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环境治理市场爆发期的产融结合

2017-11-01李乃韬

城乡建设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中信银行水务环境治理

■ 李乃韬

水环境治理市场爆发期的产融结合

■ 李乃韬

近年来,在生态文明战略指导下,以及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支撑下,我国水环境治理市场迎来爆发期。“河长制”的确立,更加明确了地方政府的责任。在国家考核目标与地方政府重任双重压力之下,PPP成为解决水环境治理必然选择模式。中信集团及中信银行一直在积极面对企业在参与PPP中遇到的各种融资问题,通过产融联合助力项目落地。

一、水环境治理市场进入爆发期

近年来,随着水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国家对水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再次提升。尤其是在习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以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的目标要求下,我国水环境防治市场再次进入“大爆发”阶段。

“水十条”中主要考核指标明确:到2020年,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情况专项督查的通知》(建办城函〔2016〕810号)要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作为重点督查对象,以督促其保质保量完成2017年的工作目标。”与此同时,“水十条”也明确了地方政府是整治黑臭水体的责任主体。

相比以往的政策,“水十条”等更加强调综合、系统性的治理,最终是以环境质量的改善为体现,即从效率到效果的转变,从而激发河流湖库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综合治理、重大调水工程沿线的治理、近岸海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等的需求,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据中信证券预测,若2030年消除全部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对应的投资需求或超过7000亿元。而根据E20研究院的研究数据显示,全国黑臭水体整治的市场空间总量在4.6万亿元左右。2017~2018年,有超过2万亿元的市场空间将会释放。

图1 2017~2018年水环境综合市场空间(单位:元) 数据来源:E20研究院

二、PPP模式下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的新格局

2015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近9000亿元,约占GDP的1.3%,并且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虽然投资额不断增长,但我国的水环境整体治理效果仍不明显,污染依然严重。据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排查出黑臭水体2100条,而完成治理的仅为44%。

2017年底,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将迎来第一次大考,不断迫近的考核节点迫使各地方政府加快黑臭水体的治理进程。面对大规模的投资需求,仅靠地方财政不足以支撑辖区内治理工作的稳步推进。而2014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43号文)将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功能剥离,地方政府债成为地方政府举债的唯一来源。这也就造成了政府融资存在巨大的缺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资本开放,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以填补融资平台剥离后的缺口,也成为了水环境综合治理主流的商业模式。为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水环境市场,从《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开始推广PPP模式,到《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全面鼓励污水处理项目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和先进有效的项目运营管理经验,无不体现出国家在水环境治理领域的决心。而黑臭水体治理作为水环境改善的“攻坚战”,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PPP模式集中实施的重点领域。

自2015年以来,水环境综合治理逐渐成为水务市场的主流,由于市场空间巨大,成为各类企业竞相争夺之地。传统水务集团凭借着在污水处理厂运营积累的水处理技术和经验,进行产业链的延伸;而水环境综合治理,本质上说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岸下水体生态环境的整体修复之外,还要结合岸上景观规划,打造岸上岸下水环境综合体系,这也给园林类企业参与水环境治理项目带来广大空间。此外,建设型央企、跨行业的地产集团、银行、金融基金公司等都看中这块“大蛋糕”,纷纷跨界进入。水环境综合治理行业新格局正在形成。

图2 PPP投资总额排名(截至2016年底) 数据来源:E20研究院

三、“航母战斗集群”模式成为未来水环境PPP竞争模式

中央政府大力推广PPP模式,各地政府也纷纷上马PPP项目。尤其是在黑臭水体治理领域,不断涌现“大单”。然而纵观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会发现环保品牌和技术能力并不是最终中标的决定性因素,反而是“财大气粗”的央企、国企具有更加强大的竞争能力。可以说,“航母战斗集群”模式将成为未来水环境治理主力军。究其原因,与水环境治理项目自身的特点不无关系。

为确保治理效果,降低风险,政府往往倾向于选择大型企业。治理黑臭水体的技术种类繁多,且在国内大规模实践经验少,技术风险大。较高的技术风险造成了治理效果难以保证。在“绩效考评”、水十条的“末位公示”、住建部的信息公开措施等末端高压政策下,为确保项目治理效果能够通过考核,作为直接责任主体的地方政府,在项目实施主体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具有较强集成能力和较低风险的大型国企、央企,造成“国进民退”的趋势。

融资成本、融资效率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两大难题。相比于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稳定现金流的国企、央企甚至是大型民企,中小型企业欠缺可靠的增信措施及还款来源,因此很难高效率完成低成本的融资。这也是中小型企业,尤其是轻资产的技术型企业在介入PPP项目竞争时最大的软肋。

大量黑臭水体PPP项目的融资模式较为单一。目前,大量黑臭水体PPP项目的主要资金承担方其实是来自各大银行的贷款或者是一些明股实债的金融产品。而提供贷款或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对于黑臭水体PPP的理解和准备相对滞后,导致在企业增信措施的评估中,比起品牌效应和技术能力,金融机构更加关注企业背后的政府信用,或者直接盯紧企业的信用。这一方面不利于市场竞争多元化,另一方面也不利于PPP项目融资向更加灵活、稳定的方向发展。

四、整合优质资源,迎合市场趋势,助力PPP实施

借助自身金融与产业并举的综合优势,中信集团搭建了多层次的PPP协同平台。对内,中信集团建立了由16家子公司组成的“中信PPP联合体”,业务范围涵盖了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包括PPP项目的咨询、规划、设计、建设、投资、融资等;对外,中信集团加强合作拓展,搭建了“中信PPP协同圈”,借助的平台包括与财政部建立新型部企合作关系,以及与多家地方政府和央企建立的战略合作关系。作为发起机构之一,中信集团还参与了由财政部牵头的“中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支持基金”的创建,利用自身大型集团公司的信用优势,从上游推动PPP模式的实施。

在具体的PPP项目中,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手段是重中之重,并直接关系到项目是否能够顺利、高效进行。作为中信集团内部最重要的金融企业,中信银行依托自身多元的融资优势,可以全方位满足客户综合金融服务需求,目前,中信银行与水务行业已经构建了较坚实的合作基础。在企业层面,中信银行已与包括北控水务、首创股份、碧水源在内的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了多项业务合作;在区域层面,与云南水务、重庆水务、东莞水投也有着较为深入的业务往来。中信银行水务行业客户合作数已有100余家,合作业务包括资金管理、项目融资、债券发行以及PPP融资等多种金融产品。中信银行提供融资的贵阳市南明河综合治理项目二期更是银行PPP业务的国内首单,为水务行业PPP项目运作起到很好的典型引领作用。贵阳市南明河综合治理二期项目作为财政部首批30个PPP示范项目,中信银行及下属投资平台信银国际先后向项目主体公司贵州筑信水务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提供了境外、境内共两笔融资,成功地利用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手段保障项目正常运行。

在传统开展传统PPP融资的同时,中信银行也在积极尝试多种创新融资方式支持水环境企业融资。2016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PPP项目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实现市场化融资。2017年3月,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与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中信证券-首创股份污水处理PPP项目收费收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为国内首单落地的环保类PPP资产证券化项目;通过其优质的基础资产、合理的交易结构、完备的增信措施,获得中诚信证评给予AAA评级的同时,也得到众多投资者的认购。此次将PPP资产证券化模式引入水环境领域,通过探索PPP项目融资新模式,引入新融资手段,促使PPP项目融资模式创新,助力PPP项目进一步发展。

未来,PPP模式将成为中国水环境市场主要的业务模式。随着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PPP项目未来也将更加规范。中信银行将继续发挥自身多元融资的优势,服务中国水环境企业,助力我国环保行业发展。

(作者单位:中信银行)

猜你喜欢

中信银行水务环境治理
智慧水务在大港油田水务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的运用分析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行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行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富阳:启动智能水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