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随访研究
2017-11-01赵芳付燕
赵 芳 付 燕
(解放军第404医院 心血管内科1 、 感控科2,山东 威海 264200)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随访研究
赵 芳1付 燕2
(解放军第404医院 心血管内科1、 感控科2,山东 威海 264200)
目的探究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AD-AMI)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PCAD-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血脂水平、hs-CRP水平及心功能均得到改善,其中观察组TC、LDL-C、hs-CRP及LVEF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PCAD-AMI的近期疗效均较为理想,其中前者部分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后者,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他汀类药物;近期疗效
冠心病是由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以血管腔狭窄、心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类心脏病,该类病症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临床上将男性≤55岁或女性≤65岁的冠心病称之为早发冠心病(PCAD)[1]。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PCAD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因存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猝死率相对较高,该类病症的防治已受到广泛的关注[2]。临床治疗PCAD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他汀类药物使用频率较高,但是不同药物之间的疗效存在差异,合理选择用药尤为关键。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PCAD-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该类病症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PCAD-AMI患者100例,经心电图、冠脉造影、实验室等检查并确诊,符合PCAD及AMI相关诊断标准,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近期使用其他类型药物患者予以排除。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40~65岁,平均年龄为(51.8±5.7),其中合并高血压14例,血脂异常26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为41~65岁,平均年龄为(51.7±5.8)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3例,血脂异常27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疾病情况及各项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确诊后均给予抗血小板、扩张血管等治疗,用药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脂类药物等,均未使用其他抗氧化药物。其中观察组使用瑞舒伐他汀(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482,生产企业: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剂量为10mg,1次/d,晚服;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819,生产企业: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剂量为20mg,1次/d,晚服。两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
1.3 评价指标 分别在用药前后,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血脂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功能指数(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其中血脂指标包括LDL-C、HDL-C、TC和TG。
2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hs-CRP水平及心功能均得到改善,除TG外,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注:组内比较,aP<0.05;组间比较,bP<0.05
3 讨论
他汀类药物属于还原酶抑制剂,降脂效果明显,用于冠心病治疗中,通过调节血脂水平、抑制血管内皮炎症等,能够很好地稳定患者病情、改善其预后。就PCAD-AMI患者而言,其血脂水平较高,相关研究证实,血脂代谢异常等危险因素可通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机制对内皮细胞结构及功能造成破坏,其中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导致AMI发病的关键,有必要通过调脂来稳定斑块,控制病情进展[3]。目前临床可供选择的他汀类药物品种较多,从用药频率来看,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最具代表性,前者属于新型选择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后者为常规降脂药物,二者药理特点基本相同,均可起到调节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但是前者的药物作用更强,在降低TC、LDL-C水平方面,效果更为明显[4]。
有关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PCAD-AMI临床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多,范智波等[5]对70例PCAD-AMI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应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二者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结果为94.3%vs88.6%,从血脂指标检测结果来看,前者部分指标要优于后者,这一差异可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本组研究中,分别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疗程结束后,血脂水平、hs-CRP水平和心功能等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在血脂水平检测中,观察组除TG外,其余血脂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分析认为,瑞舒伐他汀的血浆半衰期要长于阿托伐他汀,前者的生物利用率相对较高,因此,调脂效果更为理想;同时检测hs-CRP及心功能指标,对照结果分别为(1.9±0.6)mg/L vs(2.4±0.6)mg/L、(49.1±3.6)%vs(49.6±3.2)%,提示前者相关指标改善要优于后者,这可能与免疫能力提高及对炎症的抑制作用增强有关。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为临床常用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PCAD-AMI的近期疗效较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内皮功能和心功能,合理、规范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陈翀昊,王广燕,苏衡.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8):126-128.
[2]叶青青.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对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1(7):45-46.
[3]赵文艺,胡中耀,等.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近期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5,9(26):99-102.
[4]李军朋.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近远期疗效对比[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4(5):1652-1655.
[5]范智波,周德均.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对比[J].华西医学,2015,12(6):1060-1062.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5.021
2095—9559(2017)05—3364—02
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