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PCI的治疗时机选择
2017-11-03王元徐倩
●王元 徐倩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PCI的治疗时机选择
●王元 徐倩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 I)溶栓治疗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STEM I患者60例患者,根据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PCI治疗时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溶栓后早期PCI组(溶栓后12-24h实施PCI治疗)治疗患者30例、择期PCI(sPCI,溶栓后7-10d实施PCI治疗)患者3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早期PCI组临床终点总不良事件发生率远低于sPCI组(P<0.05);早期PCI组术后3、6个月LVEF、LVEDd水平也均与sPCI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建议对STEM I患者溶栓治疗后12-24h内实施PCI治疗,不仅能够改善预后情况,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实施有效的心肌血运重建,临床主要应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或药物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实施PCI手术可以改善STEM I患者的心肌供血状态,进而达到改善心功能和预后成效的目的,但当前临床关于溶栓后实施PCI治疗得时机有较大争议[1]。本次研究中,分析研究STEM I患者溶栓后PCI时机,并指导后期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确诊收治的STEM I患者60例,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无PCI治疗、静脉溶栓禁忌症,排除存在严重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心脏疾病史、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无PCI禁忌症,无溶栓禁忌、预期首次接触医疗到PCI时间超过2h患者则优先考虑静脉溶栓治疗。根据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PCI治疗时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溶栓后早期PCI组(溶栓后12-24h实施PCI治疗)治疗患者30例、择期PCI(sPCI,溶栓后7-10d实施PCI治疗)患者30例。溶栓后早期PCI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7.2±10.5)岁,平均体质量为(63.2±6.2)kg,sPCI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58.0±10.2)岁,平均体质量为(64.2±5.9)kg,两组经对比一般资料情况并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 治疗方法
参与研究患者就诊后立即应用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300mg嚼服,之后用阿司匹林100mg,一天一次,氯吡格雷75mg,一天一次口服维持用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早期PCI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普诺克实施全剂量规范溶栓治疗。待溶栓成功后3-24h内,实施CAG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梗死相关血管血流未到TIM I3级,或达到TIM I3级仍有狭窄,不超过75%者实施PCI治疗。早期PCI组患者入院后,先完善术前检查工作,之后实施急诊PCI术治疗。早期PCI在溶栓治疗后12-24h实施PCI治疗,sPCI组在溶栓治疗后7-10d实施PCI治疗。两组患者在实施PCI治疗前均首先静注60U/kg肝素,之后维持剂量用药500-750U/h,控制部分凝血活酶监测时间不超过50-75s,静注肝素维持时间<48h,之后改为低分子肝素注射,用药剂量0.4m L,皮下注射12h/次,连续用药治疗5-7d;pPCI组在PCI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剂量肝素,活化凝血时间维持250-300s。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终点事件,包括死亡、心绞痛/心衰、轻度出血、心律失常、再发心梗情况,统计总不良事件发生率。PCI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统计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1.4 统计学分析
该次研究所统计数据统一由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以x2检验,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临床终点各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早期PCI术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10.00%,远低于sPCI组的33.3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n/%)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指标水平
PCI术后3、6个月,早期PCI术组LVEF、LVEDd均明显高于sPCI组,组间数据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指标水平
3 讨论
当前临床治疗STEM I,主要是通过给予患者实施持久、有效心肌再灌注,减少梗死发生,改善预后。临床主要应用的再灌注治疗策略为静脉溶栓以及直接PCI,用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预后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直接PCI为当前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方法,但因受到临床对设备、操作人员要求较高以及导管室数量限制等因素影响,会延迟治疗时间[2]。与此治疗方法相比,静脉溶栓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快速、经济有效,应用普遍,尤其是应用新型溶栓药物,可大大提高溶栓开通率以及治疗安全性[3]。
关于STEM I溶栓治疗后PCI治疗时机情况,临床分为两组,一组为溶栓后早期PCI,一组择期PCI组,即sPCI,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其对患者预后影响,结果表明,早期PCI组临床终点总不良事件发生率远低于sPCI组(P<0.05);早期PCI组术后3、6个月LVEF、LVEDd水平也均与sPCI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临床可将早期PCI治疗推广应用到STEM I患者治疗中,能够更为理想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心功能。但考虑到本次研究数据样本有限,临床事件发生率低,并不能完全诊断检验组间差异。
综上所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术后及时实施PCI术,尽量在发病后12-24h内进行PCI手术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疗效和心功能指标,可推广到临床中。
(作者单位:王元,山东省莒南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徐倩,山东省莒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1]孙婧,田军,刘军翔,等.国产比伐卢定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7):497-500.
[2]张晓锋,刘艳,惠玲玲,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时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的疗效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5,20(3):171-175.
[3]危小军,谢东阳,孙肇琴,等.易化PCI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应用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4):54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