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6个生产用毛木耳菌株的生长和产量比较
2017-11-02陈丽新黄卓忠陈振妮韦仕岩
陈丽新 黄卓忠 唐 军 陈振妮 韦仕岩
广西6个生产用毛木耳菌株的生长和产量比较
陈丽新 黄卓忠 唐 军 陈振妮 韦仕岩
(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
通过对6个广西生产用的毛木耳菌株进行品比试验,观察母种、原种到出耳的整个培养过程。在综合评价菌丝长势、菌丝日均生长速度和产量的基础上,筛选出适合广西地区栽培的优良毛木耳菌株42,而菌株台毛1号和781两菌株则出现较明显的退化现象,宜更换或经提纯复壮后使用。
毛木耳;栽培品种;品比试验
毛木耳[(Mont.) Sacc.]是木耳属()中较有商业开发价值的一个种[1],是广西目前主栽的四大食用菌品种之一,另三种是双孢蘑菇、香菇和平菇。
广西得益于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木耳种质资源、规模生产木耳的原料和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优势,近年来毛木耳栽培规模日渐扩大,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适栽品种少、主栽品种种性退化、单位产量低等。有鉴于此,本试验对6 个正在广西应用的毛木耳菌株进行了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栽优质高产菌株,为栽培农户选择菌种提供依据。
表1 供试菌株及其来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供试菌株为广西桂南地区规模种植的6个菌株,具体信息见表1。
1.2 供试培养基
母种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加水1 000 mL,pH自然。原种培养基:棉籽壳80%,麸皮16%,石灰2%,石膏1%,过磷酸钙1%,含水量60%~65%。出耳培养基:桑枝屑73%,棉籽壳12%,玉米粉12%,石灰2%,石膏1%,含水量60%~65%。
1.3 试验方法
(1)母种的培养。参试菌株经同时复壮后,每个菌株接18支试管,放入25~28 ℃的恒温箱中培养,按常规方法管理[2]。观察记录各个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
表2 不同菌株在母种培养基上的菌丝体生长情况
注:+ + +表示菌丝长势强,粗壮、洁白、整齐。
(2)原种的培养。将长势好、长速快、检验合格的母种,接入配制好培养基的二级种菌种瓶(750 mL),每个菌株接18 瓶,置于25~28 ℃的恒温箱中培养,常规方法管理。观察记录各个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
(3)出耳袋的制作。将菌丝生长满瓶后的合格原种接入出耳袋(17 cm×33 cm×0.005 cm),每瓶原种接40袋,每个菌株接180袋。接种后避光发菌,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保持60%~70%,温度保持在25~30 ℃。观察记录各个菌株菌丝的生长情况。待菌丝发满料袋,1 周后转入出耳管理。
(4)出耳管理。每菌株选取长势较好的栽培袋150 袋,设3个重复,每重复50袋,每袋划5个长约1.5 cm的“一”字形小口,小口分布呈“品”字形[3],随机排列,按常规方法管理[4]。详细记录各个菌株的前三潮产量。
1.4 项目测定
观察记录各菌株在各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及前三潮鲜耳的产量。采用直线生长测量法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及菌丝长势,比较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
菌丝日均生长速率(mm/d)=菌丝生长量/培养天数。
1.5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处理,使用DPS7.05 进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菌株的母种生长状况
由表2 可知,日均生长速度以菌株193较快,为8.15 mm/d,与其他菌株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菌株781 和AP11生长较慢,长速为7.40 mm/d,显著低于其他菌株;台毛1号(wsw)、42、台毛1号(四塘)的菌丝日均生长速度居中,且三者在 0.05和0.01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在菌丝长势方面,所有参试菌株都很旺盛、整齐、粗壮。
表3 不同菌株在原种培养基上的菌丝体生长情况
注:+ + +表示菌丝长势强,粗壮、洁白、整齐;+ + 表示菌丝长势较强,粗壮、洁白、但生长不够整齐。
2.2 不同菌株的原种生长状况
从表3 看,在原种培养基上,菌株AP11生长较快,日平均生长速度为 5.71 mm/d,除与菌株193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菌株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长较慢的是台毛1号(四塘),日均生长速度为 4.95 mm/d,但与台毛1号(wsw)和42的差异不显著。在菌丝长势方面,菌株AP11、193、781较其他菌株表现更好。
2.3 不同菌株的出耳情况
在出耳培养基上,菌株42和781生长较快,日均长速分别为4.56 mm/d和4.54 mm/d,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菌株存在极显著差异。其次是台毛1号(四塘)和台毛1号(wsw),两者间差异也不显著,但显著快于AP11和193。生长较慢的是AP11,日均长速为3.40 mm/d,极显著慢于其他菌株(表4)。
在菌丝长势方面,菌株台毛1号(四塘)和台毛1号(wsw)菌丝洁白、粗壮、整齐、长势强;菌株781长势较弱,菌丝偏黄、较稀、极不均匀;其他菌株居中(表4)。
表4 不同菌株在出耳培养基上的菌丝体生长情况
注:+ + +表示菌丝长势强,粗壮、洁白、整齐;+ +表示菌丝长势较强,粗壮、洁白,但生长不够整齐;+表示菌丝长势弱,偏黄、较稀、极不均匀。
2.4 不同菌株子实体的产量
同样干重原料的菌袋,不同毛木耳菌株的产量有所不同。菌株42鲜耳产量较高,每袋均产为0.62 kg,与其他菌株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次是菌株193和AP11,产量极显著高于菌株台毛1号(wsw)、台毛1号(四塘)和781;产量较低的是菌株台毛1号(wsw)、台毛1号(四塘)、781,极显著低于其他3个菌株,但三者相互间差异不显著(表5)。
表5 参试菌株的子实体产量
3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母种、原种和出耳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情况和产量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6个供试菌株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
试验显示,菌株42在出耳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快、长势强,在母种、原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居中;菌株193在母种、原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极显著快于其他菌株,长势也强,但在出耳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则为一般;菌株AP11在原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快、长势强,但在母种和出耳培养基上生长最慢;菌株781在出耳培养基上生长较快,在原种培养基上表现居中,而在母种培养基上则最慢;菌株台毛1号(wsw)和台毛1号(四塘)在各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表现都居中。表明不同菌株在相同培养温度和培养基条件下,对不同原料有着不同的适应性。
6个毛木耳菌株的产量存在明显差异,鲜耳产量最高的是菌株42,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菌株;其次是菌株193和AP11;菌株台毛1号(wsw)、台毛1号(四塘)、781产量偏低。
试验表明,在出耳培养基上,菌株42和781的菌丝日均生长速度极显著快于其他菌株,但菌株42产量最高,781产量最低。因此,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毛木耳的产量和菌丝生长速度没有必然的相关性,这与高健伟等的研究结果一致[5,6]。综合分析各供试菌株的菌丝长势、日均生长速度和产量,在本试验的栽培条件下,可选择推广菌株42。
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和广西大学食用菌研究所是广西食用菌菌种的主要供种单位,长期以来推广的毛木耳品种以台毛1号和781为主,但从本试验结果看,台毛1号和781的种性已出现明显退化和老化,在同等栽培管理条件下,产量明显低于其他参试菌株。因此,开展毛木耳优良菌种选育实属必要。
[1] 黄年来, 林志彬, 陈国良, 等. 中国食药用菌学[M]. 上海: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
[2] 常明昌. 食用菌栽培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121-137.
[3] 牛贞福, 岳凤丽, 国淑梅, 等. 不同培养料和出耳模式对毛木耳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 2014, 39(2): 83-86.
[4] 王贺祥. 食用菌栽培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8.
[5] 高健伟, 张丹, 王波, 等. 毛木耳优良菌株的筛选[J]. 中国食用菌, 2006, 25 (1): 18-19.
[6] 陈丽新, 陈振妮, 王灿琴, 等. 适宜桑枝屑栽培的毛木耳优良菌株筛选试验[J]. 南方园艺, 2013(1): 15-18.
南宁市邕宁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60105A);广西农业科学院优势学科团队项目(2015YT178);国家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专项项目
陈丽新(1966—),女,广西容县人,研究员,从事食用菌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E-mail:clx@gxaas.net
S646
B
2095-0934(2017)05-3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