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眼症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分析

2017-11-01刘淑芹王新红赛燕菲

保健文汇 2017年3期
关键词:干眼症状况护理人员

●刘淑芹 王新红 赛燕菲

干眼症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分析

●刘淑芹 王新红 赛燕菲

目的:针对干眼症患者社会心理状况和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干眼症患者和50例健康成年人,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正常护理,用使用EPQ表进行评分。结果:干眼症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心理状态及满意程度上也明显提升,但较健康成年人还有一定差距,其中ELP分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眼症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与健康成年人相比,具有明显的神经质、内向、焦虑、抑郁等特点,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干眼症患者;护理干预;社会心理

干眼症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引发的动力学异常或泪液质异常,导致患者眼表组织病变和泪膜不稳定,并伴有明显的咽部不适症状。干眼症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患者眼部可能会出现视疲劳、异物感、刺痛感等不同症状,在这些不同症状的影响下,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视力,还将导致患者身体素质,精神状态不断下降。本次选取了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干眼症患者,对其社会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归纳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干眼症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6.85±14.95),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9.7年,所有患者符合干眼症患者的诊断标准。选取50名健康的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5.83±15.27),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0.1年,两组人员、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与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正常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建立相对应的对策战略。干眼病患者由于受到疾病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神经质倾向,且以内向患者居多,因此需要重点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各种方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了解患者的心理想法;

(2)建立有效的与患者交流的友好方式,增进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关系,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对其进行鼓励,消除患者地紧张情绪;

(3)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提醒患者按照医嘱服药,不随意使用其他药物,合理使用消炎类眼药水。

(4)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室内湿度,使其处于40.0%~60.0%之间,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嘱咐患者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以素食为主,多补充维生素A、B、C,并在需要的时候辅以人工泪液进行护理。

1.3 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问卷内容使用标准普通话进行讲解,在两组人员完全理解问卷内容、无异议后,独立完成问卷调查。在两组人员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答卷,并使用EPQ表进行评价,满分100分。(43.5~56.6)分为中间型、(38.2~43.4)分或(56.7~61.4)分为倾向型,分数在38.2分一下或者61.4分以上为典型。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干眼病患者社会心理调查,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主要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分别采用t值和x2值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针对干眼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同时,患者的社会心理状态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患者满意程度较高,但与对照组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EPQ分值比较一览表(分,±s )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EPQ分值比较一览表(分,±s )

组别 例数 E L N P观察组 25 46.89±15.03 54.01±10.56 56.08±13.98 54.58±12.87对照组 25 58.06±14.02 53.01±10.58 46.51±13.54 48.79±11.26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干眼症患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给患者的阅读,驾驶、视频等生活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其难以正常进行,患者也因此减少了自身社交、出行时间,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干眼症患者通过正当的治疗,一般情况下不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太大的影响。但由于干眼症患者比较神经质,和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且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出于自尊还会可以隐瞒、回避自己的病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这种情况也往往会被医生忽视,对患者社会心理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干眼病是否确定会导致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仍需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但本组调查显示,对干眼症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加快患者的康复周期,并具有调整患者的社会心理状态的作用。针对干眼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干眼病患者普遍具有神经质倾向,且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引导的重点主要是消除患者疑虑,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建立有效的与患者交流的友好方式,增进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关系。在整个护理过程总,护理人员应保持热情、耐心、真诚的态度,发挥其自身能力,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并提醒患者依照医嘱按时服药;培养患者的良好生活习惯,减少患者用眼时间,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调节室内温湿度,嘱咐患者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补充维生素A、B、C,并在需要时辅以人工泪液进行护理。

综上所述,干眼症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与健康成年人相比差异较为明显,不仅具有神经质倾向,并且抑郁、焦虑的负面情绪变化明显,由于受自尊心的印象,患者一般鲜与别人交流其病症。通过去干眼症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消除患者的心理疑虑,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加快整个治疗进程,加速康复速度。

(作者单位:威海市立医院)

[1]廖嫄.干眼症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70:297+307.

[2]张福弟,于海燕,钟宇荣.干眼症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23:108.

[3]魏学仿,彭永生,张宝凤.综合护理干预对干眼症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99:227.

猜你喜欢

干眼症状况护理人员
长期玩手机小心得干眼症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150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中药视舒茶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