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手指近指间关节损伤患者应用微型钢板螺钉与交叉克氏针固定进行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

2017-11-01李郦

保健文汇 2017年12期
关键词:指间克氏手部

●李郦

探讨手指近指间关节损伤患者应用微型钢板螺钉与交叉克氏针固定进行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

●李郦

目的:探讨手指近指间关节损伤患者应用微型钢板螺钉与交叉克氏针固定进行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6年7月间在我院就诊的手指近指间关节损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交叉克氏针固定,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型钢板螺钉固定。观察两组患者关节愈合时间、TAM功能评定情况、并发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关节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手部功能情况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手指近指间关节损伤的过程中,微型钢板螺钉固定法比交叉克氏针固定法更加利于关节融合,该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手部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手指近指间关节损伤;微型钢板螺钉;交叉克氏针固定;关节融合

手指近指间关节损伤是临床手部创伤疾病之一,该病能够导致骨与软骨和周围组织缺损,影响患者手部功能。临床常常表现为关节疼痛、畸形、活动范围受限。临床治疗多以关节融合为主,进行功能重建。交叉克氏针固定可以用于关节融合,但愈合时间较长,微型钢板螺钉固定不仅可较快愈合关节,还能够促进手部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情况[1-2]。本研究中,笔者就我院就诊治疗的80例手指近指间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交叉克氏针固定和微型钢板螺钉固定,后一种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7月到2016年7月间在我院就诊的手指近指间关节损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共37例(50指),其中30例患者为男性(40指),7例患者为女性(10指),年龄范围22-56岁,平均年龄为(33.01±4.47)岁。对照组共43例(54指),其中35例患者为男性(45指),8例患者为女性(9指),年龄范围21-57岁,平均年龄为(32.88±4.9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相比,组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使用臂丛神经麻醉,在手指近指间关节的背侧区S形切口,对指伸肌腱纵行切开,并向两侧牵开,切开骨膜与关节囊,骨膜下剥离,显露PIP,在中节指骨处对指伸肌腱中央束和侧副韧带进行分离。使用摆动锯选择角度,使指骨近端和远端关节面踝部分向掌侧截骨,食指融合角度为40°、中指融合角度为45°、环指融合角度为50°、小指融合角度为55°。

对照组患者使用交叉克氏针固定,基于上述操作,根据伤指关节融合角度将两侧的截骨斜面完全对合,采用2枚克氏针进行交叉固定,对伤口进行缝合。使用石膏固定10周,检查骨性愈合后,拆除石膏。

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型钢板螺钉固定,基于上述操作,根据伤指关节融合角度将两侧的截骨斜面完全对合,采用T形或4孔直形钛板进行塑性,使用螺钉进行固定,对伤口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关节愈合时间(临床愈合时间、X片骨性愈合时间),手部功能情况(TAM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

临床疗效使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进行评定,TAM功能评定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对上肢断肢和断肢再植的评定标准进行。TAM功能优良率=(优+良)/总指数×100%[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关节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关节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临床愈合时间、X片骨性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关节愈合情况对比

2.2 两组患者手部功能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部功能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部功能情况对比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内固定松动5例,感染5例,使用石膏持续固定或换药等处理后得到治愈,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观察组患者无内固定松动或感染等并发症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0.00%;观察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在发生手指近指间关节损伤时,临床多使用关节融合,治疗周围韧带与软骨的受损情况[4]。手指近指间关节融合术能够通过缓解患者关节疼痛和不稳,促进手部功能恢复,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中曾使用交叉克氏针固定法,在该过程中会受到指屈肌腱力影响,导致针体弯曲,融合关节背侧间隙张开,有限的压力只作用于融合面上,易引发并发症,该方法导致患者关节愈合时间往往较久,此外,该方法需要术后石膏固定,这会影响患者早起功能锻炼[5]。相比而言,微型钢板螺钉固定法可以有效加快关节愈合,促进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有研究表明,该类手术需要从解剖复位入手,固定需轻便牢靠,力求早期活动和锻炼,以促进恢复[6]。微型钢板螺钉固定法塑形性高,能够强化表面刚度,增加断面稳定性和压力,进而缩短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同时,该方法不需石膏固定,可促进患者恢复,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7-8]。该方法不论是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手部功能恢复情况,还是并发症方面分析,都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实现稳定的骨性愈合。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关节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手部功能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手指近指间关节损伤的过程中,微型钢板螺钉固定法比交叉克氏针固定法更加利于关节融合,该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手部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中医医院 手外科)

[1] 杨通, 芮永军. 2-5指掌指关节的解剖学研究进展[J]. 实用手外科杂志 , 2014,28(1):75-79.

[2] 于志军, 纪柳, 李庆泰等. 应用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融合手指近指间关节的疗效对比[J].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2, 26(4):359-361.

[3] 李超, 曹曼林. 指肌腱修复术后的手功能康复评定[J]. 中国康复,2013, 28(3):216-218.

[4] 索岩, 张展, 杨光等. 微型钛板螺钉与交叉克氏针融合近指间关节的比较研究[J].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2, 28(5):290-291.

[5] 蒋涛, 贺军, 林杨景等. 关节融合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J]. 成都医学院学报 , 2014, 9(5):605-608.

[6] 黄昱, 陈禄, 杨俊贵等. 掌指骨骨折的不同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对比 [J]. 河北医学 , 2017, 23(1):160-162.

[7] 金德富, 高骏, 雷伟等. 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掌和指骨干骺部骨折疗效比较[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2, 29(7):548-550.

[8] 宋永焕, 林大木, 丁健等. 3种手术方法融合手指近侧指间关节的疗效比较[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 29(11):1163-1164.

猜你喜欢

指间克氏手部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指间的艺术
风从我指间穿过
克氏针夹头的临床应用
风从我指间穿过
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发生于手部的硬下疳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