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学生的声音”

2017-11-01戴璐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29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

戴璐

摘要:对J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是以实证研究和个案研究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综合分析量性与定性数据,结合“活动理论”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实践,重点关注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的声音”。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加以深入分析与反思,并从学生的需求和相关真实问题出发,从而探究提升校本课程管理与设计的有效策略,指导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管理;校本课程设计;性别教育;活动理论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0B-0067-05

一、研究背景

课程改革旨在改变教与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从而惠及全体学校成员,其中课程内容和课程组织形式便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1日颁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变革课程结构“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开发”开始成为关注的重点。然而,无论是实践还是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在中国大陆地区尚处于初级阶段。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客观地分析目前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观点,旨在凸显课程改革中学生的“声音”,重点关注学生真实的需求,同时加强学校领导及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专业化发展。因此,笔者将依据混合型研究的分析结果,明晰目前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探究其管理与设计方面的有效策略,以指导今后的实践与研究。

(二)个案学校情况简述

J校于2003年建校,是一所股份制九年一贯制学校,以高中为主体,隶属某教育集团。在N市的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成绩显著,体系完善,机构组织健全,能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概念分析

(一) 校本课程开发

通过文献研究,笔者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是狭义的在校内开设某一门课程,而是一个广义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学校以满足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目的,采取特色的管理、设计等方式,创设相应的校本课程。

在其中,教师和学生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同时,学校成员也合作进行关系问询,包括家长、专家、社区等。在这一体系中,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研究者和领导者,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平台。

(二)活动理论

第三代活动理论将心理学与社会学交叉,包含主体(Subject)、客体(Object)、规则(Rules)、工具(Tools)、分工(Division of Labour)和共同体(Community)几大要素,相互交融,彼此影响,不断发展,形成多个新的客体。其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相呼应,学习成为一种探究性的活动,学习者从个体走向了共同体,真正将学习主体——学生引入中心。

(三)性别教育

性别不仅仅是用来区别生理的“性”,“性别教育(Gender Education)”也有别于“性教育(Sex Education)”,性别还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影响着人的性别认同感、社会角色的选择和社会结构。民国时期,我国出现的一些女校便有着“性别教育”的特征,面向特定性别的人群开设符合性别气质的特色课程,教育效果非常好。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个个性化的存在,更需要关注学生由于性别差异而引出的学习倾向差异。性别教育在目前国内校本课程开发中关注度较低。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与量性相融合的个案研究策略,运用文献分析、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三种方法,相互交融,严格遵守教育研究的伦理,以保证本研究的效度、信度、普遍性和伦理性。由于本次研究方法对稍后的论述颇为重要,因此特对重要过程作简要阐述。

(一)问卷调查

1. 调查设计

自助完成的问卷调查有助于研究者在短时间内收集更广泛的数据,以分析某种趋势和倾向。本问卷中包含6道评价题、9道选择题和3道开放性问答题,所有题目均为必答。评价题重点研究J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各方面的学生满意度,如总体、管理、教学、评价和课程资源。选择题包括8道单选题和1道多选题,旨在了解学生具體的课程喜好、学习需求和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多重认识。开放题旨在提供机会给学生来提建议,通过让学生设计校本课程,探索学生对于校本课程的真正需求,更为之后的访谈提供导向。

2. 样本选取

本次调查的参与者锁定在J校高二学生(16-17岁),原因在于高二学生比高一学生接触校本课程开发更多,又比高三学生的课余时间多。本次抽样以班级为单位,目前有17个教学班,根据学生入学成绩将学生分为A和B两类,笔者在班内以学生学号随机抽取30名学生,保证男女比例基本均衡。

3. 数据收集

在班主任协助下,请两班的参与者现场完成问卷的填写,全部回收,逐一统计。

4. 数据分析

该调查包含两类数据:(1)问题1-5为评分题与单选题,主要产生量性数据,笔者使用Excel或SPS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汇总分析,以表格和图表形式直观呈现结果。(2)针对问题16-19(问答题),笔者采用Nvivo 10质性数据分析软件,以学生回答中的关键词和短语为基础,展开统计,以分析出共性观点。

(二)面对面访谈

1. 访谈设计

访谈旨在收集J校成员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层次、多样性的观点,三角测量法保证访谈数据的客观、全面。结果如下:

2. 样本选取

三位学生受访者中两位为抽样调查参与者,一位来自非抽样班级,既保证问卷与访谈的对照分析,又收集更广泛的观点。笔者采用“滚雪球法”选择校领导、教师和家长受访者,以实现角度互补。endprint

3. 数据收集

征得同意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后,以产生的访谈问题单为基础进行访谈。笔者将录音整理成访谈记录。之后,笔者再将访谈总结交由受访者确认,以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4. 数据分析

质性数据通常复杂而又难以控制、分析。因此,笔者采用“计算机辅助质性分析软件”,分析问卷调查中的问答题,汇总后得出共性观点,为“现状分析”提供有力依据。

四、现状分析与反思

(一)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与反思

60个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纸质问卷回收率和有效回答率均为100%。其中参与抽样的男女人数比例为8 : 7,这比值可体现该随机抽样基本保证了不同性别的平均数据,数据如下:

总体而言,J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在实施过程中获得了学生的广泛认可,但仍有很多有待提高的空间。问题1的结果显示 96.7%的学生(58人)对该校整个校本课程开发表示满意。其中,60%的学生(36人)认为该校的实践“好”,选择“非常好”和“一般”的比例分别为15%(9人)和21.7% (13人)。然而,仍有3.3%(2人)对该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不满意。

从“校本课程管理”角度看,一方面看得出J校建立了一套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问题4中,88.3%的学生(53人)对该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机制表示满意,但仍有11.7%的学生(7人)认为该管理“不好”,可见该校在今后的实践中可能会面对一些问题和挑战。另一方面,J校需要提高校本课程管理中的校本课程比例。问题7显示该校学生通常一学期中可选择3-4门校本课程。根据该校《课程手册》,每个年级有15-17门国家课程。因此,校本课程仅占到国家课程体系的1/5-1/4,这其实还不够。

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学”看,学生对该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总体认可度较高。问题2中,61.7%的学生(37人)选择“好”,18.3%的学生(11人)选择“非常好”,16.7%的学生(10人)选择“一般”。然而,仍有1.7%的学生(1人)对该校的校本课程教学不满意,可见该校的校本课程教学还有待提高。此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人兴趣并且增加更多的实践内容。以问题8为例,当学生选择校本课程时,“个人兴趣”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从问题12来看,48.3%的学生(29人)最喜欢以实践性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由此可见,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开放性问题看,很多学生认为学校应当增设更多的实践,甚至学生也可以参与设计一些需要动手实践的校本课程。

转向“学习”视角分析,该校学生总体有较好的学习能力,但有少部分学生还需要为其提供学习帮助,尤其是B类学生。从问题6可见,受调查的学生中,95%(57)对自身的校本课程学习表示满意。然而,对于B类学生,13名学生认为他们的学习力一般,2名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力差。相较A类学生,被调查的两个班在校本课程学习力上确实有所差异。因此,校本课程开发中,应当面向不同学习力的学生。除了学习力这一因素,校本课程开发还应当考虑“性别差异”。根据数据分析,性别差异会导致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倾向。从问题9和10看,女生和男生在学习倾向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从图2中可见,男生比较喜欢数学(选项D)和社科类课程(选项B),然而女生则更喜爱语言文学类课程(选项A),却没有一个男生喜欢该类课程。问题10的结果显示语言文学类课程是男生们最不喜欢的校本课程,而女生却最不喜欢数学类课程。除了体育类、艺术类,动手实践类的课程是男女生都喜爱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资源方面,J校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课程资源。从问题5的数据可知,60%的学生(36人)将校本课程资源评为“好”,然而5%的学生(3人)认为资源差。只有 10%的学生(6人)认为课程资源非常好。但在开放性问题中,学生同样强调应加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可见如何为学生提供满足其学习需求的课程资源仍需学校不断思考。

校本课程评价方面,J校良好的评价体系获得了学生们的普遍认可。问题3的数据显示90%的学生(54人)对学校校本课程评价表示满意,但仍有8.3%的学生(5人)对评价表示不满意,可见学校在评价方面还需进行一些改进。一方面,从问题13的结果可见,学生希望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尤其是过程性评价。另一方面,学校还需拓宽校本课程标准。以问题15为例,学生认为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应当有多姿多彩的模块内容(60%),可获得知识(60%),拓宽视野(76.7%)和提升思维能力(85%)。部分学生选择了选项G,特别写明校本课程开发应当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来自学生的想法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机制也提供了参照。

(二)访谈分析结果与反思

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受访的校领导和教师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理解非常透彻,也关注学生的需求,但只有一名学生了解这一名词。尽管受访家长了解“校本课程开发”,但其理解并不完备。因此,学校应当让学生和家长也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中来。

校本课程管理方面,从访谈中可见,J校已然建立较为完备的校本课程管理体系,然而校领导的意识、能力以及自上而下的传统管理模式同样使这个体系出现一些问题。校领导应当加强领导力的提升,同时教师也应当加快专业化发展。

校本课程设计方面,受访者A教师阐述“物理思維和方法”为该校最受欢迎的校本课程之一,这门课也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体现学生为主的好案例之一。此外,受访者反馈了J校的校本课程设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这些可能也存在于我国其他高中。例如,单一的教学方式致使课程形式也单一化,教师忽略了课程设计中的性别教育因素等。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笔者将结合“活动理论”和J校个案分析,重点论述提升校本课程开发中两个重要环节的有效策略——“管理”与“设计”。

五、提升校本课程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校领导的领导力endprint

首先,校领导应当以自由民主的方式管理学校。访谈中,校长A阐述校领导应当创设一种民主开放的人际环境,以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师主观能动性。校长应当发掘多元的课程资源并和教师一起探讨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来看,校领导也需要努力构建起创新、分享、乐于合作、克服冲突的组织文化。在沟通中,校本课程开发才能顺利实施。例如,J校在实施前,学校成员(主体)已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多元结构的项目研究(工具),旨在探索学生的需要。结合研究成果,学校成员确定课程目标(客体)。通过论坛(工具),教师进一步探讨一些具体实施规则和标准(分工),提高课程开发效率和教育质量。

(二)培养教师领导力,建立共同体

教师作为学校的主力军,其角色对校本课程开发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需要进行校本课程的教学,还需要有一定领导力。教师要知道校本课程管理的内涵,构建学习研修共同体,加强校本培训和研究。例如,该校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中来。以“物理思维与能力”校本课程开发为例,物理组教师通过探讨,形成管理、设计、监督、评价的多重共同体,在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深化改革。该课程分工明确,规则有序,主客体互动融洽,深受学生喜爱。

(三)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加大投入

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需要加大财力和物资的投入,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还需给予智力支持,调动当地大学或各类企事业单位,共同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支持。这样校本课程管理才能扫除外部障碍,为学校提供丰富的校内外课程资源。例如,J校利用地处高校区和开发区的地理优势,通过多方沟通,在学校内建立了设备一流的“机器人实验场”,并定期有专业人士来给学生进行产品指导,学生才得以有宝贵机会,与高等教育、前沿科技接轨。

六、校本课程设计

(一)强化“关系问询”,深化沟通

设计中,学校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和家长也参与其中,这既能使学生和家长加深对校本课程的理解,又可以真实倾听到教育主体——学生的心声。这样才能指导设计的方向,获得更多元的课程资源。同时,教师信赖学生的创造力,多和他们沟通,引导和帮助孩子了解兴趣,学会选课。

以N市某外国语学校为例,该校与当地的六朝博物馆合作開发文史类校本课程,联手加强历史教师师资培训,面向学生招募馆内小小讲解员。笔者作为馆内的社会志愿讲解员深刻感受到,该项校本课程开发项目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了地方历史文化,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笔者建议今后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当多开展此类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调研,打开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这是校本课程设计之源。

(二)关注学生的声音,注重实践性活动

学生的声音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必不可少。通过考察,学生需要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性能力和思维的培养。教师关注学生的同时,应改善教学理念,变化教学方式,不断反思。校本课程开发若形成“自下而上”的设计理念与范式,学生会真实受益于校本课程设计这一过程,有助于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三)分析学生学习倾向,发展性别教育

学校若欲发展个性化的校本课程设计,需将性别教育的理念引入其中。借鉴国外和国内部分学校经验,校本课程开发者在设计时,应当考虑设立一些“性别定制”类的课程。笔者在英国某女子高中考察时,该校结合学校特色,设立“淑女养成课”“化妆课”等等,都会是很好的尝试。适当的开设单性别校本课程将能满足因性别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学习倾向,提升性别认同感,使学生的身心在校本课程学习中得以均衡成长。

结合“活动理论”可见,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自主性与互动性为一体的活动,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J校的实践为此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希望通过本研究,校本课程的所有参与者能够在管理、设计等环节中关注学生的需要,了解教师的能力,准确把握学校的定位,坚持自下而上地开展课程改革,不断监督和完善,这样才能真正让校本课程开发落到教育的实处。

参考文献:

[1] Daniels, H. Vygotsky and Pedagogy [M]. London: Routledge Falmer, 2001: 92-95.

责任编辑:颜莹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开发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校本课程开发
高中生物HPS教育融入科学史的校本课程开发
简析校本课程开发在农村中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论校本课程开发的被动性和功利性
简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
探讨工作过程导向下的高职校本课程的开发
金融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