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2017-11-02高茜

保健文汇 2017年6期
关键词:免疫系统亚群支原体

●高茜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高茜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组,治疗时间均为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水平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IgA、Ig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gM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患儿的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均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其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受抑制,掌握此变化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免疫功能;变化规律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临床儿科较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发病原因为支原体侵入,对患儿的免疫系统造成紊乱[1]。该疾病对患儿的免疫系统影响较大,可降低其抵抗力,影响生长发育[2]。本次研究中,主要观察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儿童选为对照组。

研究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为(4.56±1.57)岁。

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为(4.47±1.50)岁。

将两组观察对象的性别、年龄进行对比发现并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后,次日于空腹的情况下静卧1小时。平静后,进行静脉采血,抽取5ml的肘静脉血液。经过正常处理后放置于试管中,并进行离心和取清液,随后储存于冰箱中待检。进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法对其IgA、IgM、IgG进行检查,具体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CD3+、CD4+、CD8+和CD4+/CD8+进行检查,检查仪器以及试剂盒均由美国以及法国提供。所有操作均严格遵守操作说明书进行,尽量减少操作中的失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水平的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两组观察对象检查的数据用SPSS20.0软件核对,用均数±标准差表示IgA、IgM、IgG、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并用t进行检验。若本研究中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则使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差异

研究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IgA、IgG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而两组的IgM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L)

2.2 对比两组儿童的T细胞亚群水平差异

检测结果发现,研究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CD3+、CD4+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8+水平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较更高,CD4+/CD8+水平则较对照组更低,P<0.05,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儿童的T细胞亚群水平(%)

3 讨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属于临床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传染性较强。若治疗不及时,很可能导致病情发展加速且难以控制[3]。在原核生物中,支原体属于最小的一种,该生物的属性主要介于病毒以及细菌之间,其自我繁殖能力较强,因此,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难度较大。不仅如此,治疗后由于患儿的免疫能力较低,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对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巨大[4]。

小儿肺炎支原体发生感染后,其临床症状类似于感冒,且炎症水平增高。然而患儿的支原体黏附于其气道上皮的组织之上,并不断繁殖释放出毒素。毒素大量积累后,对患儿的免疫系统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使得免疫系统发生改变[5]。因此,临床应进行大量研究,探讨患儿免疫系统变化情况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肺炎支原体发生感染,对患儿的免疫系统(体液、细胞)造成较大损伤,使得免疫失衡。其中以细胞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最为常见和明显,CD4+、CD8+水平的变化属于最敏感的一类[6]。以上两种T细胞亚群发生变化后,导致CD4+/CD8+水平降低,属于一种重要的指标,造成患儿相关病理损伤。研究结果中显示,研究组患儿的CD3+、CD4+水平分别为(62.54±6.24)%、(40.59±5.12)%,均低于对照组(健康儿童),且CD4+/CD8+为(1.34±0.41)%,同样较对照组低,P<0.05。结果可知,T细胞亚群指标的降低使得患儿的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其细胞免疫功能出现缺陷。

结果中同样显示,研究组患儿的IgA为(1.24±0.15)g/L、IgG为(9.34±2.10)g/L,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体液免疫功能的降低,与患儿的CD4+水平降低可能存在较大关系。使得抗体的数量减少,进而导致患儿淋巴细胞能力衰弱。

总而言之,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儿的免疫系统会发生明显的紊乱现象,掌握其变化规律,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单位:常州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1]谢宝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33(2):34-36.

[2]何朝晖.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功能、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变化意义[J].中外医疗,2016,35(10):133-134.

[3]韩传映.连花清瘟颗粒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5):137-139.

[4]杨清广,钟勇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4(24):2021-2023.

[5]涂雪松,胡利霞.连花清瘟颗粒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12):1263-1265.

[6]张勇,孙灵丽,李涛,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2):4346-4348.

猜你喜欢

免疫系统亚群支原体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一类具有抗原性的肿瘤-免疫系统的定性分析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Staying healthy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壮尔颗粒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