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面部脂溢性皮炎60例临床观察
2017-11-01潘月财
潘月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皮肤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中医辨治面部脂溢性皮炎60例临床观察
潘月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皮肤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目的观察中医辨治面部脂溢性皮炎60例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6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行以西医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行以中医辨证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面部溢脂性皮炎患者行以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且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更加安全,值得推广。
脂溢性皮炎;中医辨治;临床观察
脂溢性皮炎属于炎症性皮肤病之一,通常在容易溢出皮脂的部位出现,中医中该病属于面游风、白屑风范畴,通常从面部开始出现皮疹现象,并逐渐延伸至耳部、胸骨部、肩胛以及腹股沟等多个部位,且伴有程度不一的瘙痒现象,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予以有效临床治疗[1]。本文择取我院收治的6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9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患者均与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排除孕龄期、哺乳期女性以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介于22~46岁,平均年龄为(25.6±7.6)岁,病程最长为4年,最少为1个月,平均病程为(23.7±11.6)个月;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介于25~45岁,平均年龄为(25.7±7.8)岁,病程最长为4年,最少为2个月,平均病程为(23.5±11.5)个月。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数据对比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患者行以西医方法治疗:维生素B6,口服,每次10 mg,每天3次;酮康唑霜(2%),外涂,每天2次;持续治疗2周。
研究组患者行以中医辨证治疗:①针对风盛血燥型患者行以四物消风饮随证加减治疗,药方由5 g甘草、5 g蝉蜕、5 g独活、10 g柴胡、10 g白鲜皮、10 g赤芍、10 g川芎、10 g防风、10 g荆芥、15 g当归、20 g生地组成。②针对湿热蕴结型患者行以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药方由5 g甘草、10 g地骨皮、10 g丹皮、10 g栀子、10 g大黄、15 g薏苡仁、15 g药用茵陈组成。以上方剂均加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持续治疗2周。
1.3 临床观察指标
以临床症状为主要依据判断临床效果:皮损消退或有色素沉着,无瘙痒症状等临床症状消失,可正常分泌皮脂为痊愈;皮损消退已经达到60%以上,瘙痒等症状明显缓解,皮脂分泌减少为显效;皮损消退达到20%以上,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皮脂分泌减少为有效;皮损消退未达到20%,临床症状无变化,皮疹分泌未减少为无效,痊愈例数、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即为总有效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30例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唇干现象,无其他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参照组30例患者中,5例有皮肤脱屑、唇干现象出现,2例有胃部不适症状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经检验:x2=5.192,P=0.023,由此可见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面部脂溢性皮炎属于常见皮肤病之一,其发病概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这一疾病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面部脂溢性皮炎可能是因内分泌失调而导致,也可能是因免疫异常而导致,还可能是环境和精神等因素影响而导致[2-3]。
中医认为,面部脂溢性皮炎出现在面部,发病初期面目浮肿,且肌肤干燥,偶可见白屑,之后会出现瘙痒症状,一旦抓破皮肤,热湿盛者将出现津黄水,而风燥盛患者将出现津血,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从临床表现来看,可以将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辨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湿性型,即湿热蕴结型;另一类为干性型,即风盛血燥型。干性型患者的临床治疗应以祛风止痒、养血润燥为主,应此选择四物汤治疗,其中当归、生地、川芎、赤芍可以达到补血养血润燥的目的;湿性型患者的临床治疗应以通腑解毒、清热化湿为主,因此选择茵陈蒿汤治疗,其中栀子、茵陈以及大黄均可以达到通腑解毒以及泄热利湿的作用。针对皮肤病,中医治疗不仅效果良好,而且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但也应注意辨证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1] 赵 辩.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0:741-742.
[2] Lebwohl MG.皮肤病治疗学:最新循证治疗策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814-817.
[3] 马新华.中药辨证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3):123-124.
R758.73+2
B
ISSN.2095-8803.2017.15.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