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大年:简朴务实奉献 做时代引路人

2017-11-01孟令豹

教育家 2017年33期
关键词:黄大年吉林大学祖国

文 | 实习记者 孟令豹

黄大年:简朴务实奉献 做时代引路人

文 | 实习记者 孟令豹

今年教师节,黄大年老师注定是新的楷模,他为我国师德建设树立了新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心存大我 至诚报国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无论身在何方,这首《我爱你,中国》总是能让海外游子热泪盈眶,对祖国充满眷恋。黄大年也不例外,“回国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我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这样一句朴实的话语正是他对祖国充满深深热爱的写照。

2017年元旦,长春寒风凛冽,黄大年病情严重。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姚立华专门为黄大年把《我爱你,中国》录制了一遍,因为姚立华忘不了几年前的吉林大学留学人员联谊会上,一位个头不高、身材微胖的人在她唱完《我爱你,中国》后,握着她的我手说的那句话:“这首歌让我感动,我们常年在国外的人,对祖国的爱很深很深。”吉林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任波说:“后来我才真正地感受到,这些歌曲能抒发他对祖国的挚爱,这种挚爱背后是一颗滚烫的心;这些歌声能表达出他那种赤诚的报国之情。”

时间的指针回转到2009年12月24日,在这个英国整个国家都还沉浸在圣诞节气氛的日子,黄大年走下飞机踏上了祖国的土地,这一次回国对黄大年来说不同寻常。在英国早已衣食无忧的他这一次毅然舍弃了剑桥大学边的花园别墅、宽阔的草坪、豪华的汽车,辞掉英国公司重要职务,挥别科研设施与合作伙伴,同时说服学医的妻子卖掉经营多年的两家诊所,留下正在读书的孩子。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黄大年1982年1月在大学同学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表明了他爱国报国的心志。他虽漂泊海外多年,心却是与祖国联系在一起的,时刻关心着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无论是学术会议还是讲学,黄大年都是随叫随到。正如他所说:“对我而言,我从未和祖国分开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科研团队的核心成员于平说:“用黄老师的话说,‘只要是做国家的事,那就是义不容辞的’。”

2009年4月,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把国家“千人计划”的相关材料试探性地发给了黄大年,黄大年第一时间就给他打了电话,并明确表示认真考虑回国。刘财说:“正是他骨子里这种爱国情怀、激情、责任感驱动他回国的。”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黄大年生前好友王献昌说:“黄老师不仅仅是个科学家,他还是个有组织能力和对未来有预测能力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回国第六天成为吉林大学全职教授和第一批回到东北发展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后,一方面认真教学,带领团队开展科研活动,参加学术讨论交流会议;另一方面把“巡天探地潜海,向深地深海深空进军”作为中国未来30年、50年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要达到的目标。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太空与深海的探索能力关乎一个国家的战略需求,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探测技术装备从军事工程、国防安全到能源资源探测开发,都是必需的利器。刘财说:“在黄大年回国前,我国对于航空重力测量的研究,尤其是重力梯度仪的研制,仅停留在理论和实验室样机研究阶段。”

黄大年深知在相关领域突破发达国家的装备与技术封锁是当务之急,回国不久他被国家选为“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负责人。2016年6月28日,“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通过评审验收,专家组最终结论是“项目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是国内大型项目评审中的最高评价。

>>黄大年与学生们在一起

在我国航空重力测量研究方面,黄大年带领团队使其从理论实验研究阶段进入工程样机研究阶段。在数据获取的能力和精度上,我国与国际的研发速度相比至少缩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则达到了与国际持平的水平。

2011年,黄大年作为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主题专家,负责策划、协调和组织中科院、高校等高科技资源形成高科技联合攻关团队,承接科技部“863计划”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究。在黄大年及其团队的努力下,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冷原子干涉原理技术、光纤技术和惯性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进步显著,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也首次攻克瓶颈,突破国外封锁。于平说:“黄老师让我们体会到爱国报国,这以前在我们看来只是口号的东西,是一种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思想。”

教书育人 敢为人先

作为一位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科学家,黄大年常说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教师。他心存高远,一心只想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人才。于平说:“黄老师回国以后,把一些快速移动平台的高精度的探测方式引入到我们教学与科研环节中来,让我们学到不少东西。”

2010年,黄大年同志担任本科层次“李四光试验班”班主任,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鼓励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成为班主任以后,黄大年给全班24位同学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黄大年的想法是,信息时代要用现代化的信息搜索手段,追求先进的理念必须从细节灌输。

学生周文月当初是被黄大年为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生做的报告深深吸引。周文月说:“黄老师不仅仅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更是一个好父亲。”

在黄大年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黄大年常说:“我是在为国家培养人才,马虎不得。”进来的是青涩学生,出去的得是有用之才。黄大年严格把关硕博士、团队成员的面试。陈延礼作为博士后科研人员加入移动平台研究团队时,黄大年与他长谈三个小时,后来为他规划了科研方向,并资助他参加高级别的海工装备与颠覆技术研修班进行关键技术积累。于平说:“黄老师其实不是特别在乎成绩,他总是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各有所长。他总能充分地让学生们发挥长处。”

对于学生成绩考核,黄大年有着一套标准,他不仅关心学分与论文,而且强调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具备了什么能力。黄大年即使经常出差,工作任务异常繁重,也总是提前安排好学习任务、研究项目,途中抽时间答疑,即便是生病期间也不例外。

黄大年在电脑里为每个学生都建有相对应的学习笔记与读书报告文件夹,百忙中也要挤出时间解答学生的疑问,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他时常走进学生宿舍,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特点,结合学科背景,有针对性地帮学生规划学习进度与发展方向;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家国抱负,不能把目光局限于国内,要把专业领域内世界名校学生作为竞争目标;要求学生关注行业领域发展趋势,多读国际专业文章。每当有国外的专家朋友到中国,黄大年都会邀请他们来跟自己的学生近距离交流;他安排学生参加国际会议,鼓励学生出国开阔视野,做“出得去,回得来”的科学家;应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接触世界前沿技术,譬如为吉林大学引进了世界上技术最前沿的地球物理综合分析软件平台。

黄大年说:“如今,中国正努力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而这段并不平坦的进程需要几代人去完成。如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让文化与智慧长久地传承下去,值得每个人思考。”他深深地知道国家对高精尖人才需求的紧迫感。一门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撑,黄大年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还提倡进行学科融合,鼓励学生做专也做博。黄大年义务资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培训,考取无人机驾驶证;为对数字、编程感兴趣的学生买来相关书籍,手把手从公式推导教学。

或许黄大年入党志愿书中的一句话可以形象地说明这一切:“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淡泊名利 甘于奉献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航遥中心原主任王平评价黄大年时表示:“他对国外的情况比较清楚,也知道国外做到了什么程度,用了什么技术,所以他回来就使得我们在攻关方面少走了许多弯路。”

黄大年忘我拼搏,惜时不惜命,加班与出差成为家常便饭,在学生和团队成员的眼里,他就是名副其实的“拼命黄郎”。

他从来没有准时离开过地质宫大楼,有时工作太晚就直接留宿办公楼,有时很晚出差还要赶回办公室准备第二天的工作。于平说:“回国七年,黄老师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出差。他白天要开会、洽谈、辅导学生,总是让助手给订最晚的航班去出差;他争分夺秒,拼命工作,他的体检总是推了又推,直到被查出胆管癌。”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他吃救心丸进评审验收现场,完成国家大型项目的评审验收工作;办公室晕倒,醒来后不顾身体继续布置作业、赶火车;在北京到成都的飞机上痉挛昏迷,第二日仍坚持出现在会场;被查出胆管癌的当天还在病床上为学生答疑解惑,布置学习任务与工作计划,惦记着“争取两周内重返岗位,治疗期间不会对工作有影响”;拖着手术后时好时坏的身体为学生、同事录制圣诞祝福语音,惦记着未完成的工作……

除了钻研科研,诲人不倦,黄大年还肩负起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多次受邀参加中央统战部专家咨询团队,赴西北地区指导地方科技建设,到发达地区指导经济转型,多次担任国家“千人计划”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评审专家,为国家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提供服务,担任吉林大学欧美同学会会长,认真策划活动方案,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海外学子共同报效祖国,帮助其他高校符合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课题跑项目、跑资金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黄大年生前好友马芳武说:“如果从科学引导方向看,我觉得他可以跟邓稼先比较;如果从工作努力、刻苦来说,他可以跟焦裕禄比较。”

>>黄大年指导学生

可作为中科院院士评审专家,吉林大学早就催促黄大年申报院士,得到的回复是“真的没时间”“名头不重要”。让他填报荣誉材料,半页纸都找不到;让他进行学术会议或讲座,十几页的材料却信手拈来。

黄大年科研工作与国家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一切有利于国家科技发展的事情在他眼里都是义不容辞的工作,是重于一切的责任。这份责任感与紧迫感让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慷慨地投入到科研与教学中去,他顾不上自己的身体,更没顾上自己的亲人。任波说:“他曾对我说:‘虽在国外,但我时刻等待祖国召唤。许多人会选择年老落叶归根,但作为高端科技人员应在果实累累时回来报效祖国才更有价值。’”

七年前雪花飞舞的冬天,黄大年毅然回国,投身科研与教育事业。七年中,他就像一枚永远不知疲惫的超速运动的转子,夙兴夜寐,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将一个又一个高端科技项目推向世界最前沿。

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说:“黄大年对中国人的事业、对国家安全、对我们中国老百姓,是最赤胆忠心的科学家。”“他的精神感染、激励和鼓舞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团队、几届学生、一所学校,而将是一个领域、一批学子、一代人。”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我爱你淙淙的小河,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这歌唱爱国情怀的旋律与黄大年的灵魂音符和谐共鸣。黄大年把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与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谱写挚爱的长歌。正如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黄大年教授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丰碑,无论是从科研角度、教学角度,还是师德师风角度,他都堪称时代楷模。”

黄大年58年短暂的年华践行了中国知识分子“修齐治平、兼济天下”的价值取向,以高超的学术水准、高尚的品德谱写为人治学的至善境界、至高追求,这段感人至深的生命历程是生生不息的火炬,将指引人生之路,照耀民族未来。

黄大年,师道至善,追求教学与学术创新,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志存高远,坚持国家利益至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教育部日前公布了2017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追授黄大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特别奖”。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本刊组织力量对黄大年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事迹进行深入采访,并邀请黄大年生前的同事、好友、学生、相关媒体人员撰写文章,特别推出黄大年先进事迹专题报道,再次向这位最看重教师身份的老师致敬!

猜你喜欢

黄大年吉林大学祖国
用生命谱写报国人生
科学家公益宣传
——黄大年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吉林大学学报( 理学版) 》征稿简则
吉林大学等二医院王金成教授简介
电影《黄大年》海报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