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修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基于重庆市永川区4所高职院校的实证研究
2017-11-01刘立,甘静,蒋涛
刘 立,甘 静,蒋 涛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0)
[高校德育研究]
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修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基于重庆市永川区4所高职院校的实证研究
刘 立,甘 静,蒋 涛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0)
通过对重庆永川区4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基本道德修养的调研与数据分析,显示高职大学生在道德修养认知、道德情感体验、道德意志作用和义利关系选择等方面表现出不稳定性。针对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认知不足、道德情感冷淡以及道德教育面临的复杂环境,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特点,从个人道德教育的自觉性的增强、思想道德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以及建构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三个方面探索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素质培养路径。
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修养;调查与分析
为了能够真实反映和客观评价当前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修养的实际状况,课题组遴选了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围绕 “道德修养认知”“道德情感体验”“道德意志作用”以及“义利关系选择”四个方面展开对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修养的调研。此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000份,有效问卷1905份,个别访谈110人次,召开师生专题座谈会12次。其中,性别分布:男生77.1%、女生22.9%;学生来源:城镇65.5%、农村34.5%;年级分布:大一学生44.5%、大二学生38%、大三学生17.5%;专业分布:工科75.0%、理科20%、文科5%;招生方式:统招生60.5%、单招生39.5%。在本次调查中,95.2%的问卷为有效问卷。因此,本次调查统计数据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重庆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状况。
一、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修养现状
(一)“道德修养”认知的调查情况
道德认知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素质能否得到提升。数据显示,选择“基本了解道德修养”的比例为55%,选择“完全理解道德修养”的只占15%,而有30%的大学生却认为“不理解什么是道德修养”。(如图1)由此可见,接近四成的大学生在道德修养认知方面不清晰,尤其是理工科专业背景的高职大学生对“道德修养”的了解程度更低,反映出道德认知的相关教育在高职院校部分专业中缺乏重视。又如,在“大学生图书馆占座这种现象,如何看待?”的调查中,超过54%的大学生表示“能理解,学习第一”,32%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14%的大学生认为“很反感,不文明”。(如图 2)
(二)“道德情感”体验的调查情况
“良知、同情心和正义感”代表着一个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情感体验,高职大学生能否具备基本的道德情感也是此次调查的重点。例如,在关于“如何看待考试期间用手机寻找答案?”的调查显示,有53%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32%的大学生表示 “可以理解”,只有15%的学生持反对意见。(如图3)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诚信意识淡薄、正义感弱化的现象;在“大学生是否对外部负面评价敏感?”的调查中,有46.7%的被调查者认为无法进行自我调试,37.3%的学生选择缺乏自我认同感,甚至还有2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会出现不自信,自卑心态(如图4)。此外,在对大学生感恩情感的调查中,57.3%的大学生认为与任课教师交流少,有60.3%的学生选择“上课是师生,下课是陌生人”,24.3%的学生将师生关系看作是 “一种经济关系”,师生关系在一些大学生心中发生了异化。
图1
图2
图3
图4
(三)“道德意志”作用的调查情况
道德意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否在利益与责任之间权衡利弊。调查中,部分大学生道德意志力较为薄弱的,易被眼前的利益诱惑所左右。当被问到“为了节约时间,你是否会抄袭或捏造课程作业的内容?”时,只有不到25.4%的学生选择了“不会”,46.3%的同学表示“会,很常见”,36.4%的同学表示“无所谓”。(如图5)在“你在帮助同学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帮助变得很困难,你会怎么做?”的调查中,54.3%的学生显得犹豫不决,34.3%的学生找各种借口离开,这说明了当前一部分高职大学生缺乏责任感以及勇于担当的决心。在调查“在校期间,能否将计划全部实现?”中,约67.5%的学生只能实现自己计划内容的少部分,34.3%的学生所定计划无法完成,只有28.3%的学生能够实现自己的全部计划。(如图6)
(四)“义利关系”的调查情况
在调查高职大学生如何看待义利关系过程中,通过数据统计分析,高职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普遍存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动机上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当被问到“大学生如何看待义利关系”时,有22.6%的学生认为义利兼顾,36.8%的学生选择看具体情况而定,29.4%的学生选择了取利舍义,仅仅只有11.2%的学生选择了舍利取义。(如图7)而在关于“你为什么要帮助别人”的问题上,选择“善良和同情”的大学生占到77.6%的比例,但仍有22.4%的大学生认为帮助他人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好评”“得到他人的酬谢”。
图5
图6
图7
二、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修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道德认知教育不足
课题组对四所高职院校的在道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重视程度进行调查比较,仅有 40.6%的学生选择了其所在学校 “两者同样受重视”,约有59.4%的学生选择了学校 “专业知知识教育的重视程度高于思想道德教育”。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发挥专业技能人才培育功能的情况下,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育更加受重视,因其关乎高职大学生的未来的职业选择,更涉及高职院校之间的考核评比,尤其在当前高职院校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背景下,学生就业好、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招生大战中的最好广告。高职大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固然重要,但也需要反思忽视基本的道德修养教育的弊端。高职院校培训的大学生只有在“做人”与“做事”两方面并驾齐驱,这样的大学生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才是合格的人才。
(二)个人品德意识弱化
1.自我控制与约束能力弱化
个人的道德自觉性直接决定自身道德品质的养成,而自我控制与约束能力能够有效地控制道德动机、观念、情感、意志和行为。高职大学生已经成年,尽管随着其自身高级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不断优化,为大学生的自我控制与约束奠定了基本的生理基础,但是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远离社会环境,加之他们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在调控个人意志、情感与行为的能力有所欠缺。例如不能对社会道德现象给予合理的分辨与评价;无法恰当地表达自身的道德情感;面对个人的消极情绪,又不能有效调节自己的不当情绪。
2.自我责任感不强
自我生存责任感和发展责任感是自我责任感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然而在调查访谈中,相当多的大学生因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人际关系紧张,经常处在压抑的状态,自卑心理严重。实证调査发现“有近34.6%的大学生被动接受个人消极情绪”,并且存在缺乏奋斗精神,在学习上不思进取,盲目被动现象。例如在 “你是否相信通过努力奋斗能够过上美满的生活”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33.4%的大学生选择了否定,表明部分高职大学生面对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缺乏目标和信心。
3.个人品德修养不足
道德自律程度的强弱离不开个体的自我道德修养。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高职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受到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忽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修养是在浪费时间,为了能通过考试,只能应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很少会考虑自觉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尽管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意识到个人品德修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为了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找到一席之地,而忙于各种证书考试,最终无暇顾及个人品德修养的不足与缺憾。
(三)复杂的社会环境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有利于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同时也催生个体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从而导致个体在经济活动中往往急功近利,这就会产生只关注“有形的、具体的、眼前的、可量化因素的比较……而无形的、难指标化的因素,诸如精神的、政治的、道德的因素,则容易被忽视基至漠视。”[1]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势必会带上实用主义的色彩,因此在面临道德判断与选择时会首先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2.社会不良文化的诱导
当前,社会文化领域更加开放,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各种文化现象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文化产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追求利润竭力取悦大众,不断营造新奇、刺激和短暂的文化影响,造成一部分大学生道德意志不坚定,过分关注自我,审美趣味低级,淡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最终出现自我道德认知、情感偏差。
3.网络媒体的消极作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自媒体技术的应用普及,网络媒体其独特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的每个层面。由于受商业利益的驱使,以及网络媒体的虚拟性双重作用下,错误的道德认知与意识对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引导,造成部分大学生丧失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辨别和践行道德行为的能力。
三、提升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修养的实践探索
“一切道德体系都在教诲向别人行善……但问题是在于如何做到这一点。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2]因此要解决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既要借助外界环境,又要诉诸自身。
(一)增强个人道德教育的自觉性
高职大学生个人基本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不仅仅依赖外界环境,能否将自我教育落实到实处才是良好品德的养成的基本条件,而德性培养的终极目标旨在通过自我教育把道德内化为自觉行为。
首先,要自觉树立正确的道德需要和善意的道德动机,这是高职大学生提髙自身道德境界的基本途径。通过树立科学合理的道德需要与动机,直接作用于高职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只有大学生具备了向善动机,才能激发和诱导个体在实践中做出避恶向善的行为。为此,高职院校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在规章制度的执行上也要一视同仁,严格要求,让遵守规章制度的理念深入每个大学生的内心深处。此外,要将项规章制度的了解和把握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理解如何端正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的行为应承担的责任,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将各种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次,高职大学生需要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为高职学生“一旦养成了某种道德行为习惯,自然就能在其后相似的情景里展现出相似的道德行为。”[3]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离不开道德实践,高职大学生要学会“做人”必须将道德规范、道德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的责任感,例如在顶岗实习阶段,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学习掌握行业、企业职业道德规范,提升职业道德感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利用好高职院校现有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团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实践活动中树立责任意识,培养公德素养,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
最后,大学生个人道德教育离不开企业文化的熏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训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因此,人才培养过程必须接地气,需要将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引入到大学生个人道德的自我教育中,只有让大学生真正了解把握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精髓,才能促使高职大学生认同未来从事的行业、岗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而这种对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认同不但能够增强个人就业的动力,更能推动高职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思想道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狭义的思想道德课程教学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的课堂理论教学,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面对的个性鲜明的95后大学生群体,这种固有的教学模式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运用多种方法、利用多种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课程教学的创新。
首先,思政课教师应不断创新、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课程教学的时效性,要在教育教学内容上凸显与时俱进。诚然,社会道德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稳定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上层建筑必然随着经济基础不断变化,而这种变化必定反映在思想观念与意识形方面。因此,思想道德教学内容要与时代的变化保持同步,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逐步增强其时效性。
其次,改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互联网已经超越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成为公认的第四大媒体平台。高职院校开展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具备的方便、广泛、高效的特点,着力思想道德教育的普及,形成思想道德教育的全面覆盖,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无缝对接,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校园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平台。
再次,探索更加灵活的教育途径。大学生群体往往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在问卷调查中,关于人际沟通目前使用最频繁的方式中,75.5%的被访者都选择了腾讯 “QQ”即时通讯软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超过96%的大学生选择了“微信”,导致而同时使用“微博”软件的大学生在迅速下降,只占到总人数的67%。面对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高职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多渠道、多种途径进行人际交往,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新型沟通方式,这就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
(三)建构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
社会环境是影响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素质出现偏差的重要因素之一,改善和优化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有助于提升高职大学生的基本道德修养。“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4]建构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要重点区别对待不同的环境因素,教育主体要善于将环境中的有益成分运用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促进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修养的教育和培养。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变迁,要摆脱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仅靠高职院校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应当构建起一个具有高职特色的、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生态环境。
首先,要把优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宏观环境作为构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生态环境第一步。高职大学生面对的外部宏观社会环境是一个具有复杂多层次的环境系统,它的变化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微环境有着内在的联系,是影响当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的根源。因此,优化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离不开社会宏观环境的改善。
其次,不断优化高职大学学习生活区域的中观环境。改善中观环境,就是要充分挖掘、利用当地优质区域文化资源、将地方文化的魅力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比如充满重庆地方特色的巴渝文化、红岩文化、抗战文化等,为德育的开展营造一个优良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神文化环境。
最后,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德育微观环境。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为主导,发挥社区环境的中介作用,注重家庭环境的基础作用,共同构建一个立体、全方位的适合高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微观环境。因此,要充分协调学校、社区和家庭的三方之间的关系,不断整合各方教育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三方的共同作用,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一个有利的内部环境。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5.
[2]F·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M].冯克利,胡晋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9.
[3]汪凤炎,郑红,陈浩彬.品德心理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141.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67.
Abstract:Although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ly have a certain moral quality,But in Chongqing Yongchuan district four basic moral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y survey data analysis and induction,which shows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moral cognition,moral emotion,moral will and experience shows instability.In view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ack of basic moral cognition and moral emotion indifference and moral education are faced with the complex environment,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o from a personal consciousness enhancement of moral education,advance the actu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teaching,construct the good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which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basic moral quality cultivation path.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basic moral accomplishment;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Basic Ethics-Based 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Fou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ongqing Yongchuan District
LIU li,GAN Jing&JIANG Tao
(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College,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China)
G711
A
1671-1084(2017)04-0025-05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4.006
2017-03-30
2015年度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5009);重庆市教委2016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163255)
刘立,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伦理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甘静,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蒋涛,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