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效果

2017-11-01杨加成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3期
关键词:波糖阿卡糖化

杨加成

(上海建工医院, 上海 200072)

2型糖尿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效果

杨加成

(上海建工医院, 上海 20007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完整,自愿接受本研究,随机数表法分组,各自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性高,而且能更好地改善血糖水平,值得借鉴。

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效果

2型糖尿病在我国属于高发性慢性疾病,2008年某项对14个省份的调查研究报告可以看出,糖尿病人数超过七千万,且发生率逐年升高[1]。糖尿病发生和环境、年龄、遗传、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但具体的机制至今无统一定论[2]。药物治疗本病依旧是常用方案,为了进一步探讨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我院针对接诊的90例患者实施了分组研究,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有对象90例纳入,入选时间2014年5月—2016年5月,全部为我院接诊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确诊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愿意配合本研究,同时将不符合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心血管系统或其他脏器病变等患者排除在外。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45例,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47~72岁,均值59.6±3.8岁;病程5个月~9年,均值4.3±1.8年。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45~74岁,均值59.9±3.6岁;病程4个月~9年,均值4.5±1.6年。在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上两组无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治疗,每天1次,每次500 mg,晚餐后服用,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研究组患者则采取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05)联合治疗,二甲双胍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而阿卡波糖则每天3次,初始剂量为50 mg/次,之后可逐渐递增,直到0.1 g/次,同样以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利用SPSS19.0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与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S)表示与t检验,将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有腹泻与上腹不适发生,其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6/45),对照组则为11.11%(5/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组间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治疗前后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治疗前后对比(±S)

注:与治疗前相较,∗P<0.05;与对照组相较,#P<0.05。

治疗后研究组(45) 11.09±2.34 5.64±1.29∗# 13.67±2.46 7.02±1.25∗# 10.03±1.43 6.54±1.65∗#对照组(45) 11.11±2.41 6.77±1.94∗ 13.98±2.81 8.54±1.97∗ 9.96±1.51 7.35±1.78∗组别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常见疾病,以2型糖尿病为主,药物治疗本病属于常用方案,包括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吡嗪、格列齐特、胰岛素等。其中胰岛素能模拟体内生理性分泌作用,可促进吸收,长期用药作用平稳,并发症较少,但长期用药吸收若不理想,则会诱发皮损或皮下硬结,加上胰岛素比较昂贵,并不富裕家庭难以承受经济负担。二甲双胍作为双胍类口服药,能降低空腹与餐后血糖,而且也是一线用药,应用广泛。阿卡波糖在近几年也逐渐应用起来,为了探讨其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的效果,我院展开了研究。

本研究中将接诊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采取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接受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并无明确,可能是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提高摄取与利用葡萄糖的能力;或直接抑制肝脏糖原异生,并抑制糖原的生成与输出,增强乳酸摄取,降低低血糖发生;或促进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结合,增强胰岛素清除血糖的效果。阿卡波糖属于口服降糖药,并不通过肝肾代谢,经肠道降解或以原形以粪便形式排出,作用机制主要是小肠壁细胞降低和糖类竞争,同时和α-葡萄糖苷酶可逆性结合,达到抑制相关酶活性的效果,减少碳水化合物消化与吸收,并改善肠道降低葡萄糖吸收速度,以便实现降低血糖的效果。

综上所述,将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性高,而且能更好地改善血糖水平,值得借鉴。

[1]张波庆,江 淼,余 颖,等.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18(2):116-118.

[2]裴林夕,林日扬,董时广,等.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4,11(6):809-811.

[3]吴赛君,吴 皖.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疗效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4,34(3):203-205.

R453

B

ISSN.2095-8242.2017.43.8486.01

本文编辑:罗 兰

猜你喜欢

波糖阿卡糖化
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阿卡波糖用药的五个注意事项
冬天来了!
大自然的一年四季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短期效果分析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