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环境从幼儿生活中来
——基于生活体验课程游戏化的环境创设改革

2017-11-01潘元丽

好家长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创设班级幼儿园

文 潘元丽

让环境从幼儿生活中来
——基于生活体验课程游戏化的环境创设改革

文 潘元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环境作为幼儿园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满足幼儿运动、交往、探索、表达的需要,是当代幼儿园共同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文对我园在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过程中,生活化、游戏化环境创设的改革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幼儿园环境创设;生活体验;幼儿发展

自课程游戏化改革浪潮掀起后,我们重新审视了我园的环境创设工作,思考如何用儿童本位的眼睛透视幼儿园环境,如何让环境体现我园基于生活体验的课程理念,如何让环境引发幼儿建构经验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课程游戏化项目培训、环境创设的专题学习,我园树立了正确的环境创设观。本着“参与、合作、体验、发展”的宗旨,积极鼓励每一名幼儿、每一名教职工、每一名家长都成为幼儿园和谐环境的支持者与创设者,将“生活体验”的思想融于幼儿园环境的建设中。通过营造温馨舒适的物质空间、轻松温暖的人际关系,让幼儿在和谐环境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在探索发现中体验生活的智慧。

一、创设美好愉快生活体验的显性环境

(一)在多样选择的户外环境中体验生活的快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因此,我园合理规划,改造了户外环境,设立大型器械区、亲情种植区、积木建构区、玩沙玩水区、涂鸦区、小型自选运动区等多样性的户外场地,收集废旧轮胎、麻绳、易拉罐、纸箱等废弃生活材料作为游戏器材。同时,将室外环境由单一的体育锻炼功能,扩展成可供孩子自主选择、运动、艺术创造、社会角色表演等多功能游戏化环境,让环境成为幼儿教育的辅助资源,从而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积累。户外环境改造后,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大幅度提高,户外场地上充满了幼儿的欢声笑语。

(二)在儿童本位的班级环境中激发生活的主动性

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后,我园班级空间由原来的马蹄形空间变成了区域化自主空间,从师控型班级到区域化自主空间,转变为儿童和教师共享的空间。用围挡和隔断形成了围合感和封闭感,给孩子自主感。区域之间的互通、角色的互换,空间的变化带给儿童在空间中行为方式的变化,形成了更好的联动和推动。孩子们交往的距离感缩小了,能够自己决定游戏的空间,自主性更强了。

我们还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进行室内环境的创设,用幼儿的眼、耳、鼻、手、脑去看待环境,让环境随着教育活动的进程呈现孩子发展变化的过程。主题活动开展前,我们与幼儿一起讨论主题开展的网络图,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认知水平出发,把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满足他们对空间、材料、同伴的选择,支持幼儿实实在在的参与。使用幼儿的符号、语言表征方式,用幼儿的作品装饰环境,让每个幼儿走进班级的时候感到这是他的班级。捍卫他们每个人的存在感,让环境创设呈现他们的发现、观点和主张,承载他们的情绪、情感和需要。

在开展“走进小学”这一主题活动时,老师和幼儿讨论“快上小学了,我好担心”“我心目中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等问题,创设了“问题树”“理想小学”等环境版块,呈现幼儿对小学的忧虑和憧憬;开展“参观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我是小学生”等活动,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的多姿多彩,化解他们心中的疑惑。通过参观图片、幼儿作品的展示,让幼儿调整情绪情感,对小学充满积极愉快的向往;和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知道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创设“我的作息表”版块,让家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和幼儿一起制定科学的生活作息时间表,共同营造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氛围,让幼儿成为小学学习的主动准备者。

(三)在生活化的区域活动环境中建构生活的经验

我园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努力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区域,从“内容源于生活”“材料取于生活”“组织依托生活”三方面来构建生活体验的游戏活动区域,让幼儿在与材料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积极探索、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生活实践能力。

根据班级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将幼儿在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能拓展幼儿经验的生活场景,以区域活动为载体再现出来。结合季节和教育活动的进展创设新的区域活动,如“蝴蝶找花”“找影子”“我家的相框”“十元餐厅”等生活化的活动区域。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和创设感兴趣的区域活动,再现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尽可能满足本班幼儿认知、情感、交往、语言、动作等发展需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

利用我园宽大的公共走廊,针对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创设走廊生活体验馆。小班有“洗漱间”“厨房”“卧室”等一系列娃娃家体验馆,满足小班幼儿情感依托需要;中班幼儿规则意识开始萌发,社会性发展需要明显增强,利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创设“蛋糕房”“建筑工地”“超市”等社会职业体验馆;大班有“茶社”“京剧”“皮影戏”等传统文化体验馆,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生活的多样性、趣味性。

本着材料具有安全性、教育性、发展性、经济性的原则,教师、幼儿和家长从生活中广泛搜集幼儿熟悉、感兴趣的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让材料与幼儿积极“对话”,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及进展情况,提供具有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材料,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为有效开展区域活动创设条件。区域活动中,教师科学地观察和记录,正确地解读和评价,适时地介入和指导,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可能,促进幼儿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创造。

(四)在传统文化熏陶的环境中感受生活的智慧

我镇历来享有“狮舞之乡”的美誉,狮舞文化历经了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幼儿在重大节日经常观看舞狮表演,别致的造型、灵活的动作、神气的眼神……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所表现。为此,我园结合地方特色,努力营造幼儿园的狮舞氛围。各班设立狮舞活动区,幼儿通过看、说、画、折、演等多种方式了解狮舞文化;在幼儿入园的通道两边摆放自制的舞狮器械,供幼儿在晨间活动和户外活动时自主选择,随时“舞狮”;专门设立狮舞体验室,让幼儿尽兴“舞狮”,展现狮舞文化,体验本土文化内涵,产生爱家乡的自豪感。我园幼儿代表秦南镇幼儿舞狮队参加我区狮舞文化艺术节表演活动,获得了家长、社会的高度称赞,极大地鼓舞了幼儿对狮舞文化的兴趣。

二、营造温馨和谐生活气氛的隐性环境

(一)在舒适安全的园所环境中享受美好生活

《指南》指出:“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深受情境的支配,充满温馨、包容、欣赏的环境更容易被幼儿喜欢。因此我园以红黄蓝三种色调为主色调,通过色彩、图案的渲染,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处空间都给幼儿传递阳光、积极的生活心态。走进我园,无论在哪个角落都能体会到和谐与温馨,舒适与安全,整洁与有序,在这种环境里,幼儿的情绪情感得到满足,身心得到放松,能够得到自然、快乐、健康的发展。

(二)在温暖愉悦的班级环境中建立安全感

友好、团结的集体环境,是幼儿喜欢幼儿园、热爱幼儿园的关键。建立尊重、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建立班级秩序和规则,营造积极主动的班级气氛,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支持幼儿自主交往和探究。晨检时教师对缺勤、身体不适的幼儿及时给予一句关怀的话语、一个温暖的怀抱,让幼儿感受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感受集体的温暖;环境布置中融入友好、团结的内容,引导幼儿互相帮助、互相友爱,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促进幼儿热爱小伙伴,热爱老师,热爱集体。

(三)在亲情关爱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乐观态度

我园是一所乡镇幼儿园,很多本该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却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老师们发现,经常围着她们身边转的孩子多数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他们将老师当成自己的妈妈,渴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一个微笑、一个拥抱都能让他们激动好久。为了避免留守儿童因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出现心理问题,我园与社区携手合作,成立了儿童关爱小组,以帮助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班级为关爱载体,以教师、同伴为关爱主体,向幼儿特别是向留守儿童传递无限的亲情与关爱。通过结对、家访等方式给孩子们送去温暖,让他们在离开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在学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到环境蕴藏的教育价值,多层面、多角度挖掘环境的教育因素,最大化地优化园本环境,满足幼儿生活、运动、交往、探索、表达的需要,让环境从幼儿生活中来,使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江苏省盐城市秦南泽夫幼儿园)

[1]朱莉·布拉德.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创设班级幼儿园
班级“四小怪”
我爱幼儿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欢乐的幼儿园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