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思妙想玩小车

2017-11-03陈俊伶东部战区空军后勤部机关幼儿园

幼儿100 2017年30期
关键词:卡卡纸箱木板

文/陈俊伶 东部战区空军后勤部机关幼儿园

奇思妙想玩小车

文/陈俊伶 东部战区空军后勤部机关幼儿园

一、案例背景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是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究、自由操作的自主活动开启的另一扇门。《指南》中强调“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

开小车游戏是小班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一到课间或区域游戏时间,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该区域玩各种小车。到了下学期初,进该区的幼儿始终是那固定的几个热爱汽车的孩子,幼儿在地面开小车的兴趣有所减弱。这一现象说明孩子们已经不满足于在有马路场景的地上开开、绕绕、停停了。

于是我在墙面上也增设了开小车的场景游戏(马路、公园、小桥等),同时在地面还增加了用纸箱做的高架桥和山洞,另外还准备了一些长短不同的硬纸板供幼儿任意拼搭高架桥的斜坡,可自由地设计开小车的路线。这样玩了大约有2个月后,有一天,我发现孩子们玩小车竟然有这样的奇思妙想……

二、案例描述

镜头一:发现小车新玩法

区域游戏时间到了,卡卡兴冲冲地来到科学区的小车游戏前,拿起白色木板的一头搭在纸箱上搭起一个斜坡,又选择了一辆自己喜爱的红色小火车玩起了斜坡开车的游戏,他将木板斜放在纸箱的正面和侧面开小车,尽情地感受着小车从高处向下滑行的快乐。开了有十多次以后,他将木板一端放在纸箱上面,汽车放在木板上,先用眼睛搜寻筐里还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小车,准备换一辆小车继续玩。正在这时,身旁的昊泽站起身也想去换一辆小车,正好撞到卡卡的手臂,顺着向下压的力量,无意中将卡卡悬空摆放在纸箱另一端的木板压翻,木板上面的小车借力腾空而起,向相反的方向弹起来,划出一道美丽的抛物线。卡卡和昊泽同时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卡卡停顿了2秒,头脑中快速反应,“原来还可以这样玩啊”!只见他快速拿起木板一半架在纸箱一端,木板上放上小车,然后用手使劲地拍打木板另一端起来。“啊,小车飞起来了!”昊泽也跟着一起尝试。“哈哈,真好玩! ”笑声不断地从小车区域传出来,又引来了两个孩子的加入,直到区域游戏结束。

游戏后的分享时间到了,我就问卡卡和昊泽:“你们在小车区域玩了什么新游戏?”昊泽抢着答道:“我们让小车飞起来了。”“好玩吗?”他们毫不犹豫地回应:“太好玩了!”“那你们俩玩给大家看看。”“好。”他们兴致勃勃地开始向大家展示……由此可见,新的小车游戏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满足,带来了成功。

镜头二:“弹小车”比赛

这种弹汽车的玩法每个孩子都喜欢,班上所有的孩子都利用课间和区域游戏时间去尝试了一番。过了一星期,我考虑到安全性,先拓宽了游戏空间,然后将玩具筐里的汽车进行了调整——增添了大、中、小不同的汽车。材料提供后,我继续观察,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了车子:有的孩子选择大汽车玩,有的孩子选择了小汽车玩,还有的孩子两种都玩了,但好像孩子们没什么新发现。这时我耐下心来,静静地观察,既然孩子是游戏的主人,那就应该遵循孩子的兴趣需要。

五天后,区域里来了三个孩子,他们是卡卡、凡凡、多多,他们选择的汽车都不同,我很好奇,准备看看他们怎样玩。只听凡凡说:“我们把汽车放上面,一起拍,看谁的汽车跳得高。”“好。”卡卡和多多同时答道。凡凡大声地喊:“一、二、三,开始!”小车随之弹了起来,凡凡和卡卡的小车弹得较高,而多多的大警车只弹出十厘米不到就重重地摔了下来,多多不服气,喊:“不行,重新来一次。”第二次,多多用最大的力气,结果弹得还是比卡卡和凡凡的低。多多挠挠头,想了想说:“这个警车不行,我换一个车和你们比比。”很快,多多拿来了一辆和卡卡一样的小车说:“我们再来比一比。”一、二、三,他们一起用力拍下,这次多多成功逆袭,他的小车弹得高多了,几乎和卡卡的一样了。他高兴地跑过来,喜滋滋地跟我说:“老师,你看我这辆小车能弹得高!”我将问题抛给他:“你怎么知道小的车弹得高?”他想都不想,立即回应:“我先用大警车的,总是弹不高,后来换了这辆小车就能弹得高了。”我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对他说:“待会儿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个新发现哦。”

三、反思与成长

本案例描述的是幼儿日常游戏中,刚开始是孩子们的一些无心之为,由于昊泽无意的碰撞,导致卡卡的手臂压到木板,从而发现小车能弹起来这一有趣的杠杆现象和玩法。凭借以往的经验,这种玩法,一般是要到中班末期和大班才会向孩子们介绍,没想到小班的孩子凭借教师提供的材料,和他们无意的动作行为也已经探索到了这种想象,那作为教师必须支持和满足他们的需要。

(一)发现幼儿的奇思妙想

1.观察游戏的动态。

观察幼儿是了解幼儿的最基本而有效的方法,学会观察,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动机和需要。一位有心的教师,只要与孩子在一起相处,随时可以观察幼儿,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有意义的信息。

对于科学区的小车游戏,我一直在持续观察幼儿游戏的动态和进程,经常是坐在该区游戏的一角,定下心来,边看边记录,有时是用手机拍摄幼儿的游戏片段,这样才在第一时间发现了昊泽和卡卡的新玩法。

2.发现游戏的兴趣点。

当昊泽和卡卡在玩弹小车的游戏时,不由自主地发出“哈哈,真好玩”的嬉笑声,自然吸引了在旁游戏的幼儿驻足观看。看到如此新颖、有趣的玩法,其他幼儿肯定忍不住也要加入玩一番。这样的游戏,肯定不会玩一下就稍纵即逝,它们是幼儿自发、自主开展的游戏,一定是幼儿的兴趣点所在。

3.判断游戏的适宜性。

《指南》中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我们作为老师,在发现幼儿的新游戏后,要根据《指南》这一精神去分析和判断:该游戏是否适宜幼儿游戏?是否能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究?是否能发展幼儿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二)支持幼儿的奇思妙想

1.材料支持。

《指南》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们作为老师只有了解和尊重孩子的学习方式,创造宽松、安全、积极互动的环境和材料,引导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动手动脑、感知体验、探索创造,才是支持和满足幼儿的这些需求。

在发现幼儿喜爱探究将小车弹起来的游戏后,我考虑到,必须要拓宽游戏的空间,不然相邻区域的幼儿有可能被弹起来的小车砸到,于是我将相邻两边的生活区和美工区的柜子都向旁边移了0.5米,这样宽度增加了1米,长度足够长,再将小车按层次性提供了大、中、小不同的汽车,供幼儿选择,进一步地操作和探究。

2.抛出问题。

当多多高兴地跑过来,喜滋滋地跟我说:“老师,你看我这辆小车能弹得高!”

我将问题抛给他:“你怎么知道小的车弹得高?”他想都不想,立即回应:“我先用大警车的,总是弹不高,后来换了这辆小车就能弹得高了。”通过教师抛出的问题,一方面能引发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思考,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尝试自己解决简单的问题,另一方面能鼓励幼儿将实际操作的过程或结果,总结提炼成简短的语言,有利于幼儿的语言发展,也有利于后面的游戏分享环节的交流。

3.游戏分享。

《指南》的教育建议中提到“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作为教师要注重游戏后的分享时间,尽可能让幼儿多说自己的新发现,这样才能引起全体幼儿的兴趣和关注,引发全体幼儿持续地探究、不断地有新发现、新思路、新玩法、新探究。

(三)拓展幼儿的奇思妙想

1.家长的参与。

教师可请让家长周末带孩子一起玩一玩跷跷板游戏,让孩子和家中不同体重的家人游戏,并鼓励孩子和不同年龄的孩子玩跷跷板,充分感知跷跷板中的杠杆原理。引导幼儿从生活中感受初步的科学知识,这种直观的方式孩子更能接受和理解。

2.探究新玩法。

根据幼儿前期的游戏经验,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在让小车弹起来的时候,小车放在木板的什么位置弹得高,什么位置弹得低?或者,鼓励幼儿在活动室内探寻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游戏,哪些材料能弹得更高一些。

让孩子自己参与游戏,自己做主,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并且鼓励孩子大胆创新地去玩,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在科学游戏中,不仅仅是要让孩子感受、认识、了解一定的科学现象,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孩子们在游戏中的主动性,鼓励孩子动手动脑、操作实践、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发展孩子的科学意识与能力。

猜你喜欢

卡卡纸箱木板
纸箱有多重
小赛的纸箱
木板上的世外桃源
卡卡
用吸管与纸箱打造密室逃脱
废纸箱变愤怒的小鸟
木板
不会上浮的木板
爆笑卡卡
笑爆卡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