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017-11-02马朝英

保健文汇 2017年6期
关键词:合格率病原无菌

●马朝英

基于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马朝英

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一直是临床防控及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关于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则是防控措施制定的依据与前提。不同时间段的感染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此方面的不定期调查极为必要。本研究就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及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手术部位感染

现代外科手术是指通过合理使用现代手术设备和手术仪器,在外科医生的操作下,在洁净程度达到无菌的手术环境中,将破坏性手术设备介入人体或部分其它生物组织,以外部人工介入的方法将病灶排除,或改变组织结构的处理过程。外科手术对表皮的损伤会造成微生物感染的风险。而手术部位感染则是由于手术部位伤口暴露在有致病微生物的环境中而导致的二次感染。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手术患者共计1000例,收集整理其病例资料和就诊记录,分析总结手术部位感染的特点和预防措施。在本次研究的患者群体中,年龄17~62岁,平均(42±5.3)岁。其中男500例,女500例。患者的其它背景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危险因素

1.2.1 患者自身因素

不同的患者由于不同的原因接受外科手术,又经由不同的医师进行不同的手术,个人的身体素质、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都会影响到手术伤口部位的感染情况。部分患者对于手术知识一无所知,也不注意术后的自我保护,可能会擅自活动或不合理运动,导致伤口二次感染。

1.2.2 备皮洁净度

人体表有着发达的毛发系统,手术部位的毛发如不清理干净极容易成为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大本营。术前备皮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1]。术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彻底的清洁,清除皮肤表面和毛发间隙中的体表微生物,尤其是手术切口部位,必须进行两次以上的消毒清洁。

1.2.3 手术清洁

手术室的清洁和手术内容的清洁对于手术部位感染与否至关重要。手术过程中,患者手术部位大面积暴露,最容易导致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对流等方式进入组织内部,从而引起继发性感染。

1.2.4 手术人员着装

手术人员的着装如果清洁不够彻底,可能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对于手术中的患者来说,这些微生物造成的污染极有可能引起手术部位感染。

1.2.5 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的延长会增大手术创面微生物感染的风险,从而间接导致手术部位病原微生物感染。通过精简手术准备时间和强化手术室内人员操作,可以合理控制手术时长,降低患者手术感染的风险。

1.3 护理方法

1.3.1 患者优质护理

患者在接受手术后,身体处于受损状态,免疫力较为低下,很容易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术后要加强患者营养的改善。低蛋白摄入和贫血等营养问题都会导致伤口愈合减慢,从而提高了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此外,应当积极治疗患者的慢性基础疾病,减少多重感染的发生。对于病房条件,在精确检测的前提下,使病房室温控制在20℃~24℃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

1.3.2 手术环境管理

手术室内应加强无菌监测,通风滤网要定期更换。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前要彻底清洁,手术服装和口罩帽子等要进行无菌处理,每次手术后要对手术室无菌情况进行反馈,减少因手术室污染所造成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此外应当注意控制手术时间,手术时间的延长会导致感染风险的上升。

1.3.3 护理制度完善

加强护理巡视,护理人员要定期对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检查,以确保无病变和感染的发生。有计划地安排专业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基础病理和药理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实践,并且根据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衡量,以确保培训成果。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所选取的1000例患者中,出现手术部位感染者共12例,感染率为1.20%。其中,阑尾切除术共305例,总感染4例,感染率为1.31%;胃肠道手术共412例,总感染3例,感染率为0.72%;胆囊手术共238例,总感染4例,感染率为1.68%,其它手术共45例,总感染1例,感染率为2.22%。在12例感染病例相关感染检测指标中,外科手消毒合格率为75.0%,手术器材消毒合格率为83.3%,手术室环境消毒合格率为66.6%。在988例非感染病例相关感染检测指标中,外科手消毒合格率为98.7%,手术器材消毒合格率为98.2%,手术室环境消毒合格率为93.8%。在感染病例和非感染病例临床资料比较中,可见发生感染的病例相比于未发生感染的病例,平均年龄更大、基础疾病更多、抗生素使用更少、手术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感染病例和非感染病例临床资料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手术部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发生率逐年递增,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由于手术患者往往失血较多,或重要脏器被切除等原因,身体免疫力较为低下,因此如果病原微生物此时趁虚而入,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二次感染。手术室是发生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手术所导致的外科感染可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之一,其感染发生率是衡量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也是医院监护的重点,如何尽量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对于临床手术质量的保证有着重要的意义。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较多,患者的自身因素、手术室及病房环境、手术人员的相关操作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因此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全方位预防。在手术中坚持无菌原则,确保无菌环境。患者机体免疫力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因此高龄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能性更高,应当格外重视[2]。

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需要院方领导的重视,优质护理的顺利展开需要大量的硬件支持,也需要许多制度上的改革。院方要从环境、人员、制度等多方面保障患者卫生安全,力争避免手术部位的感染。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也有助于促进和睦的医疗环境,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树立医院积极正面形象。

(作者单位:河北省晋州市人民医院)

[1]刘英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02).

[2]罗丽坤.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预防措施[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01).

马朝英(1974~),男,大专,临床外科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合格率病原无菌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