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在慢性肥厚性鼻炎中的治疗效果探究

2017-11-01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3期
关键词:鼻甲鼻炎鼻腔

梁 华

(广西民族医院耳鼻喉科, 广西 南宁 530001)

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在慢性肥厚性鼻炎中的治疗效果探究

梁 华

(广西民族医院耳鼻喉科, 广西 南宁 530001)

目的分析探究在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中进行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确诊为慢性肥厚性鼻炎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区组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共50例,手术方式为经鼻腔内窥镜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共46例,手术方式为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结果 采用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其术中手术视野清晰,出血量较少;术后渗血量少;创口恢复快、愈合好,鼻腔鼻痂及分泌物形成较少,鼻腔粘连概率低;鼻通气阻塞时间短,恢复快;患者自觉痛苦较轻。结论 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显著,手术视野清晰,切口小,安全性高,术后愈合好,鼻腔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适于在临床中推行应用。

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慢性肥厚性鼻炎;鼻腔内窥镜

近几年来,随着鼻腔内窥镜技术的发展成熟及在临床手术中的推广运用,其操作方便,手术视野开阔,可操作范围更大,为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的开展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我科为了进一步探究在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中进行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与传统手术方式的对比,选择了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确诊为慢性肥厚性鼻炎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区组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共50例,手术方式为经鼻腔内窥镜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共46例,手术方式为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观察患者自觉痛苦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渗血量,创口恢复愈合情况,鼻腔鼻痂及分泌物形成情况,鼻腔粘连发生情况,鼻通气阻塞时间长短及程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次临床研究中所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确诊为慢性肥厚性鼻炎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区组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患者共有35例,女性人数为15例,这些患者年龄大小均处于18~57岁之间,其平均年龄大小为(29.5±6.4)岁。观察组采用的手术方式为经鼻腔内窥镜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在该组患者中,下鼻甲骨增生患者4例,单纯性下鼻甲黏膜肥厚患者11例,35例为下鼻甲骨增生伴黏膜肥厚患者。对照组患者共46例,其中男性患者共有33例,女性人数为13例,这些患者年龄大小区间为19~55岁,其年龄平均大小为(31.2±5.8)岁,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手术方式为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该组纳入的患者中,下鼻甲骨增生患者5例,单纯性下鼻甲黏膜肥厚患者10例,31例为下鼻甲骨增生伴黏膜肥厚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各项其他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知识文化水平、其他基础疾病情况等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差异不显著,即组间数据具有可比性存在。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等各项辅助检查,明确病情,确定其有手术指征并排除手术禁忌症后,进行随机区组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的手术方式为经鼻腔内窥镜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手术方式为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手术前均应用鼻通气主观评分量表评估自身的主观鼻通气情况。

1.2.2 手术方法

(1)观察组—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根据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的麻醉方式。局部麻醉选用丁卡因(表面麻醉)、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及盐酸肾上腺素配比后分别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起效后,在鼻内镜下于下鼻甲前端黏膜处作一长约4~8 mm弧形切口,剥离器剥离黏膜、黏膜下组织与下鼻甲骨,并根据鼻甲骨肥厚情况,充分游离下鼻甲增生肥厚段,断离并取出增生肥厚段下鼻甲骨。然后应用电动吸切割器将肥厚增生的黏膜下组织部分切除。术后鼻腔填塞无菌止血纱布或高分子膨胀止血海绵,必要时进行黏膜切口缝合。2~3天后取出鼻腔填塞物,每天定期观察及清理患者鼻腔鼻痂及分泌物,并应用250 mL生理盐水+5 mg地塞米松冲洗患者鼻腔1周。

(2)对照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麻醉方式、过程及药物同观察组。麻醉生效后,根据鼻甲、鼻甲骨增生肥厚情况,通过切割器、咬切钳、组织剪等直接将下鼻甲部分鼻黏膜、黏膜下组织及鼻甲骨质切除,切除范围不超下鼻甲1/3。术后给予止血纱布或高分子膨胀止血海绵止血,2~3天后取出,每天定期观察及清理患者鼻腔鼻痂及分泌物,并应用250 mL生理盐水+5 mg地塞米松冲洗患者鼻腔2~3周。

1.3 疗效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手术效果的观察指标为:患者自觉痛苦情况,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渗血量,创口恢复愈合情况,鼻腔鼻痂及分泌物形成情况,鼻腔粘连发生情况,鼻通气阻塞时间长短及程度。其中鼻通气阻塞程度用鼻通气主观评分量表进行量化。鼻塞状况分为1~6分,1分为鼻通气完全通畅,6分为鼻通气完全阻塞。请患者在手术前及术后分别对自身鼻通气情况进行自我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渗血量,创口恢复愈合情况,鼻腔鼻痂及分泌物形成情况,鼻腔粘连发生情况,鼻通气阻塞时间长短及患者自觉痛苦情况等各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涉及的各项数值变量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以%表示相关计数资料,应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两组数据间差别进行比较分析。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P<0.05认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临床研究中,所有患者术后持续性鼻塞、耳鸣、耳闷塞感、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均消失。

行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术后自觉痛苦程度轻,术后2~3 d取出鼻腔填塞纱布后,创口几无渗血,创口愈合时间短。鼻腔鼻痂及分泌物形成少,平均需要清理鼻痂及分泌物的时间为(3.2±1.5)天。鼻通气阻塞时间短,平均(6.4±2.7)天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术前该组患者平均鼻通气主观评分为(5.2±0.7)分,术后患者平均鼻通气主观评分为(1.3±0.8)分(见表1)。观察过程中无鼻腔粘连发生。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鼻通气主观评分的比较

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患者自觉痛苦程度相对较重,术后2~3 d取出鼻腔填塞纱布后,患者创口仍有多少不等渗血,部分需再次鼻腔填塞止血,创口愈合时间较长。鼻腔鼻痂及分泌物形成较多,平均需要清理鼻痂及分泌物的时间为(21.4±8.3)天。鼻通气阻塞时间较长,平均(13.5±5.7)天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术前该组患者平均鼻通气主观评分为(5.3±0.6)分,术后患者平均鼻通气主观评分为(2.2±1.7)分(见表1)。观察过程中,5例患者发生明显的鼻腔粘连,鼻腔粘连发生率为11%。

3 讨论

本次研究亦证明,相对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而言,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手术视野开阔,黏膜创口小,对黏膜组织损伤小,可在手术过程中尽量保留患者的下鼻甲功能性结构,术中出血及术后渗血少,鼻痂分泌物亦较少,清理时间短,鼻腔通气改善时间短,效果佳,且术后黏膜干燥或鼻腔粘连发生率极低。以上结果说明,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综上,在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中,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治疗不仅操作简便,疗效肯定,而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适于在临床工作中推行应用。

[1]徐才成.三种术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6(7).

[2]于 杰.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

[3]利伟军,邓泽义,谢民强.经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骨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5,21(1).

R765.21

B

ISSN.2095-8242.2017.43.8334.02

本文编辑:彭晚林

猜你喜欢

鼻甲鼻炎鼻腔
鼻腔需要冲洗吗?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葱汁治鼻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