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
2017-11-01
华声 2017年18期
这位老人名叫王绅森,年轻时曾是部队军官,1978年10月,他退伍转业到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在工作中,遇到生活困难的学生,他都自掏腰包,及时帮助。1993年,老人退休,但他仍然通过各种方式资助困难学生。
2012年,老人开始拾荒。他在媒体上看到常山女孩徐玲玲为大学学费发愁,暑期还在到处打工的消息后,就想办法联系到学生本人,帮她解决燃眉之急。从2012年到2016年,他共资助18000多元,毕业后的徐玲玲成为了一名英语老师。
老人位于杭州刀茅巷的家中,小院里堆满了整理好的塑料瓶、纸箱子。每天晚上11点多,他都会戴上手套、带上钩子、推着三轮车,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周边的饭店、旅馆、小超市都是老人回收废品的“重点”。有时,他一晚可以撿满两车,但有时,捡了一晚上的垃圾还卖不到10元。老人说,空瓶子要装满6、7只编织袋,才能卖10元。
为何晚上拾荒呢?老人说,“白天拾废品的人多,他们比我更需要,我就不和他们抢了。”
久而久之,附近的邻居们都知道这里住了一个做善事的老头,还有小朋友喊他是“蝙蝠侠”——像“蝙蝠侠”一样昼伏夜出,用实际行动告诉身边的人们要扬善。
一开始,老人的老伴、子女都反对,想尽办法阻拦他晚上出去捡废品。但老人非常坚定,渐渐地也得到了家人们的理解,老伴王秀云心疼老人,有时也帮着一起捡垃圾:“我们并不是因为生活困难去捡废品,而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学生。”
老人的腰板曾经很挺直,这几年,老人的背驼了。“但我心情舒畅,我老头子人是老了,但心还是热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