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探讨
2017-11-01王昌生王海玉赵立峰
●王昌生王海玉赵立峰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探讨
●王昌生1王海玉1赵立峰2
目的:在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过程中分别应用CT与核磁共振,对比分析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在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52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52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6例患者。在参照组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CT诊断方法,在研究组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核磁共振诊断方法,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诊断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相关性统计学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检出率显著更高,对比于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较为明显,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核磁共振的检出率明显更高,更值得临床推荐。
股骨头坏死;CT;核磁共振;临床效果
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且病情较为复杂,属于骨关节疾病,是外科科室中多见疾病,患病人群中常见中老年人[1],诱发因素主要包括风湿疾病因素、烧伤因素以及血液疾病因素等,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患者在发病后,若不能得到准确诊断以及有效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致残率较高[2],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日常工作。基于此,临床上非常重视骨头坏死患者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临床上主要应用CT诊断检查以及核磁共振诊断检查,临床目的是降低患者的伤残率以及确保患者身体健康,其中CT具有局限性,临床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核磁共振属于最新医学影像新技术具有较高检出率,在临床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组探究中选取52例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在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过程中分别应用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基础性临床资料
参与本次探究的52例患者均选自我院所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就诊时间是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组别是2组,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研究组(n=26)和参照组(n=26)。研究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8例、8例,患者年龄在75岁至41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51.24±7.58)岁;参照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9例、7例,患者年龄在76岁至42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50.24±6.32)岁。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组探究中给予2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时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具体病情变化等,分析结果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1.2 方法
在参照组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CT诊断方法:选择分辨率较高CT仪器并协助患者取位仰卧位,将CT仪器扫描参数设置在电压120kv,电流设置在220~300mA/s,将层厚设置在10mm,将层间距设置在10mm;
在研究组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核磁共振诊断方法:选择西门子1.5T核磁共振仪器、使用常规矢状位自旋回波T2加权像以及快速自旋回波以及T2脂肪抑制成像进行检查,部分患者在受检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病情增加扫冠状面成像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参与探究的5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临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软件名称是SPSS19.0软件,本组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经t检验后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本组中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示,经X2检验后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表1 2组患者检出率对比
将2组患者检出结果对比病理手术结果,对比分析2组患者经过不同诊断检查后得出的检出率得出明显研究组患者更佳的结论,对比于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详情参见表1。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上较为多发,患者临床表现包括股骨头受损以及内部供血不足或者中断[3],可导致患者骨细胞死亡以及股骨头塌陷,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障碍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以及日常工作。
临床上主要应用CT诊断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检查来给予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诊断,其中CT检查具有较高分辨率且在给予患者诊断过程中可以应用多层面连续性扫描并可对患者坏死部位进行多层次仔细观察[4],可利用CT诊断检查对患者股骨头内部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查看患者是否形成了死骨以及是否存在骨破裂情况;核磁共振可利用电磁波给予患者准确诊断,临床优势包括损伤小以及辐射小[5],没有扫描限制且可以对于任意断面进行扫描成像以便于后期进行有效治疗,可全面解剖股骨头坏死患者坏死组织并获得解剖信息,另外,与多重技术联用可获得多种参数信息数据并可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良好显示,可定位患者病变位置,临床检出率较高。
本组探究中,CT检查影像学表现是:骨硬化、存在囊状透亮区;核磁共振检查影像学表现是:部分患者影像学表现是斑点状T1W1、T2W2信号,或者出现条状T1W1、T2W2信号,部分患者显示出局限性斑片状低信号区,或者显示出不规则低信号区,少数患者存在少量关节囊积液的影像学表现。
本组探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检出率是95.83%,显著性更佳。
综合以上理论得出,在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核磁共振的检出率明显更高,明显优于CT诊断,值得将其作为有效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单位:1黑龙江省大庆油田乘风医院放射科;2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
[1]刘伟平,贺新朱,雷永松等.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3):661-662.
[2]解培高.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156-156,157.
[3]王文广,胡颖杰,张长庚等.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J].中国处方药,2015,13(8):110-111.
[4]孙丽丽.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0):29-30.
[5]王英奇.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14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