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的“健·美”环境创设

2017-11-01严丰锋

好家长 2017年10期

文 严丰锋

幼儿园的“健·美”环境创设

文 严丰锋

在幼儿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环境是物质文化中最显性的东西。本文主要阐述了环境文化建设中推行的“一三一四”建设法,围绕“健·美”的核心,针对班级、走廊、区域、户外四个场所,以“一款主色调”“三个主思想”“一种主材料”“四步主推法”来实现幼儿园健与美的环境创设。

幼儿园;环境创设;文化建设

《幼儿园“健·美”文化建设实践研究》是我园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我们的研究以课程为中心,带动环境与行为,从中凝练精神文化。而环境是其中最显性的东西,是基础,亦是他人对我园“健·美”文化的一种直观认知。我园在“健·美”文化建设中,追求的是以“一三一四”为核心,与孩子一起创设健康、育美、积极、互动的幼儿园环境。“一三一四”分别是指向班级环境的一款主色调,指向走廊环境的三个主思想,指向区域环境的一种主材料,指向户外环境的四步主推法。

一、以“一款主色调”为切入点,调和班级“健·美”基调

班级环境创设中,我们的核心为“一款主色调”。有了主色调的环境,不仅充满美感,还是和谐统一的。幼儿时期的孩子,大多喜爱鲜艳明快、饱和度高的颜色,如红、黄、蓝、绿等。我们结合孩子对颜色的敏感度、对色彩的倾向以及审美特征,结合“健·美”文化建设,让每个班级确立了一个主色调。

(一)形成一种风格

有的班级选择了干净清爽的蓝色,配以白色,给班里孩子编织一个“百变天空”的梦;配以黄绿色,给孩子追寻“大海”的体验。有的班级选择了热情澎湃的红色,配以黄色,结合“六一”节,布置成“童年的庆典”。有的班级选择了充满朝气的绿色,与孩子一起探索“生命的奥秘”。就这样,每个班都形成了一种自己的风格,对孩子来说,既是熏陶,又能培养审美情趣。

(二)凝聚一股正气

当每个班有了主色调,形成各自的风格后,对班级的整体布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美感,又要有教育意义,环境也是需要正气感的。首先配色不宜过杂,一旦过杂,孩子就会容易审美疲劳。在主色调确定后,配色要么是相近色,柔和、过渡自然;要么是对比色,跳跃、对比鲜明。其次布局不宜凌乱,既要符合科学精神,又要方便孩子操作与取放材料,也要凸显整体美观舒适。第三视线不宜过高,要基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第四要注重环境的隐性教育力量,融各种学习品质在里面,要传递一种正能量,这样的环境创设才是有价值的。

(三)呈现一举多得

这个色调,既适用于班级主题环境,又适用于区域、自然角环境。既可以在平面作品上呈现,又可以在立体作品中呈现;既可以用作墙面装饰的色调,又可做成储物柜子的色调。可谓是从整体到局部,从点到线到面。一举多得,这也是整体、和谐的环境表现。

二、以“三个主思想”为立足点,凸显走廊“健·美”品质

在我园公共走廊的环境创设上,我们设立了三个主思想:健智、创美、润心。这三个关键词分别指向孩子的益智水平、创造能力及情感品质。

(一)健智:从指尖开始

健智墙上,我们为孩子布置了磁性黑板,让孩子利用各种图形进行拼图,有七巧板拼图、故事拼图等。乐高墙上,孩子们自由拼搭建造,在竖着的墙上建造立体的造型。操作墙上,孩子们探索着球的滚动、齿轮的转动、珠子的拨弄顺序等,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发展着益智水平。

(二)创美:从创造开始

创美区是美工操作区。这里有许多颜料、废旧材料、半成品、各种辅助工具、操作台和椅子等。孩子们在这里涂鸦、做小制作,让色彩碰撞、让剪刀飞舞;在盒子上装饰,在瓶子上粘贴,让盖子和黏土成为合作伙伴,让纸板和线条变成好朋友。孩子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先计划,后操作,也可以随性制作,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变废为宝,创意无限。

(三)润心:从微笑开始

润心,顾名思义,润泽心灵。公共走廊的润心墙上收集了所有孩子的笑脸照片,布置成笑脸墙,让微笑沁入人心。微笑既是一种礼仪,更有一种感染力,能让人心情舒畅。我园结合“健·美”课程建设,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其中涵盖了传统文化节日的教育。孩子收集图片,参与制作,将一年中所有的传统节日的教育主题环境系列呈现,布置成润心区,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以“一种主材料”为生长点,开启区域“健·美”创想

材料能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在此过程中诱发幼儿的兴趣探究与主动学习,孩子能通过材料实践自己的想法,获得多样性的学习经验。

(一)材料的一物多玩

每一种材料,站立点不一样,在不同的区域就会有不同的玩法。吸管在美工区可以做塑料花,可以贴画、吹画;在科学区,可以吹风、吸水、探究沉浮、做旋转盘;在数学区,可以做时钟指针,可以根据吸管颜色进行分类,按长短排序等等。纸盘在美工区可以涂画、装饰、剪贴;在小吃店被用来做盘子;在建构区可以折叠垒高等。任何一件材料,往深度挖,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用途挖掘出不同的玩法,可以玩到极致。同样一个盒子,可以是数学角里的托盘,也可以当积木区的储物盒,还可以做美工区的装饰品,同样也能成为建构区的好材料,真正做到了材料的物尽其用。

(二)同伴的一呼百应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只要小组长一挥手,大家都是一呼百应。同伴们或两两合作,或小组讨论,或个人探索。共同讨论、设计游戏内容,有自创的,也有与主题相匹配的游戏;有预设的,也有生成的。还会商讨使用哪些游戏材料,想办法做出与其他同伴不同的创意和表现。到了结束的时候,还会围在一起评价本次游戏的结果,谁的作品好,谁的角色棒等等。

(三)创意的一鸣惊人

班里主材料的确立,是老师在多次与孩子沟通后了解孩子的兴趣与挑战,并征求孩子意见的基础上才慎重决定的。所以,区域活动时,孩子们对这种主材料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兴趣。他们会根据这个时间段的主题,用主材料进行多种游戏活动。有的孩子用纸管剪成小段,一段段拼粘,留下一个个出口,做成一幅迷宫图;有的孩子将几个盒子叠起来,正面粘贴上纸变成一座大楼,有的孩子在几块鹅卵石上分别画上一幅画的各个布局,将鹅卵石变成一幅拼画。孩子们就这样将一个个美好的创意展现在大家面前,应了那句“孩子是天生的发明家、创造者”。

四、以“四步主推法”为着力点,拓展户外“健·美”游戏

户外不仅是体能锻炼的场所,也是生活游戏、创造性游戏、建构游戏的探索区。我园的户外环境创设,主要通过四个步骤来推进。

(一)整改户外活动场地

我们将园门口大草坪中的灌木丛移植到靠墙边,将原来的观赏性树种移到不妨碍幼儿活动的地方,将无法利用的部分石材型建筑敲掉,铺设草坪,并将原有的一条小石路,用轮胎、木桩等连接起来,最大限度地为幼儿活动提供好的场地与资源。

(二)整合户外动植资源

我们把园内所有散种的果树、花树分别移植到东西两个区域,创建了“苗苗果园”和“花树小道”。既可以供孩子认识果树,采摘果子,还可以让孩子赏花、品美。我们还将原来封闭式的饲养角改建成开放式的,养殖了小羊、兔子等小动物,让幼儿近距离观察与喂养小动物。

(三)规划户外游戏场所

结合游戏精神,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我们重新规划了户外游戏场所。开设了运动区、绳索区、沙水区、建构区、涂鸦区、生活区等户外游戏场地,引导幼儿探索多样的户外游戏活动形式。丰富课程内容,力求体现童趣、情趣和乐趣,把户外的所有场地都变成孩子游戏的乐园。

(四)添置户外游戏材料

我们结合地域特点,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增加运动资源。为幼儿添置了轮胎、爬架、油桶、梯子以及许多生活类游戏材料,制定出游戏活动安排表,错时进行户外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尝试、体验动作、积累经验、创新玩法。引导幼儿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开展户外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提高各种能力。

健,是一种身心的健康;美,是一种心灵的认知。我园“健·美”环境创设推行的“一三一四”建设法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应,不仅教师自身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得到发展,还带动了幼儿对美的感知与创造,更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我园的“健·美”文化建设之路还很漫长,我们将紧紧围绕“健·美”的核心理念,带着对“健·美”价值的园本追寻一路前行,踏出坚实的文化建设之路。

(江苏省无锡市安镇中心幼儿园)

[1]袁先潋.学校文化力建设策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线亚威.幼儿园文化建设指导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