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2017-11-01刘玉海

当代临床医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食管炎流性甘草

刘玉海

(江苏省响水县中医院,江苏 224600)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刘玉海

(江苏省响水县中医院,江苏 22460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我院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显效的有26例,有效的有22例,总有效率达到96%,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66%的总有效率,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50例观察组患者中,肝胃不和、脾虚胃弱、脾胃湿热、胃阴不足类型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2.86%、91.67%、100%,P>0.05表示没有可比性。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方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中医辨证分型;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发病原因在于患者食管括约肌功能损伤,导致无法正常运行与关闭,使得患者的胃内物质重新回流于食管之内,致使食管水肿等。患者临床表现为呕吐、下咽困难,胸骨后疼痛,过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大多采用西药治疗,但多年临床实践发现治疗效果不甚理想[1]。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在23岁~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2)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在24岁~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6)岁。以上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的数据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入院时,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下咽困难、呕吐,胸骨后疼痛,经过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

1.2 治疗方法 我院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进行常规治疗,治疗药物主要是莫沙必利和奥美拉唑,给予患者每天服用奥美拉唑,一日两次,一次20mg;莫沙必利一日三次,一次5mg。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方式为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前,具体分清患者患病类型的差异,给予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中医辨证治疗。分为4型:(1)肝胃不和型,中药配方为干姜3g,甘草6g,栀子10g、枳壳10g、黄连3g,香附12g,白术15g、白芍15g、醋柴胡10g。(2)脾虚胃弱型,中药配方为甘草6g、浙贝母6g、广木香10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2g,党参15g、白术15g、乌贼骨15g。(3)脾胃湿热型,中药配方为吴茱萸2g。甘草6g,白蔻仁10g、佩兰10g、竹叶10g、黄连3g、半夏10g,神曲12g,厚朴15g,薏苡仁30g。(4)胃阴不足型,中药配方为甘草6g、川楝子6g,麦门冬10g、半夏10g、沙参10g,生地黄15g、谷麦芽15g。观察组患者任何类型的配方每日煎药一剂,两次分开服用[2]。

1.3 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食管炎症明显改善;(2)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的改善;(3)无效: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出现恶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单位x2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显效的有26例,有效的有22例,总有效率达到96%,明显好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66%的总有效率,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比较(例/%)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50例观察组患者中,肝胃不和、脾虚胃弱、脾胃湿热、胃阴不足类型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2.86%、91.67%、100%,P>0.05表示没有可比性。见表2

表2 观察组中不同分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在医学上,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食管炎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六腑”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位于食管,而食管主要功能是蠕动过程中运输食物进入胃部,为传化物而不藏,以通降为顺[3]。据中医记载,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病机体现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在发病初期多以肝气犯胃和肝胃郁热表现,发病中期主要是痰热阻滞、阴津受损,一旦进入后期,则体现为痰瘀互结或胃阴亏损[4]。食管病变同时与患者的肝脾密切相关,其基本的病理可以概括为胃气上逆、胃失和降。情志失调,主要病理特点体现在肝气犯胃,病理转归胃阴亏损、痰阻血瘀[5]。

在长期的治疗实践中发现,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带来一些副作用。而中医治疗以“整体把握、辨证施治”为原则,尤其是将患者的病情进行分型治疗,根据患者的患病具体情况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效果明显。在具体的药方中,干姜、甘草、栀子、枳壳、黄连、香附、白术、白芍、醋柴胡的合并具有疏肝理气功效;甘草、浙贝母、广木香、陈皮、半夏、茯苓、党参、白术、乌贼骨的合并具有和胃降逆功效;吴茱萸、甘草、白蔻仁、佩兰、竹叶、黄连、半夏、神曲、厚朴、薏苡仁的合并具有疏肝清热的功效;甘草、川楝子、麦门冬、半夏、沙参、生地黄、谷麦芽的合并具有开郁化痰的功效[6]。在本研究中,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显效的有26例,有效的有22例,总有效率达到96%,明显好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66%的总有效率,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的50例患者分型中,肝胃不和、脾虚胃弱、脾胃湿热、胃阴不足类型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2.86%、91.67%、100%。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1] 张燕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5(15):44-45.

[2]李程新,孙晓燕,冯西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60例[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5,12(31):22-23.

[3]刘小曼,陈朝阳.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进展及机制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15,12(30):16-17.

[4]李军祥,王允亮.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疗效评价[J].中医杂志,2016,2(02):41-42.

[5]李美,杨幼新.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6,1(18):212-213.

[6]杨建新,胡晓兰.运用“胸痹”理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J].西部中医药,2015,11(15):11-12.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5.046

2095—9559(2017)05—3403—02

2016-09-17

猜你喜欢

食管炎流性甘草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炙甘草水煎液的HPLC-MS分析
HPLC测定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