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平湖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分析

2017-11-02张鑫

城市地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湿地

张鑫

摘要:本文选取东平湖湿地芦苇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湿地芦苇群落的环境因子测定,分析了芦苇湿地不同季节湿地土壤碳储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碳的含量逐渐降低,芦苇+香蒲群丛对于有机碳的吸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强,香蒲+芦苇群丛对于有机碳的吸收在0-20cm土壤深度中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在20-60cm土壤深度的土壤中吸收能力大致相同,芦苇群丛对于有机碳的吸收在0-40cm土壤深度中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在40-60cm土壤深度的土壤中吸收能力略有增强。

关键词:湿地;芦苇群落;碳储放

引言: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不仅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惜物种资源、涵养水源、蓄洪防旱以及大气调节和降解污染物有重要作用。东平湖作为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泊,是“南水北调”和“西水东送”的重要水利枢纽,其水质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则显的尤为重要。湿地芦苇群落季节变化动态可以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研究的基础,同时可以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因此,分析东平湖湿地芦苇群落有机碳分布特征,可为湿地芦苇群落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稳定性以及环境效应的变化提供参考,为湿地利用、优化管理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东平湖所在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受大陆季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春季节多风少雨,四季分明,湖区年平均降水量約636m m,7、8月份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一半,春旱、夏涝,降水量分布不均。东平湖作为山东省境内第二大淡水湖泊,湖区总面积627k㎡,平均水深2.5m,蓄水总量40亿㎡,是滞洪蓄水的大型水库,由老湖区和滞洪区两部分构成。

1.2研究方法

利用L1-8100A红外气体分析仪附带的温湿度计在采样点附近测量土壤温度:利用温度计与干湿度计测定近地面大气温度和湿度,并且在每个监测点采集深度0-60cm土壤作为土壤样品。将采集后的土样,经过自然风干、去除杂物和过筛后使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

2结果与分析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库是最大的碳库。正是由于土壤对于碳的巨大储存能力,即便是有机碳在土壤中产生了较小幅度的变化,排向大气中的碳就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变化,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也会对湿地植物的养分供应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土壤中的碳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不仅有利于对土壤碳库的库容储量的估算,也有利于分析研究土壤在全球碳循环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图5中有机碳的总体分布情况来看,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碳的含量逐渐降低,芦苇+香蒲群丛对于有机碳的吸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强,香蒲+芦苇群丛对于有机碳的吸收在0-20cm土壤深度中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在20-60cm土壤深度的土壤中吸收能力大致相同,芦苇群丛对于有机碳的吸收在0-40cm土壤深度中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在40-60cm土壤深度的土壤中吸收能力略有增强。正是由于湿地植物对于有机碳的吸收,才使得湿地土壤中的碳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有利于研究土壤中有机碳动态变化的机理,对于研究土壤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的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根据本文研究,可得结论为:从有机碳的总体分布情况来看,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碳的含量逐渐降低,芦苇+香蒲群丛对于有机碳的吸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强,香蒲+芦苇群丛对于有机碳的吸收在0-20cm土壤深度中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在20-60cm土壤深度的土壤中吸收能力大致相同,芦苇群丛对于有机碳的吸收在0-40cm土壤深度中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在40-60cm土壤深度的土壤中吸收能力略有增强。

猜你喜欢

湿地
烟台市湿地资源时空变化分析
浅议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天津官港湿地森林公园藻类植物调查分析
关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探讨
基于遥感数据的黄河口湿地变化研究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基于遥感影像的湿地解译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