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式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和远期并发症的研究

2017-11-01吴慧芳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腹膜腹腔出血量

吴慧芳

(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泰州 225700)

改良式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和远期并发症的研究

吴慧芳

(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泰州 225700)

目的探讨改良式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和对远期并发症影响的研究。方法将需要96例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周氏剖宫产术,观察组采取改良式横切口术式;观察两组的手术和恢复结果,以及随访1年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近期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AS、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远期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式横切口行剖宫产术,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同时,能减轻创伤、促进术后康复、降低远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探讨和应用。

改良式;横切口剖宫产;疗效;并发症

剖宫产是手术剖开产妇的腹壁和子宫,取出胎儿的助产方法,能以最快的速度、最简单的方法和最小的损伤来处理产科异常,达到最安全的目的,是处理产科异常有效的、重要的措施,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1]。剖宫产术的术式很多,至今尚无统一的、最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后出现的腹壁、盆腹腔粘连,继发性不孕症等,对产妇的健康带来较大的危害。近年来我们在周氏剖宫产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用可吸收线缝合子宫膀胱返折处和壁层腹膜,逐层缝合腹壁各层,有效减少了术后疼痛、切口感染和肠粘连等并发症。现作总结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共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均为足月单胎,初产妇;排除高龄产妇、多胎多产、妊娠期合并症、心肺肝肾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平均年龄(25.3±2.4)岁,体质量(68.6±5.7)公斤,孕周39+1±2+2,平均孕次(1.6±0.5),平均产次(0.9±0.4),预测新生儿体重(3.74±1.52)公斤。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入院日期的单双数,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①观察组:术前常规准备,使用腰硬联合麻醉。按周氏剖宫产术,取下腹部pfannenstiel横弧形切口长约12~14 cm,逐层进腹;向两侧钝性分离延长,直至子宫下段,切口子宫破膜和吸净羊水,助娩出胎儿,宫壁注射缩宫素20 u,娩出胎盘清宫后检查宫腔无残留和活动性出血,用1~0可吸收线全层连续锁边缝合子宫切口上下缘;再对合膀胱返折处腹膜和壁层腹膜,用1~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再连续缝合腹直肌前鞘和皮下组织,4~0可吸收线连续内翻缝合皮肤切口[2]。②对照组:子宫切口先用1~0可吸收线连续全层缝合子宫切口上下缘,再连续锁边缝合一道;将膀胱返折处腹膜和壁层腹膜拉拢遮盖,不予缝合;皮下组织层和皮肤层用大角针4号丝线间断缝合3~4针。余麻醉和手术方式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量表(VAS)、产妇下床活动时间和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统计产后出血、切口下血肿、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等近期并发症;随访12个月,统计肠粘连、切口下痛结等远期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无围产期母婴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病例;两组均发生数例产后出血、切口下痛结、肠粘连,经处理后治愈或缓解。将两组的手术、恢复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近期并发症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VAS、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远期并发症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和恢复结果的比较

表2 两组恢复和随访结果的比较

3 讨 论

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的飞跃发展,妊娠分娩年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巨大儿和多胎比例越来越高,产前监测能发现较多的产科异常;医疗技术水平,特别是手术和麻醉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进;独生子女的产妇娇气、疼痛耐受力降低,对妊娠分娩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较低;部分家长相信迷信,考虑到上学时间问题,对新生儿的期望值较高;社会舆论导向的偏曲、医患矛盾激化,医方有意识地选择剖宫产而规避风险或片面追求经济效应等因素,导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有报道目前我国剖宫产率高达30~60%[3]。虽然相关部门联合采取了较多有力的措施,但剖宫产率较高的现象,仍然是摆在妇产科医务人员面前的一个处理棘手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剖宫产术相对自然引导分娩来讲,存在较多的缺点,对母体的精神和肉体都是一个较大的创伤。术中有麻醉意外、大出血、宫缩乏力、副损伤、羊水栓塞等风险,机械性损伤、腹腔炎症、组织缺血和外源性行异物等可使腹膜和腹腔脏器表面损伤,纤维组织沉积、变性,导致粘连形成;术后在腹部遗留有疤痕,子宫复旧较慢,增加产后出血、出血的几率。传统的周氏剖宫产术采取撕裂的方法分离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和子宫浆膜层等,关闭子宫切口后,膀胱返折处腹膜和壁层腹膜不予缝合,术后腹腔内肠管、大网膜、子宫、膀胱和腹膜等脏器粘连较为显著,易出现慢性腹痛、粘连性肠梗阻、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继发性不孕症等,为再孕和手术带来较多困难[4]。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疤痕子宫再孕的比例显著上升,孕妇往往选择再次剖宫产术,较多产妇在二次剖宫产手术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分离粘连,易致腹腔脏器损伤,增加出血量,延长手术时间,增加了产妇的痛苦,术后恢复相对较慢。

我们在周氏剖宫产术传统术式的基础上,摒弃以前不缝合膀胱返折处腹膜和壁层腹膜的做法。在娩出胎儿和胎盘后,连续锁边缝合子宫壁全层,缩短了手术时间,未增加产后出血率;再用1~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膀胱返折处腹膜和壁层腹膜,虽然该步骤的手术时间增加了1~2分钟,但使盆腹腔器官组织达到腹膜化,完全恢复了自然生理解剖结构[5]。但是用可吸收线缝合显著降低了腹壁和腹腔内脏器粘连的几率。腹壁全层均用可吸收线缝合,减少了术后切口疼痛、促进了子宫复旧,产妇能早期下床活动和进食,促进了肠功能恢复,减少了并发症。有报道认为缝合缝合腹膜和膀胱腹膜反折是必要的,能减少腹腔内粘连,降低二次手术的难度和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改良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近期并发症凤方面,与传统术式的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的疼痛指数和远期并发症率明显降低,下床活动和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进了术后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采用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子宫壁、逐层缝合腹膜和腹壁的改良式横切口行剖宫产术,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近期并发症的同时,能减轻产妇的创伤、促进术后康复、降低远期并发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产科临床探讨和应用。

[1] 陈 卫.传统和新式两种剖宫产行再次剖宫产时的临床对比和研究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6(11):140-141.

[2] 于 芹.传统和新式两种剖宫产行再次剖宫产时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33):7215.

[3] 李淑荣.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24):106-107.

[4] 张亚平.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8):92-93.

[5] 陈安珍.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8):63-65.

R719.8

B

ISSN.2095-8803.2017.15.086.02

猜你喜欢

腹膜腹腔出血量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关于腹膜透析后腹膜感染的护理分析
褪黑素通过抑制p38通路减少腹腔巨噬细胞NO和ROS的产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