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津有条“得胜街”

2017-11-01庞国翔

城乡建设 2017年20期
关键词:南安城池县衙

■ 庞国翔

江津有条“得胜街”

■ 庞国翔

四川江津有条很有名也很热闹的街道,叫得胜街。这条街道北抵小西门与临江路交界处,南到到大西门与“三倒拐”交界处,东面就是现在江津最热闹的商业步行街。

为什么叫得胜街?1987年10月出版的《四川省江津县地名录》“几江镇篇”中有“得胜街”词条。该词条的解释是:得胜街,原名小西门街。1958年取“人民得胜利”之意,更为现名(得胜街)”。

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江津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在这座城市里,在300多年前的明代就有得胜门。得胜街是因得胜门而得名。得胜门是明末江津县城的九大城门之一。这在清代的几部《江津县志》中都有记载。可以说,这是一条很古老又很有故事的老街道。

江津古县城很有特色。其西面、北面、东面三面临近长江,只有南面连接着石子山(琅山)、鼎山。西南面也毗连着一部分陆地。江津古有城池,有城墙,但多属土城。因城北的城墙正对波宽浪急的滔滚滚长江,常遇长江涨水,所以后来才将城北面的土城墙改筑石砌城墙。

江津的古城墙较高,又三面临江,是天然的护城河。但是,在明朝正德庚午年间(1510年),农民起义军曹甫在攻打江津县城时,虽遭城内兵丁的奋力抵抗,西南面的土筑城墙仍被攻破。后来的知县田重器马上进行了补修和改造,但西南段城墙仍是后来的盗匪侵袭的重要地段之一。

(申国全绘)

到了1514年,江津县衙组织民差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加固,修建了九道城门。清乾隆本《江津县志》卷之二·地理志云:“甲戌,知县杨威请于当道而筑之。周遍一千丈有奇,高一丈八尺,为九门:迎恩门、通泰门、嘉惠、临江,得胜、西镇、南安、东阜、北固,各树楼……”县衙幕僚在取这些城门名时,颇费了一番心思。正北面江之门因为是迎接圣旨和州府官员的接驾处,所以取名迎恩门;接下来是长江大码头,故取名通泰门;之后是嘉惠门、临江门、得胜门、西镇门、南安门、东阜门、北固门共九门。得胜门在城池的西南部。为何叫得胜门?因为曹甫在攻打江津县城时,此为破城之处。此处又为水陆均可进攻地段,从护城守城上考虑,必须重兵把守。正因为如此,县衙在此门重兵设防,加强巡逻。有两军开火,守城营勇必然得胜。

难道江津城池西南段建起了“得胜门”,江津城就能“得胜”和安宁?并非如此,此段城墙后来常崩塌,仍时有小股流寇和散匪由此段城墙侵袭入城,惊扰百姓。城内百姓不得安宁,很多迁出城池之外。

在封建社会,有县就有城,有城就有庙。一般的县城都有三庙:一是城隍庙;二是关帝庙;三是岳王庙。民间传说这三庙都是保护城民和城池的。江津县城也有这三庙,但有一个术士却说:江津县城的三庙没有护城护民,是因庙宇离这常被侵袭的城西段的得胜门太远。县衙的师爷出了一个主意:为了这一庙两主神不再扯皮,就将关岳庙改为武庙,进行统称。这下,你总该以武护城、以武护民了吧?

但事与愿违。当时江津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易守南安门,易破得胜门。说的是南安门因上面有武城据隘,与下形成犄角,因而易守难破。而西面的城门虽叫得胜门,但“很难得胜”,而是易攻易破。

到了清代的乾隆三十一年,江津来了一位知县,叫曾受一。他倡导对江津城墙重新进行修整和改造。他对得胜门重新加固扩建;同时还加强了南安门外的武城建设。改造加固后的城墙仍设九道城门。不过将西镇门为来庆门。因为“得胜门不得胜”的原因,将“得胜门”改名为西城门,其余名不变。同时还在来庆门、南安门、东阜门、迎恩门、通泰门、临江门等六个城门处建立城墩,增大规模,加建城楼。在西城门、嘉惠门、北固三门开设附城、开设女墙,门前建栅栏、海墁、马道等。

(申国全绘)

(申国全绘)

“得胜门”改为了“西城门”后,当时仍有许多老百姓仍叫西城门叫为得胜门。县衙又在西城门至三倒拐处修了一条小街,取名西顺城街。到清末民初,又将“来庆门”改为了“大西门”,将“西城门”改为了“小西门”,“得胜门”的名字渐渐被淡化。接着又对西顺城街进行改修扩建,使之连接大西门和小西门,先前这条街叫小西门街,后来因这条街起点在原来的“得胜门”处,所以,这条街又叫得胜街。

得胜街之名因此保留了下来。如今的得胜街是江津城区最繁华热闹的街区之一,而且还设有得胜街社区居委会。

(作者单位: 重庆市江津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猜你喜欢

南安城池县衙
古城池中瓮城的起源、作用与历史发展
奇怪森林
秀美南安
中国首部石材大片在南安开拍
内乡县衙话石材——中国古代河南内乡县衙石材应用一瞥
英国发现清代嘉庆朝南海县衙告示考释
镜花缘(8)
南安乡贤再发力
锦绘:曾忆古城池
城池破,天边正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