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味的玄机
2017-11-02迷雾
迷雾
迷雾,月亮双鱼上升天蝎的狮子男,80后非著名影评人、媒体人、傲娇型吃货,被他拖人黑名单的食店已有上百家,偶尔会怀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评价食物开始使用以下固定句式——“这东西太辣,辣味盖住了食物本身的鲜味,只能给一个差评。”特别是吃火锅的时候,太辣可以换成太麻、太咸或是太油。我甚至还从阴谋论的角度阐述过,“某某店的菜做这么辣,肯定是因为食材本身不新鲜,所以需要用大量的辣椒花椒掩盖。”
当然这种句式在“装格调”的时候相当有效,说出“辣味盖鲜”后,随便扯点口感、食材产地和典故,顿时就能获得“真是会吃”的称赞。直到有个喜欢较真的朋友提了一个问题,“炒腊肉很鲜,但是腊肉本身真的新鲜吗?”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一直以来,我搞混了一个东西。食物的鲜味,其实并不等同于食物的本味。
那鲜味到底是什么呢?鉴于大家都没有米其林美食评论家的舌头,我更愿意阐释为:鲜味其实是一种主观的感知。因为主观,它不会局限于食物本身的味道,让我们感到更鲜的,可能是令人舒适的就餐环境,可能是完成某个目标后松弛的神经,也可能是隔壁桌那个漂亮高挑的妹子。
这就是我不太看好“苍蝇馆子”的原因。没有人喜欢在忍受了不便的交通,排了漫长的队伍后还要面对肮脏的就餐环境、服务员的臭脸和与期待值并不相符的所谓美食。毕竟这些东西,和鲜味没有任何关系。
自己的心情,也是食物鮮味的来源。当你—天纠结着未完的方案,应付着难缠的客户,被感情问题折磨得筋疲力尽,此时吃东西仿佛只为活着,味道不再重要,哪怕寿司之神亲自把做好的料理摆在你面前,估计都会觉得味同嚼蜡。过年回家,吃着老爸老妈亲手做的家常便饭,觉得世上美味莫过于此,也是基于相同的道理。
当然,评价鲜美与否,和淮一起吃也是个重要标准。比如觉得一家火锅的味道很是鲜美,可能并不是因为它的味道如何出众,而是因为和淮一起吃了这顿火锅。所以在重庆,火锅也超脱了一般美食的范畴,被赋予了“兄弟”般的意义。
从味道层面来说,鲜味其实是多种味道的混合。辣味本身就是一种鲜味,但是辣味绝对不是单一的,重庆的辣,是混合着海椒、花椒、胡椒及一锅好油的“香辣”。能够欣赏甚至嗜好重庆香辣的人,其实也是天生的美食家,具备更深层和细腻的味觉,更能够感知食物中细微的味觉变化,厨师在火锅底料、水煮肉片、毛血旺甚至是小面里的各种配料上花了心思,自然也更能够理解这种鲜味。
至于不喜欢辣椒的人,不管食材多么新鲜,不管大厨的技艺多么高超,他都只会感受到痛苦,根本不会有任何鲜味可言,他唯一想要的,估计只有冰饮料和更多的冰饮料。
前阵有个朋友来重庆玩,让推荐火锅,考虑到一个外地人和她柔弱的胃,我下意识推荐了比较温和的小天鹅,结果她就问了一个问题,“辣吗?”“就是不辣才带你去吃。”“不辣还吃什么啊!火锅不就是辣吗?”
此刻,作为一个重庆人,我感到了深深的羞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