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

2017-11-01北京一考生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慈爱棉袄年画

北京一考生

我坐在驶向东北老家的列车上,正值春运,列车上人满为患。窗外早已一片漆黑,我揉了揉坐得酸疼的屁股,欠了欠身,向过道看去,一个抱着孩子,穿着臃肿的东北老太进入我的视线。她是站着的。

我忙垂下了头,半闭上眼睛,就像公交车上不愿让座的小青年一样,装作睡着。

但我忍不住不时眯起眼打量着东北老太,当然,动作要缓,要若无其事。东北老太约摸五六十岁,一头“灰白”,脸上是庄稼人才有的那种褶皱不平,肤色偏黑,身上套着与壮硕身材极不相称的紧致红棉袄——還是露了棉花的,棉袄的袖口下露出一双大手,手指干裂粗糙,还贴了胶布。我不禁有些好奇,这老太要带这孩子去干吗呢?这车上人挤着人,带个孩子多不方便啊。

火车有点晃。

不过这念头一转就过。我又看了眼孩子,长得又白又胖,活像个年画里的娃娃。“倒是不亏了孩子。”我想。

一阵哭声打破了车厢的寂静,老太怀里的孩子哭闹起来,车里顿时埋怨声不绝于耳。老太有些窘迫,红着脸儿道歉,说话也有些结巴。我微微抬起头,半睁了眼。火车有些晃。老太半倚着过道墙,微摇着孩子,哄着他说一会儿就能见到爸爸妈妈了。这老太是带孩子去看孩子爸妈?我不知道。这老太平时独自带孩子?我不知道。我只看她费劲地从包里掏出一个奶瓶,给孩子喂了几口,孩子哭闹渐止,车里重归寂静。我抬头看,她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眼中满是慈爱。我心里不禁一动,眨巴了一下眼睛,虚伪的睡意渐退。

火车晃得更厉害了。老太索性靠着墙根,慢慢蹲了下去,她把孩子放在臂窝里,凝视着孩子,仿佛拥挤的车厢中只剩他们二人。我看她干裂的嘴唇微动,好像在哼着只有他俩听得见的小曲,眉目间少了风霜,只余一个老奶奶的慈爱,整个感觉就像年画一般和谐。我再无睡意。

我如触电般地被唤醒,我把他们俩拉到了我的座位上,执意让他们坐下。

我站在过道上,毫无困意,因为我知道,我内心的某一部分早已被他们唤醒。

火车也没有那么晃了。

点评

作者通过一次乘坐火车的经历,表现“我”被唤醒的过程。文中描写对老太和孩子的最初印象,孩子哭闹,老太哄孩子睡觉,祖孙间的感人亲情,老人对孩子的无限慈爱,唤醒了“我”沉睡的内心。“我”由一开始的“忙垂下了头,半闭上了眼睛”“装作睡着”,到后来让出自己的座位,表现了“我”对“他们”的理解与尊重。

本文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意蕴深厚,具有人文情怀。文中用“火车有点晃”“火车有些晃”“火车晃得更厉害了”“火车也没有那么晃了”串联起全文,暗示情节发展,也体现了作者在构思上的用心。

评分

基础等级38分+发展等级18分=56分endprint

猜你喜欢

慈爱棉袄年画
慈爱的妈妈
妈妈的小棉袄
灯 塔
慈祥和慈爱
贴心小棉袄
小兔的棉袄
最慈爱的爸爸
羊年画羊缪印堂
缪印堂的“年画”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