幼儿进场做韵律操前,等待做操的时间过长。

师2:由于幼儿等待时间较长,发现有的幼儿做操时好像已经没了兴趣。

师3:在等待时,有的幼儿边听音乐边模仿大班的哥哥姐姐做操。有的幼儿在打闹,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师4:个别班级秩序有些混乱,教师没有引导幼儿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存在着消极等待的现象。

与此同时,主持人还引导大家根据视频讨论:什么是过渡环节?过渡环节有什么作用?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师1:我觉得两个活动之间相衔接的那个时间可以称为过渡环节,也就是一个活动向另外一个活动转换的时间段。

师2:过渡环节可以分成短时过渡和长时过渡。像短时间过渡就有晨间活动与早点之间、早点与学习活动之间;长时过渡,比如午餐和午睡之间的时间。

师3: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过渡环节对孩子的生理、心理适应能起到较好的转换作用,它还是教师观察幼儿的一个有效时机。

师4:我觉得过渡环节,就像在高速公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休息区。人和车都需要休息。孩子和老师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进行调整,这也是过渡环节的作用。

师5:我觉得过渡环节是贯穿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

主持人小结:综合大家讨论的观点,可以说,过渡环节就是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分割为各个不同的版块,在版块与版块之间转换时间,就是过渡环节。过渡环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转换与过渡作用,使一日各活动之间建立积极的联系与互动,而且还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因此,对当前幼儿园活动中过渡环节的现状要有正确的认识。只有进一步优化过渡环节,才能有效减少消极等待现象。

2.视频观察:幼儿园一日活动。

主持人:请大家看完视频讨论,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有哪些过渡环节?存在着怎样的消极等待问题?

经过讨论,最后形成了以下的分析结果,并列出表格:

过渡环节 消极等待表现 消极等待时间入园—晨间活动 在班级乱转、乱翻玩具 13分钟早点后—认知活动 先静坐发愣,后与同伴打闹 3分钟区域游戏—户外活动5分钟户外活动—午餐活动拖延收材料时间,并反复乱翻在户外继续奔跑,不进班级,之后又在卫生间玩耍 4分钟午餐后—午睡前 端着饭碗到处乱走 16分钟午睡后—户外活动 不穿衣服,拿衣服打闹嬉戏 9分钟午点后—游戏活动在班级推小椅子,无目的地玩玩具 5分钟一日消极等待时间(总计) 45分钟

3.对视频的观察分析。

幼儿消极等待现象关系着幼儿园的教育效果、幼儿教师的时间管理,更直接影响着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质量。纵观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消极等待发生的环节较多,几乎存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幼儿处于一种无所事事,没有积极作为的状态中,具体表现为无目的地玩弄东西、静坐发愣、乱跑乱动、打闹嬉戏。从表面上看,“幼儿消极等待”短期内不会对幼儿造成多大影响,有时发生一些冲突或班级比较嘈杂,但经教师制止后就能风平浪静了,所以常被教师忽略。然而,消极等待对幼儿的影响是一个缓慢、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我们长期熟视无睹,就会形成一种不良习惯,影响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三、反思探索:幼儿园活动中过渡环节的优化策略

通过观看视频,互动研讨,思维碰撞,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都能看到幼儿园一日活动存在诸多过渡环节,而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消极等待”的现象。但是,教研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我们就视频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我们将与会老师分成两组,便于充分讨论,然后每组推选代表发言。最后总结,形成了“优化过渡环节,避免消极等待”的主要策略。

1.因幼儿的个体差异所引发的消极等待的解决策略。

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家庭的影响,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速度、需要、兴趣、学习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时,每个幼儿具有独特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知识经验、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因此,在教育上必然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实施过程中,也必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消极等待的现象。

(1)游戏策略。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过渡环节,可以组织一些幼儿感兴趣易操作的游戏,这些游戏规则简单,可以随时开展,并且幼儿可以自由组合,自主游戏,如用手指游戏,表演游戏、猜谜游戏等来促使部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教师还可根据幼儿的建议编出新的游戏,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也可让幼儿创编出一些简单游戏,这样既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又避免幼儿时间上的隐性浪费,减少消极等待。

(2)任务策略。

任务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完成的任务及其要求的察觉与认识。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关注布置任务的策略和方法,充分调动幼儿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并通过正确的评价,不断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从而避免消极等待。如对部分早晨来园较早的幼儿,可以选择做值日生,帮助整理图书、给植物浇水、喂小乌龟等,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幼儿喜欢的事情,形成任务意识,避免消极等待。

(3)适宜性策略。

幼儿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每一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尽量减少同步操作,差异对待幼儿,灵活有效地组织生成新的活动方式,做到与幼儿个体差异相融、协调,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策略,给每个孩子适宜的教育,不能用相同的教育要求、方式方法对待不同的幼儿。比如,速度慢的孩子在一些生活自理活动上可以适当优先,像吃饭、穿衣服等。而能力强的孩子则可以给予更多宽松的时间支配权,让他们自己规划和决定自己的时间安排。

(4)“辅翼”策略。

《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在活动中,幼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能干的孩子动作快,能力弱的孩子动作较慢。可以充分发挥能力较强孩子的优势,带动能力较弱的孩子,用这样的方式给予适当的帮助,让能力强的幼儿成为能力弱幼儿发展的“辅翼”,从而减少消极等待现象。

2.因过渡环节不紧凑、不合理所引发的消极等待的解决策略。

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中有着很多过渡环节,它们应当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事实上它们常被忽视而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解决因过渡环节不紧凑、不合理所引发的消极等待?

(1)整合策略。

一日生活中,注重生活、游戏、学习等各环节之间的整合,打破以往在组织一日活动时时间安排上的块状结构,使部分幼儿的消极等待变为积极等待。比如:把吃点心与区域游戏整合在一起。早上,幼儿进入班级,让幼儿自由选择,可以先吃点心,也可以先玩区域游戏。

(2)秩序培养策略。

教师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有计划地安排活动环节和作息时间,使一日活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让幼儿感到生活内容是可以预知和掌握的,实现对一日活动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形成安全感和秩序感,以利于幼儿遵守秩序,形成习惯,有所适从。

(3)科学统筹策略。

科学统筹是消解消极等待的有效策略。比如盥洗后喝水换衣服环节,我们可以请幼儿分组进行,一组先喝水,一组先换衣服,这样既可以减免幼儿扎堆做事所产生的安全隐患,又能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减少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

3.因处理突发事件时引发的消极等待的解决策略。

幼儿园突发事件屡见不鲜,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活动的正常开展,从表面上看,打乱了原来的活动计划,但同时突发事件又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在这样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一起参与处理事件,积极讨论,共同商讨处理办法,幼儿在这样的突发事情处理中主动建构解决问题的技巧,避免幼儿的消极等待。

(1)氛围营造策略。

一日生活中,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是建立积极关系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基本条件,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它能使师幼精神愉快、心理健康,积极、轻松、热情地投入生活学习中。温馨和谐的集体氛围可以有效地减低突发事件发生几率。

(2)灵活处理策略。

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也容易引发消极等待。此时应视事件的轻重缓急,灵活进行教育,因势利导,把突发问题生成为教育资源,有效运用动态生成教育法,使每个幼儿都处于积极的活动中,让幼儿感到更加真实与自然,从而避免消极等待。配班老师也可以把幼儿请到旁边,单独交流。

(3)自我管理策略。

《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所谓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一日活动中,应把握幼儿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幼儿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形成自主管理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秩序。

(4)习惯养成策略。

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行为,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在平时的养成教育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使班级拥有良好的常规活动,减少过渡环节时间的隐性浪费,从而使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学习更加科学、有效地落实。

4.因各种材料提供不足所引发的消极等待解决策略。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材料是激发幼儿进行探究的主要因素,又是幼儿表现、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柱,幼儿能在材料的操作中反复尝试与思考,并不断地将经验运用于过程中主动构建新知,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幼儿经验及知识的获得。因此,教师在材料的准备上要及时根据幼儿的需要考虑人数,适当投放相应数量的材料和器械,减少幼儿的消极等待。

“过渡环节”在整个幼儿园活动过程中是一个不起眼的教育细节,但细节决定成败,忽视它的意义和作用,就会消减教育的成效。我们这次教研活动,通过具体案例的交流讨论,不仅深入解读了什么是“过渡环节”,它有什么作用,在过渡环节存在怎样的“消极等待”问题,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这就为一线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如何去实践探索提供了行动指南。同时,这种源于幼儿园教育的现实需要,依靠教师的积极参与,旨在解决问题的教研活动正是推动教研创新的生命力所在。

猜你喜欢

消极教研环节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多环节发力攻克深层次矛盾
论消极治理与农民上访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