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桥,那些人 他们与重庆桥的五个故事

2017-11-02赵浩宇王思亲雷文君

城市地理 2016年7期
关键词:朝天门长江大桥大桥

赵浩宇 王思亲 雷文君

生活在重庆,每一天我们都会与桥相遇,人生故事里或多或少都会有桥的身影。有的人把桥当作一件艺术品;有的人喜欢在桥上留下脚印,以此来丈量城市;对有的人来说,桥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也有的人通过桥把幸福和希望带给别人……在每个重庆人心里,都有一段属于自已的跟桥有关的故事,这一次,我们寻找到五位讲故事的人……

“重庆桥梁活字典”向中富世界第一拱桥背后的故事

中午的重庆交通大学一片寂静,几位学生在篮球场上打着篮球。顺着一条校园小径前行,很快便能看到一幢并不高的旧建筑。学院大门上挂着19块金色标牌里,有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博士后流动站、有“中国交通建设十大桥梁英雄团队”……这些辉煌的招牌与位陈旧办公大楼形成鲜明对比,这里便是重庆交通大学的土木工程学院大楼。

向中富是这个学院的党总支书记、研究生导师,也被业界称为“重庆桥梁活字典”。他的办公室就在这幢房子的二楼转弯处,面积不大,里面堆满了各种有关桥梁的书籍。

向中富与重庆桥梁的故事很长,很繁杂。

“其实,重庆桥都这个说法最早是在2005年的茅以升基金会的年会上,交通部原总工程师凤懋润率先提出来的。重庆直辖以来,桥梁发展快,各类桥梁达到了13000多座,拥有的特大型桥梁在全国也最多,且在拥有极强的施工难度和技术含量的情况下修建起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桥梁,拥有了众多关于桥梁的世界纪录,我认为称之为中国桥都实至名归。”聊到重庆的桥梁,向教授如数家珍。

向中富1983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道桥系桥梁与隧道专业,而后留校任教,至今已与桥梁打了30多年的交道。在桥梁施工层面当过监理、负责过控制,作为技术人员参与了长江大桥复线桥、黄花园大桥等众多重庆大型桥梁的修建工作。用他的话来说“重庆几乎所有的大型桥梁都有重交的影子。”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向教授看重庆的桥梁多了一些别样的感情。当被问到“您觉得重庆哪座桥梁最美”的时候,向中富笑笑说,“重庆的每一座桥梁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我看来,都有自己独特的美。”

作为桥梁专家,向中富看这些桥梁的时候比普通人多了一些不同的东西。当记者说到某某桥梁从外形上看来比较宏伟壮观的时候,向中富说:“一座桥梁,当我们说它很美的时候,是建立在其作为桥梁的功能实现的基础上来确立的。其次,要考虑到桥梁本身和周围的环境协调,最后再考虑桥梁本身的形式美学原则,通过细节构造和整体协调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短短几句,道出了自己对于桥梁之美的看法,也让我们对于重庆的桥梁有了一些不一样的认识和理解。说到激情处,向教授用矿泉水瓶充当桥墩,用书本充当桥面,给记者演示各种桥梁的构造等,对于桥梁的热爱溢于言表。而聊到在重庆的众多桥梁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向教授选择了朝天门长江大桥和长江大桥复线桥。

朝天门大桥于2009年4月29日正式通车,大桥连接解放碑、江北城、弹子石三大中央商务区,是重庆主要的大型桥梁之一。大桥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双向六车道,行人通过两侧人行道上桥。大桥西接江北区五里店立交,东接南岸区渝黔高速公路黄桷湾立交,全长1741米,是主城一条东西向快速干道该桥为钢桁架拱桥形式,两座主墩,主跨达552米,成为“世界第一拱桥”。

说到这个“世界第一”,向教授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著名的上海卢浦大桥曾是“世界第一拱桥”,跨度为550米。如今,“世界第一拱桥”易主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它的钢拱桥主跨552米。其实朝天门长江大桥设计之初,主跨长度初定为446米。但是经过向教授等几位专家的测定,如果将主跨设计到552米的话,可以达到更好的布置和运输能力。可别小瞧这短短的6米,这意味着要更改最初的图纸,也会给施工方带来更大的压力。稍有不慎,在施工过程当中便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这段时间里,包括向教授在内的几位专家都承担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的压力。但是在专家们的坚持以及夜以继日的计算和工作之下,朝天门长江大桥顺利竣工完成,而多出来的6米也让朝天门长江大桥不知不觉间成为了“世界第一拱桥”。除之外,朝天门长江大桥4个支座的球面可在一定范围内扭曲、旋转,抵抗大桥因地震、颠簸、大风、洪水等引起的外力,确保大桥100年寿命。大桥还通过了苛刻的超声波探伤检查,能承载14500吨重量,居世界第一;公轨两用、先拱后梁施工难度世界第一。向教授喜悦地说,“参与勇夺三项世界第一的朝天门长江大桥修建工作是工作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如果说朝天门长江大桥是向教授美好的回忆,那么参与长江大桥复线桥的建设便是向教授的骄傲。在长江大桥复线桥的建设中,向教授团队主要负责的是施工控制,这一个项目要求对于桥梁有着高度理解和绝对精细的控制,特别是项目“沉井”这一项,是对项目部的考验。在施工前几个月,向教授带领团队便开始了高强度的工作,项目方也考虑到施工的困难,准备好了很多的预备措施防止施工出现差错。在实际施工的时候,每个人手中都捏着一把汗。但是当桥梁衔接处完美地契合在一起的时候,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对向教授团队几个月来夜以继日工作的回报和高度肯定。此后,包括向教授在内的重庆交通大学团队负责施工控制的万州长江大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修建的巫山长江大桥获得国家科技進步二等奖。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向教授团队孜孜不倦的工作,也源于其对于桥梁的热爱。

采访的最后,记者请求向教授传送一些关于自己事迹以及重庆桥梁的人文资料,但是最后记者收到的几乎都是一些关于重庆桥梁结构和发展规划的内容。据了解,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需要,重庆桥梁还将有更大的发展,主跨700米的重庆寸滩长江大桥等一批大型桥梁正在建设。仅从国家长江黄金水道经济带发展规划来看,重庆就有27个过江通道需要建设,重庆桥梁建设任重而道远。而向教授这样的专家们就像厚重的桥墩一样,低调且坚韧地承担着桥梁建设的重担。

见证大桥成长的在勉初 东水门是最接人气的大桥endprint

2014年4月1日零点,连接渝中、南岸两区的东水门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不久之后,一组名为《我用相机记录您,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建设实录》的系列帖子在重庆生活论坛上发布,因为帖子中的照片详细记录了东水门大桥从2009年开挖建设到2013年合拢的点滴变化,照片的作者胡勉初,一时间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

当时的胡勉初已经67岁,为了在退休后培养爱好,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他一直坚持自学摄影。约莫十年前,胡勉初混迹于重庆生活论坛一个叫做“山城打望”的摄影版块,由于当时重庆正在申请桥都,版主便发起了一个拍摄重庆桥梁的活动,希望以民间力量予以声援,作为论坛的活跃分子,胡勉初也积极响应。

虽然胡勉初拍摄了许多桥梁的照片,但彼时鹅公岩长江大桥、黄花园嘉陵江大桥已经建成,而菜园坝长江大桥、嘉悦嘉陵江大桥等尚修建一半,遗憾的是,此前没有一座桥可以让胡勉初从开始记录到最后结束,直到东水门长江大桥开建的消息传来。

毋庸置疑的是,东水门长江大桥对于胡勉初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整整五年的追踪拍摄,不只在胡勉初的个人经历中独一无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更是难以想象。不仅如此,胡勉初还认为东水门长江大桥还是一座最接人气的大桥,在渝中和南岸两个桥头,都分别接近居民区,在重庆的各个大桥中,都是绝无仅有。

前幾年,胡勉初患上了轻微的糖尿病,每天都需要专门抽出时间运动,家住望龙门二府衙的他选择了那座自己拍摄5年的东水门长江大桥,每天从家中步行到大桥的另一头,一共3.5公里,往返4700多步。如此这般,除了见证大桥的成长,胡勉初与它还多了一份羁绊。“不管是南滨路、长滨路,还是正在修建的朝天门码头,每晚站在东水门的桥头,所有灯火都能尽收眼底,桥美,城美。”在胡勉初的口中,充满着对东水门长江大桥抑制不住的喜爱。

胡勉初是一位“老渝中”,白幼在江边长大。他说在自己年轻的时候,要过江只能搭轮渡,但重庆素有“雾都”之称,每当起了江雾,雾气如同炼乳般浓厚,能见度仅几米,这个时候,任经验再丰富的船夫也不敢开船。但有了桥之后便大大不同,即便能见度较低,开着车慢慢行驶也依然可以顺利过江。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跨江大桥的修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佐证,也是连接两个地域经济、交流的关键,但对于个人来说,更多的还是在于切实能体会到的出行、旅行、办公等方面的便利。所以,胡勉初也觉得,无论是拍摄高楼大厦,还是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观,都少有拍摄建设中的大桥的那种急迫感。高楼建成后与自己无关,自然景观即便今年景色不再,明年还是依旧,只有横跨江面的那一具巨大的钢铁之躯,会让自己真切地知道,在不远将来,它会带着人们一览两岸的人间烟火,通往那片曾经被浓雾阻隔的地域。

用脚步丈量重庆的冯枢 重庆桥梁是对行走的馈赠

2016年4月9日,在横跨嘉陵江的千厮门大桥上出现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他们身着统一的黄色队服,手持写有“步量重庆网”字样的旗帜,一路上有说有笑,还时不时自信地摆好姿势,让前面的领队拍照。原来,这天是“步量重庆城”两位QQ群主管的大喜之日,组织内的成员们为了见证二人的爱情,特意发起了这场“千人徒步迎亲”的活动。前面提到的领队,正是“步量重庆城”的创始人冯枢,当他站在桥头拍照,望着看不到头的队伍,心中顿生汹涌。

冯枢曾经是一位食品推销员,几年前,他在一次堵车中突发奇想,从天星桥独自徒步13公里,走回了观音岩,白此感受到了城市徒步的魅力,一发不可收拾。之后,冯枢以网名“聊殇”建立了“步量重庆城”QQ群,召集更多的同行者加入。虽然在最初响应者甚少,但在几年时间的经营之后,“步量重庆城”已是逾万人的规模。随着组织的不断壮大,“聊殇”这个名字也越来越有名气。这次声势浩大的“千人徒步迎亲”,便是为两位分群主管的婚宴而办。

早些时候,冯枢还不是大名鼎鼎的“聊殇”,重庆主城也只有石板坡长江大桥和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受两桥通行量的限制,许多时候过江还是只能依靠轮渡与过江索道,但对于后者来说,一来承载力不够,效率太低;二来太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所以,当时的重庆时常因此而陷入拥堵,这也让当时的冯枢印象深刻。

在“步量重庆城”建立之初,重庆已被评定为“中国桥都”,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来说,桥梁早已成为这个城市当中最不可忽略的地标之一。于是,冯枢将“步量重庆城”的城市徒步命名为“滨江夜游”,意在让成员们体验滨江路上的风景。每当华灯初上之时,两岸车水马龙,虽然距繁华仅几步之遥,却可以跳出城市生活静静观望,有一种适当的距离感。也就是从那时,冯枢和队员们,真正地感受到了桥梁的美好。“如果是在别的城市,或许我会认为城市行走就是散步,毫无挑战,但重庆不一样,除了主城两江四岸的滨江路,作为桥都的众多大桥也一样是城市徒步的地带,桥梁和滨江路的组合,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路线安排。”

在多年的行走中,冯枢和他的“步量重庆城”早已将重庆主城的大桥一一丈量过,对于这些桥梁,他们再熟悉不过:“在主城区众多大桥里,菜园坝长江大桥最长,东水门长江大桥最短,朝天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的结构我觉得最漂亮的,石板坡长江大桥和牛角沱嘉陵江大桥最有历史感,鹅公岩长江大桥和高家花园嘉陵江大桥因为没有步道是大家觉得最不好走的……”对于冯枢来说,行走是自己的爱好与梦想,而重庆的桥梁无疑是对他的爱好与梦想的一次馈赠。

手绘达人蔡林杉画出重庆最美的桥

“2016年6月18日重庆直辖19周年,作为一名重庆人,看着重庆直辖以来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有着说不出的骄傲与自豪。当夜幕笼罩着这座美丽的山城,有山,有水,还有桥,桥上无数灯光闪烁,成为重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小香港之名由此而来。”刚一开始采访,蔡林杉便如此感叹到。

现为交大建筑学系硕士研究生的蔡林杉,十年前从万盛经开区搬家至九龙坡区,从一个小县城来到大城市,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给蔡林杉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当时十六岁的他穿过鹅公岩长江大桥时,被桥的宏伟、壮丽所折服,1000多米的桥身,桥型为门型双塔柱悬索桥,桥门上的蓝色图案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桥下涛涛长江水叙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未来。江两岸密集的写字楼与住房表达着这座城市的繁荣昌盛,而江面上架起的跨江大桥,拉近了两岸的距离。而就在重庆直辖19周年的前夜,在交大读建筑学专业的蔡林杉想起了来到重庆,第一次见到巍峨的鹅公岩长江大桥时的震撼心境,于是,曾经学过绘画的他拿起钢笔,画下了与他有着亲密感情的这座大桥,他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鹅公岩大桥的情意,也是给重庆直辖19周年的一份贺礼。endprint

3年前,东水门长江大桥即将竣工,正值大四毕业实习的时候,蔡林杉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东水门大桥。“这是重庆众多桥梁中将景观作用表达最为充分的一座,桥梁桥塔造型标志性显著,而且桥梁的外形设计与周边城市景观环境互为补充,也独具特色。”对于崇尚建筑美学的蔡林杉而言,初见东水门长江大桥,便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在毕业实习报告中,他手绘了一张东水门长江大桥的侧面图,并在其一旁密密麻麻写上了实习日志,写下了当时参观东水门长江大桥的切身感受。2014年3月,得知东水门长江大桥通车的消息,蔡林杉激动不已,专门找出了曾经的毕业实习日志,拍下为大桥手绘的侧影,在微博上晒图为其庆贺。

蔡林杉第一次用手绘的方式表达对重庆桥的喜爱,是在他读大三的时候,并非一时兴起,算是完成多年的一个心愿。这心愿源于在重庆十一中读高中的蔡林杉正好见证了朝天门长江大桥的完美收官。“2004年朝天门长江大桥正式施工,正好在我毕业那年是大桥正式通车。”蔡林杉说,自己的高中三年也正好见证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一步步的崛起,从桥墩的稳固,到桥的整体成型,最终成就了这座主跨达552米的“世界第一拱桥”,他说,朝天门长江大桥似乎变成了高中生涯的另一种陪伴。高中毕业那天,他专程跑到朝天门长江大桥上,凝视着这位陪伴他三年的好友,默默地对他说了句“后会有期”。就是在那一刻他萌生了手绘朝天门长江大桥的想法,也当作是给自己的一份毕业礼物,但迟迟被搁置。直到三年后,他才拿起了手中的画笔,完成了当年的心愿。

采访最后他感慨不已,虽说自己学的建筑专业,但理论与实际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理论经验再怎么丰富,也不及现实的冲击来得强烈。“一座桥可以改变一个城市,我曾经没有这么明显的感受,但在重庆的这十年间,看着一座座跨江大桥凌驾于江面之上,城市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庆不断向世界展现他独有的魅力。作为重庆人,我真心地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焦点没有放在众人瞩目的主城区,而是放在了偏远山区,默默地为山区建设发展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他们是来自重庆交通大学的一群学生,桥梁专家们在大城市修建跨江大桥,而他们则利用专业知识深入到最偏远的山区,他们为当地村民修建小小的便民桥,为村庄的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便利,他们就是重庆交通大学无止桥团队,崔强就是目前该团队的主要负责人。

瘦瘦小小的个子,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背着书包,一身休闲装,彬彬有礼,有着典型的工科男的质朴。这是崔强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他打开电脑,极为认真地向记者介绍他们的团队时,言语中流露出坚定与自豪,心中满满的成就感。

2009年,依靠于土木建筑学院,重庆交通大学无止桥团队正式成立。这个团队是由香港无止桥慈善基金资助的慈善团队,通过鼓励和推动内地、香港两地大学生及专业志愿人士,秉承可持续的建筑理念,同心协力帮助内地偏远贫困地区修建人行便桥,便利民生。在团队成立不到七年时间里内,先后在云南丽江宝山村、四川巴中保丰村、云南红河州阿窝主、重庆万州插旗村、重庆彭水麻池村等偏远山区修建了五座无止桥。项目的整体设计施工全部由学生们自主完成,再由教授专家们指导、审查,每一处细节都有明确分工、严格把关,在工程质量上也是要求严格,极大的锻炼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在专业方面,他们并不畏惧,最磨砺他们意志力的还是去山区作业的艰苦环境。最先是去当地考察,一般都要跑几次,采集当地的相关数据信息,回来做设计方案。他们选择的都是偏远山区,有时坐完火车,再转汽车,还要爬几个小时的山路才可达到。他在一篇文章中曾这样记录在万州区插旗村修建无止桥的经历:“为了能够按时完成施工,我们每天早上七点就得起床,在工地上一待就是一整天,一直忙到下午天黑;双腿膝盖以下的部分每天都会被冰冷刺骨的河水浸湿;我们用双手把总计超过100吨的石头一块一块搬进河中、放入网箱,垒起了2米高的桥墩;面对每一跨都超过六百公斤的预制钢桥架,由于当地艰苦的条件我们无法运用吊车等重型机械,最终我们用手拉肩扛的方式将7片桥架一一安装到2米高的桥墩之上,完成了几乎不能完成的任务。”虽然条件异常艰苦,每天睡睡袋,有些地区严重缺水,但队员们没有一人想要放弃,他们靠着强大的意志力坚持到最好。他们坚定自己的选择,用崔强的话来说就是“做有社会良知的土木人”,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微博之力照亮偏远山区,为他们带来新的希望。

当记者问他对重庆跨江大桥的看法时,他不禁感叹短短几十年间,重庆主城区的跨江大桥就达到30多座,为城市交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看来这些宏伟瑰丽的跨江大桥早已融入到这座城市,融入到重慶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于重庆人而言桥所承载的意义不再只是交通的功能,更是重庆文化的一个象征,桥梁文化已成为了重庆的一张新名片。

崔强还说到自己虽还未能参与大型桥梁的建设,但无止桥却也成就了他小小的梦想。他们建设的虽都是小型的便民桥,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建设程序依旧严格按照这些大型项目的设计建设程序完成。从大山里走出的他深知交通对地区经济文化的重要影响,封闭的交通状况将极大地放慢人们走向外面精彩世界的脚步,于是他更加关注着偏远山区的发展,他加入无止桥团队不仅是学以致用,为偏远山区乡民带来生活上的便利,更希望用实际行动来呼吁整个社会对偏远贫困山区的关注。希望桥梁建设者们除了关注城市的桥梁发展以外,更多的把关注焦点转移到偏远农村的桥梁发展上,造福偏远山区百姓。endprint

猜你喜欢

朝天门长江大桥大桥
朝天门
相关论
逃跑的大桥
数鸭子
走出重庆的那扇门
港珠澳大桥通行全攻略
竹枝词
只因当初多看了你一眼
公安长江大桥斜拉桥钢桁梁高强度螺栓施工
南京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