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差异化教育纪实
2017-11-01邢晓凤
文 | 本刊记者 邢晓凤
让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差异化教育纪实
文 | 本刊记者 邢晓凤
老子《道德经》云:“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海中”)地处黄海之滨、海州湾畔的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蓝色的海洋文化孕育了海中人开放的胸怀、开阔的视野。海中正以其宽容博大的胸怀及谦和的姿态容纳着渴望求知的莘莘学子。
海中始建于1956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校长刘兴法毕业于苏州大学历史系,曾在教育一线深耕多年,担任过赣榆一中的校长,2011年就任海中校长、党委书记,2016年,兼任赣榆区委教育工委委员,主管全区中小学的教学工作。刘兴法沉稳干练,行事刚毅果断,多年的沉淀积累,使他身上拥有着超乎常人的卓越品质。面对海中这所生源质量丝毫不占优势的乡村高中,刘兴法曾陷入深思:天赋异禀毕竟只是凤毛麟角,如何让资质平凡的学生成才与成功才是教育最该思考的问题。刘兴法果断放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以调动学生激情为中心,开辟出一条独特的智慧管理之路。他凭借丰富的知识、卓越的能力、杀伐决断的魄力及不凡的胆识,对海中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最终将这所乡村普通高中打造为当地知名的高品质优质学校,并引发了典型的“海头现象”。
刘兴法华丽地为自己的教育生涯画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海中也开始进入大家的视线,刘兴法到底有什么独门妙诀呢?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海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浓郁葱翠的梧桐掩映下的橘黄明亮的建筑,令人遽然想起苏轼的诗词“最是橙黄橘绿时”:学生们在舒适宁静而又温馨的环境里求学问道,在海中自由的教育理念下,放飞自我,实现价值,挥洒着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快乐校园,助力学生成长
一个学校给学生创造的快乐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绩。刘兴法表示,学校教育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使校园生活成为整个人生美好回忆的巨大源泉和宝库,让学生形成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普通高中教育作为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后教育的纽带,为高校培养优质生源是一项重要任务,高考成绩自然就成了社会衡量一所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从人的差异性及学生的个性发展角度来看,普通高中又不能把升学作为办学的唯一目标!真正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学习的前提是要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行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刘兴法强调说。
教书是教育的途径和手段,育人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把学生培养“成人”,在学校培养体系中加重影响学生“成人”的各种措施,才是学校的宗旨,也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不二选择。刘兴法说:“学校不能办成考试的工厂,更不能把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教为育服务,教育首先是习惯的养成,其次是素质提升,然后才是学习成绩。教育是改变社会生态价值观的重要方面,我们要从学校的教育来挖掘这方面的功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海中以“有效德育、高效课堂、智慧管理”为抓手,全面实施“培养阳光学生、塑造活力教师、打造书香校园、建设幸福海中”四大工程,实现了“年年都有新超越”的办学追求。本着“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个个成才”的育人观,建立了“发展定向、管理定样、效益定量”的动态教学管理系统,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实施优越计划,让10%的学生成为拔尖人才;实施优胜计划,让30%的学生成为突出人才;实施优势计划,让30%的学生成为专业人才;实施优选计划;让30%的学生成为技术人才。四个层线的计划组成长效分层提升的“1333”目标工程。海中在努力提高学生文化成绩的同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基础,开展分层教学,让每朵花都有盛开的可能。
德育熏陶,构建美丽人生
熏陶是不教之教,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无时无刻不在熏陶着“在场”的人。海中从德育体验着手,以活动唤醒良知,立足“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提出“培养懂礼仪、会学习、懂生活的阳光学生”的育人目标。
海中校内拥有以“根土馆”为主要载体的“连云港市根土地理体验课程基地”。“根土文化”是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泥土”这一载体,开展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成才、做人等问题“根本”之思考。每年9月,学校都向新入校的海中学子征集家乡的典型土壤。征集的泥土样本保存在根土文化馆中,将成为海中学子求学的记录。学生在采集泥土的实践中体验泥土蕴含的“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等优良品质,体悟学校“沃土植根,德育成才”的育人观。把“根土文化”中蕴含的坚韧、奉献等优秀品质,内化为对故土、母校的眷恋和感恩,并上升为对授业恩师的深情、爱国爱家的情怀,实现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1年,海中成功创建首批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海洋文化综合实践课程基地。在这里,有丰富的海洋生物活体的“海洋世界”,有琳琅满目的海洋生物标本与化石,有渔民们经营海洋,发家致富的各类生产、生活工具,学生们可以深切地感受海州湾畔的人情风貌。他们在亲密接触五光十色的海洋生物、欣赏奇特瑰丽的海洋世界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在课程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海中积极开发“活动发展课程”,有“星光大道”“优秀毕业生”长廊,“激情校园”大舞台等德育平台。学校定期开展“海之韵”艺术节、“海之帆”体育节、“海之星”科技节、“海之馨”读书节等海洋文化系列活动。海中组织百灵鸟播音社、海之恋合唱团、海贝文学社、海菜花剪纸社、海娃沥粉画社、海之缘舞蹈队、心语港湾心理社等多种学生社团活动。海中还在学生中设立校长助理、处室主任助理、年级主任助理、班主任助理等多层级助理岗位,成立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为学生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人在海中央,海中大可为”,海中切实发挥“海中大舞台”的作用,确保活动主题鲜明、计划到位、常态展示,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
高效课堂,吹皱一池春水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工作的“道场”,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课堂不是一个封闭的按照既定计划演绎的蓝图,而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旅程。
“自学质疑、互动探究、交流展示、经验点拨”是海中高效课堂的十六字方针。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享受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是海中的“课堂宣言”。海中正是依据生活德育、人本德育、体验德育、欣赏德育、生命德育等新视角,将其融入整体的学校道德课程体系建设中,通过课程和教学、体验与活动、环境与学习等多种方式方法,实现整体育人的目标。
刘兴法表示,海中课堂的最大魅力就是师生思想的高度统一,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尚学”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海中经过不断探索,摸索出符合学校实际的“蓝色课堂”——“自主发展大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模式。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突出“民主与平等、自主与合作、探究与生成、个性与发展”等基本内涵要求,建构出“学案先行,自主质疑;同伴互助,合作交流;互动探究,讨论生成;拓展延伸,迁移运用”的校本教学模式。
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与学生可以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自主质疑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灌输转向思考发问。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学生之间进行互助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课内与课外,学生的多种智能因素在相互碰撞中得到激发,在展示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育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还在于灵魂的感召,在于唤醒、鼓舞每一个学生所具有的丰富潜能。”刘兴法如是表示。“自主发展”课堂模式追求的是“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给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海中的课堂,有亲密的师生关系,有愉快的小组合作,有积极的探究式学习,有深层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更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在实施过程中,海中坚持以“学案、教案、巩固案”为抓手,精心设计“教学案”,突出学生的学习思路,突出教师的学习过程指导;坚持“设计”示范、“展示课”示范,引导教师不断反思,提高课堂效率,让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方式上,海中注重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少讲、学生多说,规定每一节课教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三分之一,而用大量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质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让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让学生唱主角。学生的特长、潜力得到一定的展示和拓展。在学习方式上,海中的课堂已经没有讲台,没有安静端坐的学生,学生或站,或坐,或在教室走动,他们自主板书、讲解、质疑、交流。这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这也是海中在生源质量一般的情况下学生成绩能够大幅提升的根本原因。
赞赏教育,打开学生潜能之门
赞赏关怀,海中要求老师从心里“高看”学生、不当众批评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抹杀学生的优点。教师看高学生,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就高一层。赞扬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更是打开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优点。教育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当我们用欣赏、赞美的目光看学生时,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都拥有值得肯定的长处。刘兴法表示,不会欣赏学生的老师不是一位好老师。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给学生最大的尊重,是让学生成人和成才。“高看学生”是一种姿态,一种文明,更是一种智慧:不仅要高看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往高处看。通过“高看”这一“节点”,引领学生抵达高处。“海中从思想方面引领发展,从学生的做人开始,在与父母沟通、尊重教师、与人为善等方面引导学生。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今海中学生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长生层出不穷,以前全校只有几十人、一百人考上大学,如今能有上千人考上理想的大学。”刘兴法深有感触地说。
海中善于发掘身边的榜样。在海中校园的宣传栏里,张贴着教师及学生的先进事迹与典型,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海中倡导积极的正面教育,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展示学生所取得的成绩。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教师学习成长的地方。海中十分关注教师的成长,在全市率先成立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广聘省内外知名专家、顾问来学校指导讲学。成立学科教研室,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专业技能,引领教师快速成长,激发教师的从教使命感与责任感。
海中重视对教师进行精神激励,通过树立榜样引领教师发展。每学年评选占教师总数75%以上的优秀教师。如星级教师、星级班主任、星级服务标兵、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十佳模范佳侣等各类优秀教师,建设学校“星光大道”,在校园显著的地方展出优秀教师的事迹,既能激励大部分优秀教师快速发展,又能促进一小部分教师以他们为榜样,尽快成长。海中在生活方面也给予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教师配备校车,为教师提供平价净菜,定期举行青年教师联谊会,了解教师生活工作情况,筹建青年教师公寓和师生浴室等,为教师提供生活与工作的便利,增强从教的幸福感。
率先垂范,引领校园文化新风尚
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刘兴法深谙“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的道理。刘兴法刚到海中时,发现垃圾箱旁边的垃圾遍地,垃圾箱成为摆设。他意识到,整洁的校园环境不能只靠齐全的设施,最关键还要靠师生的习惯。刘兴法身先示范,带头捡垃圾,于是老师、学生也跟着捡垃圾。习惯是一种力量,如今在海中的校园内看不到一个垃圾箱、一片果皮纸屑。一个不起眼的习惯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全面发展。
在管理中,刘兴法“重理轻管”,淡化自己领导者的角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凡是要求教职工做到的,领导先做到。他在海中掀起了一场读书运动,全体领导班子带头读书,每月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书籍。如今,以刘兴法校长为代表的海中领导班子形成了“旨趣高雅、痴迷教育、善于思考、率先垂范、扎实肯干”的风格。他们“痴迷”于高品质的高中教育,“痴迷”于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痴迷”于造就教师的幸福生活,“痴迷”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时时谋划学校发展之路,带头践行学校发展之举。
“学生进入海中,就是我的孩子;是我的孩子,就要让他们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刘兴法独特的学生观已转化为学校发展的愿景。“只有在校长眼中‘我的教师都是最优秀的’,才能在教师的眼中‘我的学生都是最优秀的’”,刘兴法以独特的管理智慧,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源泉不断涌出,让生命在课堂上悄然成长,让课堂成为青春生命的哺育港湾。如今,他别具一格的办学理念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海头现象”,吸引着众多教育界人士前来参观取经。在刘兴法的带领下,海中正扬鞭策马,在发展的道路上衔枚疾进,砥砺前行。
刘兴法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校长、党委书记,赣榆区委教育工委委员,江苏省高中历史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连云港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连云港市“港城名师”,连云港市优秀教育园丁,连云港市“名校长”,连云港市“建构式生态课堂”领航校长。曾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