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究
2017-11-01江西省人民医院330006吴晓霞
江西省人民医院(330006)吴晓霞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健康体检抽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两组各55例。普通护理组男性、女性各有31例、24例,年龄18~69岁,平均(32.71±5.76)岁。针对性护理组男性、女性各有32例、23例,年龄19~69岁,平均(32.55±5.14)岁。两组资料差异不显著,有可比性。
1.2 方法 普通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①抽血前护理。抽血前备齐氧气、温开水、抢救药品和物品等。对健康人群抽血前先询问病史、心脏病情况和抽血晕针史等[1]。②高危人群护理。高危人群者抽血前需先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放松情绪,分散注意力,避免让患者观看抽血过程,穿刺后避免来回退针,尽可能一针见血。抽血时需加强对患者脸色等的观察,并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③心理疏导。多数抽血者因害怕穿刺,可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心理适应性比较差,容易出现晕针,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说明抽血很快完成,且抽血过程无疼痛,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④护理人员自身操作技术提升。通过加强培训和学习,提升护理人员穿刺熟练程度和拔针后按压正确度,以预防穿刺后出血。⑤患者个体护理。对21~50岁中青年,其心理反应和疼痛反应敏感,需注意对这部分患者的有效疏导和护理,注意为其提供舒适的穿刺环境,并多和患者交谈,分散其对抽血的注意力[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前后不良情绪(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健康体检抽血晕针发生率。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数据,P<0.05为差异显著,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两组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两组以上则进行U检验。
2 结果
2.1 满意度比较 针对性护理组非常满意40例,比较满意12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4.55%;普通护理组非常满意22例,比较满意18例,不满意15例,满意度为72.73%;针对性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比普通护理组高,P<0.05。
2.2 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情绪状态相似,P>0.05;针对性护理组护理后不良情绪比普通护理组轻,P<0.05。见附表1。
2.3 健康体检抽血晕针发生率比较 针对性护理组健康体检抽血晕针发生率比普通护理组低,P<0.05。见附表2。
附表1 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比较(±s)
附表1 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比较(±s)
注:组内比较,#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P<0.05。
组别 时期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针对性护理组 干预前 54.47±6.22 53.36±7.24干预后 30.25±0.59#* 31.51±1.14#*普通护理组 干预前 54.37±6.56 53.28±7.41干预后 45.10±3.33# 42.36±5.24#
附表2 两组患者健康体检抽血晕针发生率比较[例数(%)]
3 讨论
健康体检抽血晕针发生和环境、操作、心理等相关,通过针对性护理的实施,可在穿刺前加强健康教育、身体检查和抢救物品准备。此外,可根据不同患者情况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和护理,减轻其心理顾虑。并强化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患者年龄、血管情况等选择合适血管穿刺,确保穿刺方法正确,并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环境,减轻不良刺激,使其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抽血,减少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发生。
本研究表明,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有环境因素、护理人员操作技术和服务态度差等,通过针对性护理的实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发生,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升其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