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美育,并非艺术家的专利

2017-11-01嵇玲

教育家 2017年33期
关键词:美育艺术家家庭

文 | 本刊记者 嵇玲

家庭美育,并非艺术家的专利

文 | 本刊记者 嵇玲

每到周末,各类兴趣班的门口便坐满了家长,他们一边玩手机,一边等孩子下课,仿佛自己只是接送孩子的交通工具。在很多家长的观念中,美育或者艺术教育就是把孩子送去学画画、学钢琴,使他们习得一技之长,或者附带着在升学时获得艺术加分,全然忽略了自己的角色定位。而家庭美育专家戴亚楠则认为,家庭美育最重要的是在家长与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更顺畅地交流,帮助孩子更好地享受在世为人的这段生命。

美育是家长和孩子的桥梁

“美育是个筐,有很多东西可以往里装。”戴亚楠给了美育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在她看来,艺术、自然和生活构成美育的主要方面,其中每一部分都有很多关于美育的事情可以做,“并不是要机械地分为三大类、九大途径,必须要怎样做,而是每个家庭都可以有适合自己的途径”。

戴亚楠目前是两个男孩的妈妈,老大10岁,老二6岁。在初为人母之时,她也曾和大多数新手妈妈一样,用力研读各派育儿理论,接收了很多诸如“3岁之前必须做的”“男孩怎么养”的建议,但是她越读越焦虑,因为那些教条般的“一二三”解决不了育儿过程中花样百出的问题。

在发现即使不断学习新的、最前沿的育儿知识仍然不能消除自己的焦虑之后,戴亚楠索性放松自己,带着孩子去做自己喜欢和享受的事情,在家里画画,看书,看画展,接触大自然……此时,生活在她面前变得豁然开朗。

“家长和孩子都做好独立的个体,这个是最重要的。而美育是一座桥梁,可以让两个独立的个体更顺畅地交流。我们尊重孩子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这个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正能够不被外界影响,给孩子创造一个美育的容器。”戴亚楠说,“家庭美育其实很简单,就是当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你们共同做了一些让彼此身心愉悦的事情,可以是画一幅画,欣赏一场音乐剧,也可以是做一个蛋糕,并没有具体的定义。”

艺术可以帮你把生命经营好

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美育,就是给他们报兴趣班,比如绘画、乐器等等。问及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指望孩子以后走艺术这条路”,只是希望孩子能够陶冶情操,多一项兴趣爱好。这说明大家已经意识到美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只是美育所承载的,远比这更多,更重要。

在戴亚楠看来,美育关注“全人”的成长,让人学会享受生活,“享受你在世上的这段生命,真正活过”,这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她举了一个朋友的例子——

一位从小在艺术家庭长大的艺术家,后来移民加拿大,做了全职妈妈。近期,她回国见了很多朋友,发现大家好忙,国内的同学、同事已经比她有钱多了,但大家还在忙,还在赚钱,还是很焦虑。这位曾经的艺术家妈妈认为,追求很多外在的东西不如活在当下,比如享受一杯茶,会让你此刻的心情变好,这才是真正活过了。与此同时,她的朋友也在替她“惋惜”,认为她放弃了很多东西,比如作为大学老师和画家的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报酬。

他们彼此都不能理解对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判断。

“很多人移民后会感到很寂寞,很无聊,但是像这位喜欢艺术的妈妈,可以做很多事情,有滋有味,忙着享受生活,感叹时间不够用。即使做全职妈妈,内心仍然是充盈的,可以随时随地发现一些美好的东西,而不是被外界的一些标准牵着走,这个是很重要的。”戴亚楠说,这位妈妈之所以有这样的心境,是因为她有艺术为自己“垫底”。

其实,家长能为孩子做的,就是从生活中给他们一些滋养。“在他面临压力或者忙碌的时候,可以停下来去看一些美好的东西,哪怕是给自己准备美味的一餐。要让孩子知道,每一刻的生命都珍贵,不凑合,享受生命不是单纯地寻求感官的刺激和消费。”戴亚楠说,“我们没有办法掌握生活的际遇。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读名校,但就算读了名校,又怎样?未必生活得很幸福。就算你有钱,买很多奢华的东西,又怎样?很可能你买完,又陷入空虚,又去买,循环往复,无法获得内心深沉的幸福。而美育,可以帮助孩子把生命经营好。”

“零基础”家长迈开第一步很重要

也许有家长会说,我们也很想跟孩子互动,跟孩子一起画画、做手工,但是我们不是艺术家,不知从何入手。而在戴亚楠这里,这些都是不是问题,“零基础”家长同样可以成为家庭美育的践行者,前提是放松自己,“心理比技术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作为家庭美育专家的戴亚楠召集了100个家庭进行实验,而这些家庭的父母很多都是艺术“零基础”的。

“我一直在强调‘零基础’的家长也可以做到。一些具体的做法,在书和公众号上都可以轻松查到,例如摘一片叶子,放在手绢上,拿锤子敲一敲,叶子的绿色就会沾到手绢上。做到这些并不难,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要去享受这个过程,不要在意最终是否有一个完美的呈现。”戴亚楠说,对于很多绘画水平定格在10岁的家长来说,最初开展家庭美育可以参照书本,有一些技术层面的借鉴,但并不需要非常严格,重要的是多动手,举一反三。

戴亚楠的周围有不少艺术家,这些作为艺术家的家长,反而对孩子的艺术教育没那么着急,更不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他们送去所谓的艺术教育机构。“我认为,至少对于四岁以下的小朋友,送去艺术教育机构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个阶段,孩子专注的时间不会很长。很多早教机构为了让交了学费的家长看到一个结果,会去帮助孩子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而追求结果的过程中,可能恰恰压制了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这个阶段,早教中心能够教会孩子的,在家庭中完全可以实现。”戴亚楠说。

有天赋的孩子是压制不住的

孩子到了四五岁,因为肌肉控制能力增强,加之社会阅历增加,他们的“作品”看上去突然从之前的歪七扭八变得有模有样了,这时有些家长会惊呼:“我的孩子好有天赋!”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真的有艺术天赋,以及如何去启发和保护,戴亚楠的主张还是请各位家长“保持淡定”。

“不管他的天赋如何,我的观点还是给他足够多的材料去玩,比如一些流动的材料。对于‘零基础’的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因为孩子此时还在输入的阶段,输入更多,在未来产出、创作的时候,这些经验才会更多地发挥作用。”戴亚楠认为,给孩子提供素材,帮助他们发现并保持艺术创作的乐趣,要比直接教授技巧更重要。当孩子再长大一点,比如十几岁,如果依然保有对绘画的兴趣,再去学习技巧,也是来得及的,而即便学习技巧,也不应该是一直练,一直练。

生活中,有些孩子的成才之路看上去比较平坦,一路学习,最终走进艺术院校,成为画家,办画展、开画廊,但这并不是成为艺术家的唯一途径,而艺术创作从来也不是艺术家的专属。戴亚楠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读MBA时,就经常收到周围朋友的画展邀请,“他们平时是银行职员,是建筑工程师,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爱好艺术。只要愿意创作,就可以去做,不必是美院出来的,不必非要是师从于谁。而且,真正的天才,是压抑不住的”。

艺术不能用分数来衡量

每一次的小升初、中考或高考艺术加分或改革,都会在学校和家长中间引起很大的反响,而这本身就带有功利色彩,也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学习音乐不能为参加竞赛而刻苦进行技术训练,也不能追求令人惊奇和高超的表演,应以青少年达到能够欣赏高雅的旋律和节奏的水平为限……”

戴亚楠认为,鼓励艺术教育的初衷没有错,但方式方法略显简单粗暴。“艺术教育从来不是针对有特长的孩子,去功利化是很重要的。常常听到邻居妈妈说,有些东西考试不考,不加分,不用学了。”在戴亚楠看来,“考量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画的画,只能按照美术作品的呈现来打分,因此只能选择素描等方式来考试,但这些并不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考试能加分,让他们去学技能,但是很多孩子并不喜欢,甚至认为那个过程是很痛苦的。还有的孩子原本喜欢画画,或者喜欢造型、色彩、木工,这些都是很好的美育方式,但最终都被强迫去学素描等等,这是非常错误的”。

人的维度有很多,不可能都用分数来衡量。

做孩子的“生命合伙人”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戴亚楠是家庭美育的推广者,更是实践者。她说:“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建立关系,是建立成年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教育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互相体谅,互相配合,把生命的每一段都走好。”所以,她把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定位为“生命合伙人”。

“每个父母都走在教育创业的路上,既然不能回头,我们何不把孩子作为这份人生事业的合伙人?唯有用热情,用创业家精神创造性地激发出孩子和父母两个合伙人的潜力,这份创业才可能成功。没有唯一正确的解决方案,有的是与孩子共同的探索、成长的耐心、无条件的爱和永不放弃的心。”戴亚楠说。

戴亚楠 家庭美育专家,两个男孩的妈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MBA。业余时间从事艺术创作和写作,其创作的“零基础爸妈玩艺术”系列内容受到70后、80后父母群的追捧和欢迎。2017年,出版畅销书《生命合伙人——美育从妈妈开始》。

猜你喜欢

美育艺术家家庭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家庭“煮”夫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恋练有词
美育教师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