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白粉虱的综合防治技术
2017-11-01田帅
田帅
(绥中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辽宁·绥中125200)
温室白粉虱的综合防治技术
田帅
(绥中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辽宁·绥中125200)
温室白粉虱一年发生十代以上,繁殖快,且成虫,幼虫,卵同时在一植株上,虫体表有蜡质,遇光活跃,易于逃脱农药毒害,单一喷农药防治不易收到良好效果,必采用综合防治技术。1.生态防治:培育无毒苗,设置避虫帘,避免混栽,摘老叶烧毁。2.物理防治:每隔1平方米悬挂距地高70厘米的6厘米×15厘米的黄色塑料条诱杀。3.生物防治:释放中华草蛉或丽蚜小蜂防治,座壳孢菌也有一定前途。4.化学防治:苗期敌敌畏熏蒸,生长期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WP)2000倍,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WP)1500倍,2.5%天王星乳油(EC),20%普瑞特乳油(EC),2.5%吡虫啉可溶性液剂(SL),阿维菌素乳油(EC)等及其混剂绿采宝乳油(EC)等交替用药有效。关键是在夜间21时或凌晨3~5天喷药一次。绝对禁止在晴天中午施药,采用超微量喷雾更好。
温室白粉虱;防治;无公害
温室白粉虱分布在60多个国家,它吸食植物汁液,造成生长不良,分泌物能引起煤污病,通过取食还可以传染病毒病。70年代始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害虫,而防治无策。温室、白粉虱危害寄主广,已知危害70科270种植物,几乎所有蔬菜,花卉上都可受害,而且繁殖快,一年发生10代以上,且成虫,幼虫,卵各虫态同时发生在一个植株上,虫体表有蜡质,耐药性强,有的农药对卵和蛹杀虫效果低,而大多数成虫生活在叶背面,易于逃脱农药的毒害,另外,成虫在光强时活跃,在阳光充足条件下身体不易沾药,虫子很快逃脱,药剂防治,虫口密度很快就能恢复,再从施用安全来说,还必须有无公害限制,所以给这种害虫的防治带来很大困难,因而必须采用综合防治才能奏效。
1 农业生态防治
1.1 培育无虫苗,把好育苗关,严格执行育苗管理,不让这期间白粉虱发生,为彻底防治奠定基础。生产温室在定植前要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的茎,叶,残株,铲除杂草,运出室外处理,必要时采用低温灭虫方法,利用12月至1月上旬寒冷冬天低温把温室全部敞开3~5天,而后封闭温室,同时施高浓度无公害农药,可用敌敌畏熏蒸,每666.7平方米用敌敌畏0.25~0.5千克,这种方法只能对成虫有效,所以还需要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洒,对成虫、若虫和卵都有一定抑制作用,也不杀害天敌,由于此药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的合成,使若虫蜕皮时因外表皮沉积在体壁而致死,所以施药后3~7天才能见效,但杀虫药效期可持续20天以上,所以灭温室残余害虫较好,能达到温室无虫的目的。
1.2 设置避虫帘,在温室(大棚)出入口和通风处覆以300目白色冷纱或挂两层银灰(或白色)塑料条,防止白粉虱飞入。
1.3 避免混栽,调整好茬口,温室白粉虱嗜食茄子,番茄,黄瓜,豆类,草莓,一串红,向日葵等叶背多毛植物,所以上茬黄瓜,番茄,菜豆,下茬应安排甜椒,油菜,菠菜,芹菜,韭菜等茬口,可减轻温室白粉虱的危害。
1.4 防止病毒病传染,对温室番茄,甜椒易感病毒病地区,除防治白粉虱外,还需在苗期喷植物油乳剂50%病毒1号250倍,或行间铺白色锯末来预防病毒病。
1.5 摘除老病叶烧毁,因老龄若虫多分布在下部叶片,在茄果类蔬菜整枝打杈时,适当摘除部分枯黄老叶携出室外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白粉虱种群数量。
2 物理防治技术
2.1 物理方法防治,避免农药污染,低成本的有效科学防治方法之一。不同颜色诱捕白粉虱效果:黄色诱集量大于绿色大于黑色大于赭石大于大红大于兰色大于白色。在五种不同黄色中以浅黄色最佳,黄色诱集量大于深黄大于中黄大于嫩黄大于浅配黄。晴天中午前后室温高,光照强度大,采用黄色诱杀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2.2 物理防治的应用:据黄色对温室白粉虱有强烈的趋性和一天中活动的时间与高度结果设计了每隔1平方米距地面70厘米高悬挂6厘米×15厘米的塑料条(上涂黏虫胶)诱杀,是一种很好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但注意的是正确的黄色塑料条基础上试验3厘米×15厘米和6厘米×15厘米证实在一定范围内随拉条宽度的增加效果越高。但9厘米×15厘米黄色塑料条面积虽大,诱捕量反而减少了,这是黄板诱捕不如黄条诱杀高的原因。其次是要选用的黏虫胶可保持黏度较长时间,若黏虫胶买不到时用10号机油代替时应将10号机油加入少许黄油调匀,应用或松香酯27份与蓖麻油12份,加热熔化后加入稳定剂1~3份,搅拌最后加入蜂蜜3份充分搅匀,冷却后使用,每隔7~10天重涂一次。
3 生物防治
由于温室白粉虱繁殖快,世代重叠,各虫态同时存在及体披蜡粉,如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农药药效很难发挥,同时抗药性也迅速增强,因此一味施用化学农药,往往不能控制危害,自然界中能捕食温室白粉虱的昆虫很多,如:草蛉、多种寄生虫、瓢虫等。
3.1 中华草蛉可以通过人工饲养定期释放方法。4月饲养中华草蛉,6月间释放于温室黄瓜上防治白粉虱,草蛉幼虫取食白粉虱后发育正常,即使在温室达37-38摄氏度条件下也能成活。利用粉虱若虫喂养草蛉,方法是将蛉卵6月3日,8日和15日进行把卵箔缠在植株上或用钉书钉在蔬菜背面,每5株设一释放点合1800平方米释放蛉卵9万个,证实可以控制温室白粉虱的危害,但在草蛉和粉虱虫口比例小于1:100时,往往不能控制。
3.2 丽蚜小蜂的应用。主要利用丽蚜小蜂产卵于白粉虱若虫体内,幼虫在若虫体内营养寄生生活,被寄生的白粉虱在9~10天后变色黑色,继而若虫死亡。试验白粉虱在番茄上部叶片平均每叶有粉虱4~10头,黄瓜50~60头,每隔2周共3次,释放丽蚜小蜂成蜂15头每株,就可压底白粉虱虫口过多的增长,应用丽蚜小蜂捕杀白粉虱好处,是其抗药性较强。丽蚜小蜂可在温室内建立种群,而能有效地控制白粉虱危害。
3.3 赤座霉菌(轮枝菌,座壳孢)能寄生白粉虱,并使病菌流行。该菌在7~23℃中菌落能生长并产生分生孢子,菌落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3~28℃,产生分生孢子温度为23~25℃,适应我国华北地区冬季温度偏低,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但孢子需较高的相对湿度80%以上才能生长良好,由于高湿利于很多真菌病害发生,喷用杀毒剂也能杀死赤座霉菌,因此在实践中受到一定限制。
4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农药是在种植适宜蔬菜种类,避免混栽,培育无虫苗,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互相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合理施用低毒无公害化学农药。
4.1 苗期,烟雾剂熏蒸压低虫口,即温室大棚每平方米应用80%敌敌畏0.35毫升和2.5%敌杀死0.05毫升与消抗液0.025毫升混合,在密闭棚室的地面上,用两块砖撑一凹形铁皮,下面放上蜡烛点燃,倒入定量配制的药液,每667平方米设4~5个点,使药液蒸发熏蒸棚室。
4.2 当前防治温室白粉虱农药,随着农药科学的进展,在温室蔬菜每株平均成虫2.7头时开始喷如下农药:
4.2.1 25%捕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此药是使昆虫蜕皮致死,所以施药后3~4天才能见效,对成虫产卵和幼虫孵化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天敌昆虫及益虫无明显影响,药效期可维持20~ 30天。
4.2.2 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喷施若虫效果好,还可杀卵,同时又不杀伤天敌丽蚜小蜂,每7天一次。
4.2.3 2.5%天王星(联苯菊酯、三氟氯氰菊酯、虫螨灵)乳油3000倍液,毒性低,对人畜作物安全,且使用剂量低,对环境影响小,可作为绿色食品的害虫防治,最大优点是在低温时仍能发挥较强的效力,药效持续15~30天,可杀死成虫,若虫,蛹,对卵效果不明显。
4.2.4 20%灭扫利乳油(甲氰菊酯)2000倍液,或15%普瑞特乳油2000倍液。
4.2.5 2.5%功夫菊酯乳油3000倍液,2.5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10%氯菊酯乳油3000倍液,21%灭杀毙4000倍液,对成虫有效,不能杀卵。
4.2.6 20%吡虫啉(康福多、一遍净、大功臣、蚜虱净、扑虱蚜、灭虫精、咪蚜胺、高巧、比丹、啉威、铁砂掌)可溶性液剂(SL)2500~5000倍液,喷药后1~ 15天防效可达75.6%~96.5%,明显优于20%灭扫利乳油及一些菊酯类农药2000倍液,毒性也较低,是控制温室白粉虱的良药,此处还有复配的25%异吡,20%蚜虱绝3000倍液。
4.2.7 阿维菌素(齐螨素、螨虫素、害极灭、杀虫丁、7051杀虫素、阿巴丁、阿巴菌素、阿弗菌素、阿维虫清、阿维兰素、爱福丁、爱螨立克、克虫星、虫螨克、虫螨齐克、灭虫丁、灭虫清、农哈哈、齐墩霉素),由于各种含量不同,稀释倍数稍有不同,该药为干扰昆虫神经生理活动,具微弱熏蒸作用及触杀,胃毒作用,无内吸作用,但有很强的渗透作用,不杀卵,低毒,持效期长,此外,还有复配的40%绿菜宝,35%克蛾宝防治。
5 温室白粉虱的施药原则
由于温室白粉虱有趋光性,又身披蜡质保护,所以喷药不可在晴天中午进行,否则即使施用最高效农药,也是“事倍功半”,应当利用粉虱夜间不活动的生活习性特点,掌握在晚上9点以后或凌晨3~5时喷药,才能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又由于成虫体表有蜡质保护,因而对化学农药有一定的耐药性,加之成虫,幼虫,卵同时在一植株上,有些农药仅对成虫有效或其他虫态有效,对卵无效,所以每隔5~7天喷药一次,才能控制白粉虱繁殖,而喷药浓度过大或次数过于频繁,还易产生抗药性或药害,所以应用化学农药,必须多种农药交替施用,更要配合各种环境因子,采用物理,生物技术综合治理,才能得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1] 杨崇实,等.温室白粉虱防治.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9年.
[2] 路虹,等.中国农作物病虫害.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年.
[3] 陈庆河,等.1999我国无公害蔬菜病虫防治研究与研讨.福建:福建农业学报,1999年.
[4] 华南农业大学主编.农业昆虫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年.
[5] 朱国仁,李国栋,刘佳.实用蔬菜病虫防治手册.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