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鸿门宴
2017-11-01曾园
曾园
如果一个诚恳的人,虚心去茶叶店喝茶、请教。最容易听到的一家话很可能是“茶无上品,适口为珍。”这句话听上去很舒服,听者更会以为自己听到了上千年茶文化里流传、积累下来饱含哲理的金句,但谁能想象得到,这句朗朗上口的话,问世可能还不到一二十年。
跟茶文化有关的书籍里,其实是这样说的:“茶有千味,适口者珍。”仔细琢磨这句话,“茶无上品,适口为珍。”如果是茶商对顾客说的,无非是一种陷阱般的恭维。这句话预先给外行顾客的品味点赞,但实质上巧妙回避了关于自身茶叶品质的讨论,否定了茶行业共同体的价值观。
你接受了这句恭维,你会真的按照自己的口味来选茶。但这有问题吗?
想想看,一个没看过多少电影的小镇青年来到某论坛想学点东西,却被逼着发言。他喜欢的可能是《小时代》,于是,他被诱导说,“对我来说,全世界最好的电影是《小时代》。”他应该意识到他被引入了一个骗局。
“适口为珍”的故事,大多数说法是指来自《山家清供》:
太宗问苏易简曰:“食品称珍,何者为最?”对曰:“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臣心知齑汁美。”太宗笑问其故。曰:“臣一夕酷寒,拥炉烧酒,痛饮大醉,拥以重衾。忽醒,渴甚,乘月中庭,见残雪中覆有齑盎。不暇呼童,掬雪盥手,满饮数缶。臣此时自谓上界仙厨,鸾脯凤脂,殆恐不及。
齑汁是什么?一种说法大致是用盐腌制咸菜中产生的黄色卤水。这种说法内藏一种玄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被历代文人雅士引用。苏易简所说的“齑汁美”表面上强调的是个体独特性,其实这个意思里还包括有审美的“瞬间性”。这个回答针对“食品”而言,更是合理。
但其实,“适口为珍”这个说法并非是少年天才苏易简(22岁中状元)发明的。我最初的疑心是,关于口感上的鉴赏,年轻人再聪明也不济事。很简单,婴儿无疑是喜欢香甜软糯的食物,而咖啡、苦瓜、香烟、茶、烈酒要等到成年后才能享受。甚至,一个成年人要有极广阔的胸襟与体悟能力,才能享受到北京豆汁、上海醉蟹、廣东鱼饭这类食品中厨师与本地人的良苦用心。
早在唐代,已成年的著名诗人刘禹锡写了篇《代武中丞谢赐新橘表》:
臣某言:中使某乙至,奉宣圣旨,赐臣新橘若干颗。特降恩光,猥颁庆赐。珍逾百果,荣比兼金。臣某中谢。伏以丹实初成,苞贡爰至。芬馨味重,方列於御筵;雨露恩深,忽沾於贱品。感同推食,事等绝甘。岂惟适口为珍,实冀捐躯上答。臣无任感戴之至。
在这里刘禹锡用“适口为珍”,恰恰强调了美食的共通性,似乎还夸张地暗示想不到我这么微贱的人,也能品尝出宫廷美食的好处。
清代医神叶天士说过:“药不在贵,对症则灵。食不在补,适口为珍。”的确是有见地的看法。但现在这种刚诞生不久的话已泛滥成灾,“茶无上品,适口为珍”应该成了比较有效果的推销话术。比较恶劣的用法是在八个字后面加上惊叹号:茶无上品,适口为珍!用在什么场合呢?凡是顾客指责商家的茶不好的时候,这句话就变成了不软不硬、软硬兼施的挡箭牌。
商家心中真的没有上品吗?未必。现在最为著名的茶叶山头是云南双江勐库镇的冰岛老寨,五年来价格扶摇直上,今年已至每斤一万六。冰岛老寨每年出产大约10吨,但市面上可能多达上千吨,几乎每个茶叶店都能看到。
在另外的场景中,这句话其实是比较有涵养的遁词。很多商家真爱自己的茶,也会邀请茶人去品尝。茶人却之不恭,只好去了,哪里知道场面如鸿门宴般险恶:现场遍布录音录像的手机与专业摄像机。
喝了没几杯,主人图穷匕见:“请问老师,你觉得我们这次拼配的茶叶如何?”窘迫的茶人在咔嚓声中很可能根本没有心情品尝茶汤的滋味,但话筒已经抵到胸口甚至要塞入口中,他只好缓缓地说:“很高兴来到充满禅意与“侘寂”精神的茶空间……众所周知,茶无上品,适口为珍……”
也就是说,咱们这位茶人已经投降了。在充满商战意味的场景中,我们应该允许茶人投降。喝茶,并不是生死攸关的事情,在这个瞬间,请大家原谅并允许一个茶人奇怪的沉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