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药加温湿敷治疗肛肠疾病术后肛缘水肿的疗效观察
2017-11-02张宁李梅
●张宁 李梅
基于中药加温湿敷治疗肛肠疾病术后肛缘水肿的疗效观察
●张宁 李梅
目的:观察中药加温湿敷治疗肛肠疾病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设计临床操作技术随机对照试验,对比研究中药加温湿敷和中药坐浴在治疗肛肠疾病术后肛缘水肿方面的疗效,以期进一步优化治疗肛缘水肿的操作技术,提高治疗肛缘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肛缘水肿的治疗提供更加标准的操作技术。结果:实验组在总有效率上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中药加温湿敷治疗的临床操作技术,能够提高治疗肛肠疾病术后肛缘水肿的疗效,比之西医治疗手段有独到之处,值得推广应用。
中药加温湿敷;术后;肛缘水肿
肛缘水肿是肛肠疾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为手术切口导致肛门局部的静脉及淋巴回流不畅,致使组织液在肛周皮下组织潴留过多,从而引起水肿。肛缘水肿的发生多与手术操作、术后排便及感染因素等相关。肛缘水肿的出现会加重患者排便困难及肛门疼痛的程度,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我科在继承传统的中药湿敷临床操作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科特殊的操作技术,总结出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的中药加温湿敷治疗肛缘水肿的临床操作技术,有效的降低术后肛缘水肿发生率,提高治疗肛肠疾病术后肛缘水肿的疗效,现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中80例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6年6月~2017年3月期间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男性29人,女性11人,年龄41.75±12.29岁,病程4.00-13.50年;对照组:男性24人,女性16人,年龄44.58±11.86岁,病程4.00-10.75年。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两样本t检验、x2检验及秩和检验得出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术毕肛缘切口数量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参与研究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其观察和治疗有良好的依从性,自愿参加,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有严重全身合并症者(如传染病、肿瘤、肝肾功能不全者等),妊娠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1.3.1 药物组成及制法
两组所选方药均为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5g、红花15g、赤芍12g、川芎12g、当归10g、生地12g、地榆12g、五倍子10g、苦参10g、血竭15g。每剂煎2次,取汁200ml滤渣,高温消毒备用。
1.3.2 治疗方法
(1)实验组采用中药加温湿敷标准化临床操作流程(SOP):①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暴露湿敷部位;②取药液100ml倒入无菌容器内,加温至38-41℃;③将敷布(由无菌纱布制成,大小约5★4cm2)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④每隔5min更换一次敷布,保持敷布的温度及湿度,总共敷药15min。
(2)对照组采用中药坐浴的临床操作技术:①取药液100ml置入坐浴盆内,加温水至1/2满盆,调节温度至38-41℃;②嘱患者坐于坐浴盆内约15min。
(3)所有病人观察周期为2周。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痊愈:肛缘水肿消失,皮下无血栓形成,创面无感染,病人胀痛消失;有效:肛缘水肿明显减退,皮下暗紫减退,创面少量分泌物,无感染,病人胀痛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虽然改善,但仍需手术或其他处理者。对术后水肿治疗疗效的积分评定:0级:无水肿;I级:肛缘及创面周围轻度水肿,水肿范围占肛缘1/4以下;II级:肛缘及创面周围中度水肿,水肿范围占肛缘1/4~1/2;III级:肛缘及创面周围重度水肿,水肿范围占肛缘超过1/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1进行数据的双录入,建立数据库,并采用Excel整理资料,剔除无效、不完整的数据,再利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观察的结果和疗效见表1-3。
表1 两组间术后水肿发生情况比较
经计数资料c2检验得出,两组间水肿情况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实验组在术后水肿的发生上少于对照组。
表2 两组间术后肛门水肿消退时间比较
经完全随机设计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得出,两组间术后水肿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表3 80例肛肠疾病术后肛缘水肿治疗前、后积分对比(±s )
表3 80例肛肠疾病术后肛缘水肿治疗前、后积分对比(±s )
★P < 0.01★★P < 0.01vs对照组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81±0.18 0.35±0.15*对照组 4.75±0.38 1.10±0.02**
3 讨论
肛缘水肿是指肛管及肛缘皮肤出现充血、水肿、隆起及肿胀疼痛等症状[2],发生率为10%~40%[3]。本研究中的中药湿敷法源自于古代的“溻渍法”,针对肛肠疾病的特殊性,通过我科二十余年肛肠临床的经验演化,我们将传统的中药湿敷和中药熏洗坐浴法加以改进和创新,设计了中药加温湿敷法,在保证的治疗效果,同时也符合中医临床操作技术的内涵。在使用中药加温湿敷操作技术时,患者可以采用侧卧位或俯卧位,不仅可以避免久坐导致肛缘水肿的加重,还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同时通过该操作技术,可以较为精确的控制药液的浓度及温度,确保疗效。在实际临床操作中,该操作技术极为方便,在临床推广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及应用。综上,基于中药加温湿敷治疗的临床操作技术,能够提高治疗肛肠疾病术后肛缘水肿的疗效,相对西医治疗手段而言,具有功效显著、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等优点,是极具中医特色的保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7.
[2]丁曙晴,丁义江,郑雪平.单味中药浓缩颗粒配方外洗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J].中医外治杂志,2001,10(2):16.
[3]张东铭,王玉成,盆底与肛门病学[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6-71.
[4]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423-621.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注:本课题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2016年-2018年度科学技术研究专项项目。课题编号:2016C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