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药学教育新模式探索

2017-11-02刘剑敏张韶辉苏文张耕

中国药业 2017年21期
关键词:药师药学医药

刘剑敏,张韶辉,苏文,张耕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武汉430022)

·药学教育·

构建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药学教育新模式探索

刘剑敏,张韶辉,苏文,张耕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武汉430022)

目的探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称新医改)环境下药学教育模式如何转变。方法对我国药学高等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医院药学工作实际和发展态势,探索构建适应我国新医改的药学教育新模式。结果与结论我国药学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应重视人文学科群建设,推动教程体系模式和师资评价体系转变,加大药学实践的比重,同时要弘扬社区型教学和志愿者服务,推动药学高等教育向服务型、社会化转变,以适应患者的医疗需求。

医院药学;药学教育;医学人文;药学服务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称新医改)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以药养医”的局面将彻底结束,药师如何体现自身价值成为了药学界关注的焦点。笔者根据多年药学高等教育和医院药学的一线工作经验,提出了有关药学高等教育模式的几点思考,以供参考。

1 医药教育与服务领域存在的问题

1.1 医疗道德严重滑坡

因为医药行业自身的特殊性,社会对该行业从业者有着非同一般的职业道德要求,但今日医药行业乱象,人本主义原发性缺失,从业道德严重滑坡,导致过度医疗、医患关系紧张、假药劣药泛滥等层出不穷。面对现实,一味简单强调道德自律,在利益导向面前脆弱无力。肃清医疗卫生服务环境的形势严峻而窘迫,如何宣扬医疗人性美好,还得从医药高等教育的源头抓起,以改革医药高等教育理念切入。

1.2 医药高等教育“产品”已不能满足医疗需求

高等医药学教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基本规律,同时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等因素的影响。社会“生病”了,在青少年身上体现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都会在学校的区间内用各种方式来展现。如果高等教育仍然不重视,不加以引导,势必带入以后的执业过程中,表现在医药领域就变得格外不能为人们所容忍。本来的道德高地现如今却时常面临“血光之灾”的窘迫。在诟病社会问题、体制问题的同时,更应当清醒认识医药教育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教育教程体系僵化,人文教育缺失,教育场所局限;在医科院校,非临床专业教育普遍不受重视;而在非医科院校大量涌现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又极不合理,医学及人文熏陶缺失程度更严重。已经造成医药教育“产品”徒有专业技能,而缺乏坚定的执业信仰与良好的执业态度,为以后医药执业各个环节带来隐患。

目前的药学教育只注重药物的研制、生产和销售,培养的是药品供应人才,而非服务人才;传授的专业知识以化学知识为主,对药物的了解更多的只是化学结构、制备工艺及简单的药理作用,而心理学、临床药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少,对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价和判断能力低。这种不以药学服务为目标的药学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1]。医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教学模式的缺乏,使学生医学逻辑思维能力匮乏,不能很好地解决临床的用药问题。

2 新医改对高等药学教育的要求

《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十三五”发展规划》强调要深化医改,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医药产业发展环境更加复杂。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改变“以药养医”局面,医院药学面临巨大挑战,药师需承担起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大责任,转型迫在眉睫。我国医院药学过去一直局限在以药品供应为中心,忽视了药师的社会服务性,并未发挥药师“指导合理用药”的专业作用,这种模式难以适应患者的治疗需求。为了顺应新医改,药师必须主动向药学服务转变。

3 对策

3.1 倡导药学人文学科群建设,树立牢固的医药职业道德和信仰

发达国家的药学教育采取生物-人文-社会模式,教学围绕药品安全、有效、经济适用为主线开展。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医药的人文性,几乎都开设了人文、社会及相关的课程。人文教育的目标在于树立新的医药学观念,全面认识医药学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协作精神和社区管理能力。自1910年起,美国不少医学院开始增设人文课程。美国医学院协会于1985年要求将医疗有关的伦理学和行为科学纳入医学院课程体系中,扩大选修课程,进而形成一个环绕医学及与之相关的医学人文学科群。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校强调医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其中哲学政治、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美国为20%,德国为26%,英国、日本为10%~15%[2]。亚太地区医学顾问会议提出建议,医学教育计划人文科学类课程比重应占总学时的10%(即300~400学时)[3]。我国人文素质教育已受到重视,但并未形成主流思想,医学院校人文社会课程大多数为7%~8%(最高比例为9.3%,最低占4.6%)。因此,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推动医药特色的职业信仰建立,是高等药学教育改革的一大任务[4]。

在医药人文学科群中,医学与人文科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成为核心课程,比如医学史、药学史,通过了解医/药学发展的轨迹来思考现代医学所面临的问题,在现代医药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诸如医学史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并且人文教学和师资力量得不到保证。

3.2 合理设置药学课程,激励社会药学精英参与高校教学

3.2.1 加强临床医学和管理学课程设置[5]

目前,高等院校开始设立临床药学专业,但其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并未体现其专业特性,缺乏系统性规划。面向医院的临床药师更加需要建立临床思维,学生必须在本科阶段就学会如何选药和用药,日后为临床医生提供药学服务。但目前高等院校并未设立药物学课程。药物学不同于药理学,其更注重药物的实践,强调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与疾病状态的相互关系。因此临床医学相关知识也应成为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药学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化学轻医学、管理和人文教育的现象,这一点在非医科院校开设的药学专业更为突出。缺失医学基础知识,尤其是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解剖学,以及临床医学知识教育,学生对临床药学、药物治疗、药物代谢等相关课程很难理解透彻。药事管理学、药学经济学、临床药物治疗学、医药知识产权、心理学、医患沟通等,能充分体现药学所具有的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特点,可纳入选修课程计划。选拔聘请药学界医院或企业管理精英进行授课。“象牙塔”里的药学专业老师,多半是从“象牙塔”里直接留下来的,对社会的认知存在局限性,社会药学人士可以进行有效弥补。

此外,应规范医科院校非临床专业、非医科院校的药学教育,不给医药教育留死角。

3.2.2 强化实践课程设置,扩大师资范畴[6]

药学和医学同样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笔者从早年的教学体会,加上近几年对带教实习生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药学生对专业学习、未来职业发展普遍感到迷茫。药学高等教育缺乏社会性、实践性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虽然目前已经逐步重视临床应用实践对药学生的重要性,如执业药师和药师职称考试题中临床应用实践性试题比例大大增多,而化学类试题题量和难度均大幅度降低,但本科教育形式并无实质性改变。药学实践方面的课程设置和教师配备仍不足。

美国药学院协会2014年的数据表明,所有高等药学院校教师中约53%来自药学实践,而我国占比微乎其微。从医院药学角度来看,我国药师临床化已经逐步进入成熟阶段,不少三级甲等医院成为了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带教药师均经过严格的专业培养和师资培训,这种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临床药师可成为高校药学实践教学的主力[7]。他们有大量典型的临床用药干预实例,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发散思维,采取讨论式教学,模拟药师会诊。只有在有临床经验的教师的引导下,才有可能培养出具备临床思维的药学生。

3.2.3 重视药患沟通的重要性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是为医的3种境界。帮助减轻患者的痛苦,学会慰藉患者心灵,是医务工作者应该都能发挥的最朴素的功能,对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和生理疾病大有裨益。但在沟通技巧和方式上很多医务工作者有所欠缺,因为一直以来我国的医药学高等教育忽视医患沟通的教育。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现实下,医患沟通课程开始走进课堂,但药学教育里的药患沟通还没引起足够重视。药师临床化趋势已形成,药师从幕后走到前台,如何面对医生、患者、护士,沟通变得非常重要。我院患者对窗口药师投诉的统计数据表明,有近70%源自沟通态度和方式。另外,进行过药患沟通教育的临床药师,患者对其满意度高达95%。由此可见,对药学生进行药患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将药患沟通作为药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将有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气质。

3.3 推动教程体系模式和师资评价体系转变,培植高尚医德成长的土壤

我国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实行的是以普通基础课、医药基础课、医药专业课为主要内容的三段式教育,基本上采用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学生负担重且成效差,不利于全面素质的人才培养,基础教学与临床教育脱节等弊端越来越不适应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8]。临床用药实践的复杂性、灵活性,需要药学生具备灵活的思辨能力,这就需要高等药学教育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国外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值得借鉴[9],如以带徒培训为基础的课程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体系(PBL)和以临床表现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从灵活的课程体系中使专业知识的讲授与掌握变得高效,同时也更有利于人文学科的渗透。

对师资队伍评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效果。目前,高校教育乃至初中等教育,对教学实施的轻视,是当今社会乱象的不容忽视的根源之一。高校一味强调科研实力,倡导“全民科研”,势必滋生“重研轻教”的利己思维。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努力营造真正有利于人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环境,即以长远的眼光来建立师资队伍的评价体系。长此以往,可培植高尚医药道德优质成长的土壤。

3.4 推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树立其责任担当意识

3.4.1 弘扬社区型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

认识社会、了解现实,大学阶段培养对国家和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10],光靠坐在教室里“只读圣贤书”是实现不了的。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使学生融入社会,须贯穿整个大学阶段,临近毕业的几个月实习教育远远不够。传统的医院和药房已不再是培养现代医药从业者的最佳场所,教学环境应当主要在社区。为建立有效的卫生服务模式,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明显趋势是面向社区进行教学。未来的医学模式要求重视疾病的预防、健康促进和保健,要求实行多专业的合作;因而许多国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医学生的预防教育和社区教育,以加强医/药学生的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意识培养。美国允许医学生在非大学学习选修课的机构比例逐年增加,表明国外越来越重视逐渐让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在社区中通过实践来获得和检验所学的知识,组织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培养其敬业爱业的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面对问题敢于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国医药院校教学场所仍局限在教学医院。为使学生能充分了解患者的疾苦和整个人群的卫生保健需要,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各大医药高校应充分利用资源扩大社区教学场所。同时,还应该建立医药院校与用人单位良性交流反馈的长效机制,根据用方需求进行及时的课程设置调整,以促进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和建设。

3.4.2 社会志愿者服务常态化,促进职业认可

政府需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建立健全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创立特色志愿者服务品牌,努力建设关怀型社会。高校更应该倡导在校学生,尤其是医/药学生成为志愿者的主体,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增强认知认同。

社会志愿者服务常态化、专业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志愿者的自身优势,最大程度服务于民,而不是简单完成工作任务[11]。充分用好各类资源、各种力量,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让医药学生在志愿者服务中建立服务意识,锻炼服务能力,同时促进自身职业认可,增强社会责任感。

“德不孤,必有邻”。“德”是应该首要强调的,医药工作者没有理由用“医生也是人”来作为失德的借口,同时社会要从法理和舆论环境等角度出发来用着眼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规范医药教育发展的外在环境,以此来营造一种真正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医疗服务氛围,努力使医疗卫生服务成为行业典范。再者,我国的高等药学教育应该通过纵向分析发达国家演变历程,避免盲目跟风,要结合我国实情,找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药学教育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并建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与评价机制,保证培养出的复合型药学人才具备合理用药的专业能力,与医、患、护的沟通能力,以及自我培养的学习能力。

[1] 吴晓明.探索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世纪高等药学人才[J].药学教育,2004,20(1):1-5.

[2] 曾锦标,潘梅芳.关于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建设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0,23(7):102-104.

[3] 韩影,吕丽莉,刘东宇.大学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437-440.

[4] 杨朝晔,秦红兵.基于社区药学服务人才培养的人文教育实践[J].药学教育,2016,32(4):34-36.

[5] 陈安朝,胡高云,余嘉政,等.药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研究[J].中南药学,2004,2(3):191-292.

[6] 钱晓宏,安琳娜.中美药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比较及启示[J].中南药学,2016,14(10):1134-1138.

[7] 陈秋,于瑞雪,叶东旭,等.高校教师与临床药师共同参与临床用药实践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11):39-40.

[8] Xu XY,Zhang KL,Yao WB.Higher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in China:evolution,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J].J Chin Pharm Sci,2015,24(3):195-199.

[9] McLaughlin JE,Roth MT,Glatt DM,et al.The flipped classroom:a course redesign to foster learning and engagement in a health professions school[J].Acad Med,2014,89(2):236.

[10] 周华丽,鲍威.大学生社会化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12):87-91.

[11] 周祖萍.我院开展社区药学服务初探[J].中南药学,2013,11(1):69-71.

New Mode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Adapting to the Reform of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in China

Liu Jianmin,Zhang Shaohui,Su Wen,Zhang Geng
(Wuhan No.1 Hospital,Wuhan,Hubei,China430022)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how to change the mode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reform of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new medical reform).MethodsThe new mode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adapting to the new medical reform in China was explored by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mode of higher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hospital pharmacy.Results and Conclusion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ities discipline group in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utorial system mode and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harmacy practice,and promote the community teaching and volunteer services,so that achieving the transition to higher education socialization to meet the medical needs of patients.

hospital pharmacy;pharmaceutical education;medical humanities;pharmaceutical care

G424.1;R95

A

1006-4931(2017)21-0093-04

10.3969/j.issn.1006-4931.2017.21.034

国家“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2〕32号]。

刘剑敏(1979-),女,博士研究生,讲师,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事服务、个体化药学服务,(电子信箱)81683985@qq.com。

张耕,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事管理、医院制剂研发和天然活性产物提取研究,(电子信箱)zhanggen888@126.com。

2017-07-10)

猜你喜欢

药师药学医药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古代医药文化大众传播方式概述
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