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探究

2017-11-02高卫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麻醉静脉研究组

高卫明

(晋中市榆次区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030600)

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探究

高卫明

(晋中市榆次区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030600)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180例,按照姓氏排名,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的是吸入麻醉,研究组采用的是静脉麻醉。通过MMSE量表对这两组患者进行检测,检测的项目为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 h、3 h、10 h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各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影响的时间较短,术后恢复更快。

静脉麻醉;吸入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

术后认知障碍(POCD)暂指手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常发于老年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学习和记忆、注意力、语言能力、执行力等方面的改变,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预后质量。目前对POC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是,临床上研究发现,损伤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原因就是手术麻醉药物的残留。本文主要研究了临床上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180例,按照姓氏排名,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研究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为60~78岁,平均年龄(68.4±8.3)岁,体重为41~85 kg,平均体重为(63.3±7.4)kg。对照组,男52例,女38例,年龄为60~77岁,平均年龄(68.8±8.2)岁,体重41~85 kg,平均体重(60.7±8.3)kg。比较数据可得,两组患者各个资料之间的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可行。

1.2 选取患者标准

纳入标准:第一,按照美国麻醉师医学会(ASA)分级Ⅰ-Ⅱ级;第二,患者对本次研究的内容知情,已签署了同意书;第三,均对患者术前做了MMSE量表测试,且得分均在24分以上;第四,各个患者均没有明显的视力、听力等方面的障碍。排除标准:第一,术前使用过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的患者;第二,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第三,伴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第四,听力、视力或者是语言沟通等方面有障碍的患者;第五,有长期酗酒史或药物依赖史的患者。

1.3 方法

在进行手术前,两组患者均没有采取任何药物进行治疗过。进入手术后,首先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液0.2 mL/(kg·min),并密切观察老年患者心率、血压、心电图等体征的变化。然后应用面罩吸氧,并静脉滴注丙泊酚1~2 mg/kg、咪达唑仓0.04 mg/kg、丙泊酚1~2 mg/kg、芬太尼2 µg/kg、维库溴铵0.1 mg/kg。直到患者达到满意的肌松效果和睫毛反射消失后,应用器官插管连接呼吸机,并调节其参数,观察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状态。在手术过程中,研究组患者采用静脉麻醉,用推注泵持续泵入丙泊酚3~6 mg/(kg·h)、瑞芬太尼0.05~0.2 µg/kg(kg·min)。在手术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吸入麻醉,持续吸入七氟烷和50%N2O。研究组和观察组均使用维库溴铵维持机体的肌松,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控制麻醉药的速度。在完成手术前的半个小时停用维库溴铵。在进行手术缝合时停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等药物,同时,给予患者持续性镇痛干预。

1.4 观察指标

通过MMSE量表对这两组患者进行检测,检测的项目为患者术前、术后1 h、3 h、10 h的认知功能。该测量表共有30个项目,总共30分,每个项目1分。测试的值越低,则代表患者的认知功能就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的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认知功能变化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认知功能变化(±s)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认知功能变化(±s)

术后1 h 3 h 10 h 24 h研究组 90 29.3±0.8 25.6±1.8 24.8±1.2 29.4±0.6 29.4±1.3对照组 90 29.5±0.7 22.4±1.8 24.2±1.3 25.0±1.2 28.4±1.5 t 0.223 3.523 3.452 2.856 0.352 P>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n 术前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手术前的MMSE评分数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后1 h、3 h、10 h之间的MMSE评分数据具有很显著的差异,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24 h之后,MMSE评分数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比较(min,±s)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比较(min,±s)

组别 n 睁眼时间 拔管时间 应答时间研究组 90 19.7±4.8 17.0±4.9 18.1±4.7对照组 90 33.1±5.0 22.9±4.6 24.7±5.1 t 14.305 6.799 7.371 P 0.000 0.000 0.000

如上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均比对照组时间短,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静脉麻醉是指静脉麻醉诱导后,再通过持续或者间断静脉注射的风湿,应用多种短效药物。在临床上,静脉麻醉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瑞芬太尼属于一类短效的镇痛药物,由于患者体内具有的非特异性酯酶可以快速地将其成分进行水解,所以,在患者体内蓄积的含量非常少,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同时,与丙泊酚联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POCD的发病主要与中枢胆碱能作用的退行性变化相关,老年患者在进行手术的时候,会因为使用全麻药物,出现中枢胆碱能系统出现障碍,同时,再加上老年患者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功能已经在逐渐退化,非常容易诱发POCD。

此外,吸入麻醉类药物还可以损伤老年患者的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认知功能,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术后质量,而静脉麻醉却可以有效保护老年手术患者术后的认知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质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前的MMSE评分数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后1 h、3 h、10 h之间的MMSE评分数据具有很显著的差异,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24 h之后,MMSE评分数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均比对照组时间短,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对老年患者使用静脉麻醉,可以有效提高其的恢复速度,改善认知效果。

总之,POCD仍没有一定确切的定义,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暂时将其定义手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普遍认为POCD会受到麻醉方式、麻醉药物种类、麻醉深度、年龄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特别是与全身麻醉药物的关系密切。本研究表明,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相比,能够很好地降低老年患者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1] 郑学杰,康颖颖.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6,(24):79-80.

[2] 吴振忠,王凤娟.分析全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7,36(02):95-97.

[3] 杨其林.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05):112-114+127.

R614

B

ISSN.2095-8242.2017.46.8937.02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麻醉静脉研究组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