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观察
2017-11-03张勇
●张勇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观察
●张勇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复律时间、血压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律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且血压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均能有效改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症状,后者复律时间明显高于前者,但后者不良反应较高;前者虽复律时间慢,但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胺碘酮;普罗帕酮;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指由于心房或房室交界区的心动过速,多数是由于折返激动所致,少数是由于自律性增加和触发活动引起。此病症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频率超过200次/m in,可引发心、脑器官供血不足,血压下降、晕厥、抽搐发作等并发症,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1]。在临床治疗早,多采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但由于不同药物所产生的治疗效果不同。因此,通过本本次研究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0例患者。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43.4±8.3)岁,发病到救治时间1.0-4.5h,平均救治时间(2.7±1.2)h;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42.4±7.9)岁,发病到救治时间1.1-4.2h,平均救治时间(2.6±1.3)h。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救治时间等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北京曙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 11021067)治疗,口服,100-200mg/次,3-4次/d。由于其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宜在饭后或食物同时吞服,不得嚼碎。观察组采用胺碘酮(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12020263)治疗,400-600mg/d,分2-3次服用,1-2w根据需要改为200-400mg/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复律时间、血压状况(舒张压、收缩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有效率评价标准:显效:用药后患者心率达到80-100/m in,临床症状均消失,阵发性室上性心率动过速转化为窦性心律;有效:用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化为窦性心率,但持续时间不足10m in;无效:用药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无变化,且临床症状没有消失,甚至在加重[2]。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9.0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7.5%(39/40),其中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2.5%(37/40),其中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组间对比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x2=1.053。
2.2 复律时间、血压状况对比
观察组复律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且血压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复律时间、血压状况比较(x±s)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指连续出现3次以上的房性早搏或房室交界性早搏所组成的异常性心律。其特征是心动过速突发突止,轻者感心慌胸闷,重者因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出现头昏,甚至意识丧失。如治疗方法不当或是治疗不及时,都会引起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症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在临床治此病时,胺碘酮与普罗帕酮为常用药物。通过此次研究发现,两种药物均可提高临床疗效,前者复律时间明显多于后者,且前者血压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原因分析:胺碘酮是一种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此外,胺碘酮半衰期长,所以治疗指数大抗心律失常谱广[3]。普罗帕酮属于Ic类抗心律失常药,能提高心肌细胞阈电位,减少心肌的自发兴奋性,其既可作用于心房、心室,也可作用于兴奋的形成及传导;此外,其具有抑制心肌、减少博出量的作用,能有效降压和减慢心率[4]。这两种药物相比,都可改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症状,但由于普罗帕酮不良反应较多,且降压效果明显低于胺碘酮;胺碘酮虽复律较慢,但其安全性较高,适应患者较广,因此更适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症。
综上,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其前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乐县中医院)
[1]陈学英.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8):33-34.
[2]袁玉莲,戴立华.静脉应用盐酸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77-78+81.
[3]张美玲.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7):142-143.
[4]侯名周,袁莉.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观察[J].海峡药学,2016,28(4):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