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7-11-01杨志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月光细节

在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方法。阅读是一个不断与课文进行对话和交流的环节,学生作为阅读课的主人,应该在这个多元化的教學环境中进行学习,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不同的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学习能力。下面就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大胆质疑,对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疑惑”

对于任何课文的教学来说,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疑惑。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即使有疑惑,也不敢提出来,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严重扼杀。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个性化阅读,就应该让学生大胆地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鼓励学生通过交流的方式将与其他同学分享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讲授课文《记念刘和珍君》(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时,当教师讲到“二”个大自然段的时候,给学生说道:“这一段大家读完后有没有觉得不妥的地方?”教师这样说,暗含的意思就是“课文中有一些不妥的地方。”于是大家纷纷阅读课文。读完以后,教师见大家都不说话,教师说道:“都没有觉得不妥吗?我怎么觉得文章中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受到教师的启迪,终于有学生说道:“我觉得第二句不妥:“悲痛和幸运是两个反义词,怎么能放在一起?”教师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原因,而是继续让学生寻找不妥的地方。于是又有学生说道:“似人非人的世界”、“重复写了两次‘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一环节的教学只是让学生提出疑问即可结束。

二、放手学生,对课文细节“道出自己的观点”

对于语文阅读来说,细节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谓课文中的细节,主要是指文章中细小但却影响全局的环节或情节。比如“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场景描绘”等最小的组成单位。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给学生提出细节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捕捉课文的细节。为此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通过自己的理解去捕捉文章细节、理解细节中深层次的含义,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课文认识能力。

比如上面的案例中,学生已经根据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质疑问题”,下面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大胆地道出自己的观点。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用主观情感去判断学生的对错,而是要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针对“课文中两次出现‘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一问题,不同学生说出了不同的看法。有学生说:“我觉得是为了突出重点,意思是确实需要写一点东西了。”有的说:“这是一个前后呼应,暗示写一点东西的重要性。”有的说:“这样独特的写法看似比较累赘,其实是想用这种独特的手法来突出写点东西的重要性。”当然也有同学说道:“我觉的是作者当时笔误,写完后没有仔细看导致的。其实作者并没有其他的意思。”面对学生不同的看法,教师千万不要给予干扰,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更为民主的课堂氛围。

三、多元教学,对课文难点“悟出自己的见解”

最后,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攻克这些课文中的难点。这里所说的多元化教学,可以是多媒体教学、趣味引导教学,也可以是情境创设等方式。一切能够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提升对课文理解深入的方式都是可以借鉴和使用的。

比如在讲授《荷塘月色》时,讲到“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月亮是挂在高空中的,它发出的光芒只能是照在大地上。但这里面为什么要用‘泻在,而不是‘照在。”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大家一时都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教师见状让大家把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关上灯。然后给学生用投影仪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黑夜里月光投射在叶子和花上,月光的柔和与夜晚的温柔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大家马上明白了“月光如流水”的含义,这时再去理解“泻在”这个词语的含义,就会变得更加轻松一些。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更有效的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就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敢于对课文产生质疑、愿意对课文细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悟出更多的哲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杨志成,陕西西安市西光中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月光细节
中秋的月光
月光碎落了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月光改变了我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