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摆仗寨

2017-11-01

乡村地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平塘大塘先祖

摆仗寨

区位:黔南州平塘县大塘镇新营村摆仗组

民族:汉族、苗族

村庄面积:22 平方公里

人口:2265 人

特产:茶叶、泡糟酒

荣誉:第三批全国传统村落

每年农历冬月的第一个亥日,村民们便里一圈外一圈的围聚在跳月场举行“跳月”。(岛 主/摄)

新营村的摆仗苗寨是个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村寨。寨子虽然不大,但却有一个很大的圆形广场。村民们说,那不是广场,是“跳月场”,“跳月”的时候才会用到。

这里的“跳月”名称也很有趣,叫“咕噜跳月”,每年农历冬月的第一个亥日,以及其他较大的节日,村民们便里一圈外一圈的围聚在跳月场举行“跳月”。“跳月”的时候,场地中央先架起铜鼓,由村寨中德高望重之人进行祈祷念词,而后盛装的青年男女入场,围绕在铜鼓周围,和着铜鼓深沉和芦笙悠扬的乐声翩然起舞。

摆仗苗寨的村民是苗族一支被称为喜鹊苗的分支。之所以被叫做喜鹊苗,因女性衣服酷似一只展翅飞翔的喜鹊而得名。平塘的喜鹊苗服饰颜色较其他喜鹊苗颜色更为鲜艳,还有三根细长的羽毛插在高高盘起的头发上,如果远观,人身仿若一只直立行走的鸟。女性的服饰上还有一条肩批,中间以贝壳排列装饰,边带绣的是充满美好寓意的几何图案。明明远离大江和大海居住在深山,为什么村民们的传统服饰上却装饰的是贝壳?村民们说,远古祖先战败迁徙,为了方便带走财物便将钱币等缝制在衣物上,喜鹊苗的先祖曾居住在大江边上,流通的货币是贝壳,因而于其他苗族分支以银饰装饰的喜好不同,他们多用贝壳装饰。“跳月”的时候,贝壳与铜铃叮当作响,别有一番韵味。

摆仗的先祖迁徙到此之后经过一番繁衍生息生活渐渐平静,如今的新塘一带被他们叫做“咕噜”。“咕噜跳月”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一说,从前咕噜有一家苗族,父母早亡,只留下兄弟二人相依为命。哥哥叫巴卡,弟弟叫巴母,哥哥巴卡做出了金芦笙引来贪婪的虎精将哥哥带走,弟弟为救哥哥带领乡亲跋山涉水射死了虎精,他们为庆祝胜利团圆吹起金芦笙跳起了舞。找到哥哥的冬月亥日就是“跳月”的日子。另一说为平塘的喜鹊苗崇拜月亮,曾经先祖居住在长江流域的江西一带,后迁移至此,当时为了避免祸事,先祖们白天隐藏在山林里,晚上赶路,在月光的指引下平安迁徙到了平塘“咕噜”并生活下来。没有月神的指引就没有先祖的平安和后来的幸福生活,因此为了纪念月神当地人就选在每年的冬月亥日举行“跳月”。时光慢慢走过,“跳月”渐渐演变成了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形式。

如今在摆仗,恋爱已经不仅仅只局限在“跳月”之时,然而“跳月”依然隆重热闹,村民们穿上传统服饰,围着铜鼓尽情舞蹈。哪家小伙子看上心仪的姑娘,就会摘掉姑娘头上的羽饰。姑娘要是不同意,就会让他还回来,要是默认了就成了和和美美一桩好事。到时候小伙子恐怕会乐呵呵的请大伙喝村里独有的泡糟酒,醉了也能笑醒吧。

村寨服务信息

村支书:王正橡13595429227

村 长:王国区1478587229

交通信息:大塘—平塘,惠水—平塘,贵阳—大塘均有班车可达到,最晚下午3点。

食宿接待:可联系村支书。

平塘大塘苗族平静悠闲的生活。(岛 主/摄)

(文/本刊记者孙晋楠 责任编辑/黄莎莎)

猜你喜欢

平塘大塘先祖
后脱贫时期民族村寨规划发展探索
锦绣“云城”春未央
大河村奇遇记
世界最高混凝土高塔桥平塘特大桥建成通车
平塘甲茶
特提斯女神的壮举——平塘国家地质公园
平塘甲茶
结合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区规划工作以广州市大塘社区规划为例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画卷苗乡——大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