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17-11-02黄艳

保健文汇 2017年6期
关键词:牙髓牙体卡因

●黄艳

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黄艳

目的:整理我院牙体牙髓病患者的资料,探讨分析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6年12月来我院进行医治的牙体牙髓患者120例,根据对其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牙体牙髓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观察组牙体牙髓炎患者则进行复方阿替卡因进行麻醉,后对患者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8.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体牙髓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进行麻醉,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还能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提高治疗效率,临床效果较好,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阿替卡因;牙体牙髓;麻醉效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牙体牙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牙体牙髓在口腔科中较为常见和多发,自发性剧烈疼痛是其主要临床特征,牙体牙髓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开髓去髓是目前治疗牙体牙髓最主要的方法。现为研究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特选取我院120例牙体牙髓患者进行研究,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6年12月来我院进行医治的牙体牙髓患者120例,根据对其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60例,患牙数也为60例,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为(33.2±1.3)岁;前牙发病者有25例,后牙发病者有35例;观察组患者60例,患牙数也为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17-57岁,平均年龄为(32.7±1.5)岁;前牙发病者有26例,后牙发病者有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牙数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牙体牙髓患者尽在局麻下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41023668,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麻醉,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国药准字H20045881,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涂山药厂)进行麻醉。

1.3 疗效判定

根据麻醉效果可以分为显著、良好、有效、无效四类,显著为患者经麻醉后无任何疼痛,麻醉完全;良好为患者经麻醉后,有轻微的疼痛,但不影响治疗;有效为患者麻醉后仍有疼痛,但患者能够坚持完成治疗;无效为患者经治疗后疼痛难忍,无法完成手术。麻醉总有效率=(显著+良好+有效)/总患牙数×100%。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晕厥、震颤,恶心、呼吸急促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ASS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麻醉总有效率比较

经记录统计,对照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8.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经记录,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结论

牙髓是牙体组织中唯一能感受刺激的组织,对外界的刺激和疼痛较为敏感。牙疾病有牙体疾病和牙周疾病,牙体疾病是指牙齿硬组织的疾病;牙髓病主要包括牙髓炎症和坏死等。牙髓出现炎症后,血管会充血同时会有渗出物聚集,使牙髓腔内的压力增大,神经受到压迫,因此患者会出现疼痛[2]。牙髓病的临床中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压,缓解患者的疼痛。利多卡因是最早应用在临床中的去髓麻醉药物,它可以在神经功能阻滞的情况下起到传导离子流而稳定神经细胞膜的作用,从而发挥麻醉效果。随着人类医疗水平的提高,利多卡因的麻醉效果变的不怎么显著,出现了麻醉效果不显著,起效时间短等弊端,有些不良反应在有些情况下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是一种酰胺类麻醉药物,是由阿替卡因和肾上腺素组成的复方制剂。阿替卡因能够抑制神经系统,抑制反射,肾上腺素可以收缩血管,延迟麻醉药物在机体其他范围内的扩散,延长麻醉时间,从而提高麻醉效果[3]。在牙体牙髓治疗中,复方阿替卡因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赢取患者的信任,为患者争取较好的治疗条件,从而提高我院的治疗水平。通过我院研究表明,对照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8.3%,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我院的研究发现,在牙体牙髓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进行麻醉,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还能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提高治疗效率,临床效果较好,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

[1]杨文章,张爱华.观察复方阿替卡因(碧兰麻)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J].中国医疗美容,2014,(6):181-182.

[2]夏雨秀.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13):2807.

[3]杨志德.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4,16(13):377.

猜你喜欢

牙髓牙体卡因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牙周牙髓综合征92例的综合治疗
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应用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预成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