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
2017-11-01姜仁建
姜仁建 蒲 萍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
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
姜仁建 蒲 萍△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
目的观察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对照1组予以小针刀治疗,对照2组予拔罐治疗。3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当日、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记录患者的的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以评价3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观察组分别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结合拔罐能更快地缓解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症状。
腰背肌筋膜炎 小针刀 拔罐
腰背肌筋膜炎[1]又称腰背肌筋膜纤维织炎,是腰背部富含白色纤维组织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腰部,甚至臀部酸胀痛,严重者可出现下肢放射痛。中医药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方面历史悠久。笔者采用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排除标准:与上述诊断标准不符者;合并有严重心、肝、脑、肾及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者及影响本研究的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骨结核、骨肿瘤、严重骨质疏松、周围神经病变、精神病患者);具有聋、哑、盲等残疾的患者;怀疑或确认有酒精、药物等滥用史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症状严重的更年期患者;严重体虚者;不配合或不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同时应用其他治疗者。
1.2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为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90例,均为初次发病,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28~72岁,平均56.50岁;病程9 d至2个月,平均21 d。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30例。各组间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予以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对照1组采用小针刀治疗,对照2组采用拔罐治疗。小针刀结合拔罐具体操作过程:1)通过患者主述及局部触诊确定压痛点或疼痛中心点,部分患者可触及硬结或条索定位;2)正规外科洗手;3)对定位点使用碘伏及酒精消毒3遍,消毒范围为以定位点为中心的5 cm圆形区域;4)以定位点为中心铺无菌孔巾;5)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6)使用Ⅰ型3号针刀快速刺破定位点皮肤,直达筋膜,针刀刀口平行腰部竖脊肌方向,避免针刀进针过深损伤胸腹部脏器及脊髓,如有硬结或条索需将其剥离或切断,然后迅速出针;7)出针后选择已消毒的大小适宜的火罐,采用闪罐法将火罐拔在针刀刀口上,留罐5 min,然后起罐;8)将针刀刀口处再次消毒,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9)术后2 d注意保护伤口,避免伤口感染。小针刀治疗操作过程:同试验组,去掉以上的步骤7)。单纯拔罐治疗:在病变部位采用闪罐法拔罐,留罐5min。
表1 各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4 观察指标 记录各组治疗前、治疗后当日、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患者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然后进行组间疗效对比。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试验数据为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年龄采用(±s)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或Wilcoxon秩和检验(不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各组间年龄分布、性别、损伤类型数据为计数资料,满足R×C表,宜采用χ2检验;重复测量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 见表2。各组患者均在治疗后当日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明显改善,但观察组功能障碍缓解更快;各组组间全程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各组不同时间点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分,±s)
表2 各组不同时间点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分,±s)
组 别n 治疗前 治疗后当日 治疗后1周 治疗后2周对照2组30对照1组30 25.20±1.81 12.13±1.76*11.25±1.70*10.37±1.44*25.31±1.72 12.22±1.65*11.54±1.52*9.64±1.55*观察组3025.27±1.78 5.20±1.34*△4.47±1.30*△2.13±0.69*☆◇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当天比较,☆P<0.05;与治疗后1周比较,◇P<0.05。治疗后同一天比较:与试验组比较,△P<0.05。下同。
2.3 各组患者疼痛评分结果比较 见表3。观察组在治疗后当日疼痛明显缓解,对照组在治疗后1周开始明显缓解;各组组间全程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小针刀结合拔罐能更快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表3 各组不同时间点疼痛分值比较(分,±s)
表3 各组不同时间点疼痛分值比较(分,±s)
组 别n 治疗前 治疗后当日 治疗后1周 治疗后2周对照2组30对照1组30 6.15±0.13 5.96±0.04 4.46±0.06*4.31±0.02*☆◇6.32±0.15 5.82±0.06△4.52±0.08*△4.40±0.01*☆◇观察组306.27±0.10 2.35±0.09*☆1.03±0.09*☆◇0.78±0.01*☆◇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腰背肌筋膜炎属“痹证”“腰痛”[3]范畴,主要为局部受寒、劳损等[4]因素引起;腰背部受寒或劳损后,局部经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经脉,“不荣而痛”,产生腰背部疼痛症状[5-7];瘀血为阴邪,常与“寒邪”同气相求,导致腰背部疼痛加重[8-10],出现局部肌肉紧张、机体功能障碍[11]。 遵照《内经》“治病必求于本”之旨,通过小针刀点刺瘀血阻滞之阿是穴,给邪以出路,再结合拔罐,驱邪外出,使经脉得通,气血运行恢复畅通,从而解除患者腰背部不适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腰背肌筋膜炎为无菌性炎症疾病,因腰背部肌筋膜缺血缺氧或慢性组组损伤导致局部大量炎性物质堆积,组织水肿[12],使腰背部筋膜室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影响末梢血管舒张功能,影响局部供血[13];另外,炎症物质通过刺激末梢神经而出现疼痛[14];软组织因此越加紧张,加剧腰背部筋膜室张力,使此过程恶性循环。使用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本病,一方面小针刀刺破筋膜可达到筋膜室压力释放的效果[15-17];另一方面,局部拔罐可增加炎症物质从针刀孔处排除,从而能快、更彻底地缓解腰背部疼痛症状,故而此法是根治腰背肌筋膜炎的理想方法。
[1]李仲廉,建雄,倪家骧,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7:25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36.
[3]丁喜瑞,古永明.四妙丸加减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腰背筋膜炎5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4):457.
[4]方丽.序贯疗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比较与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7):70.
[5]苏艺,于世超,孙永强.浮针治疗腰背部浅筋膜炎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4):18-21.
[6]胡熙耀,穆敬平,程建明,等.电热针疗法治疗腰背部浅筋膜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5):574-576.
[7]付蔷,李超,崔清国.针灸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腰肌劳损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2):192-194.
[8]冀全谋,张国庆,陈国梁,等.孙其斌提拿手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3):264-265.
[9]李明松.局部激痛点封闭加手法治疗腰肌筋膜综合征50例体会[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1):74.
[10]彭力田,彭文,周昭辉,等.中药定向导入治疗腰背肌筋膜炎4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5):89-91.
[11]郭彦涛,杨少锋,邓博.“动静结合”理论在腰背筋膜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8):33-35.
[12]Cahit Kafadar,Mehmet Incedayi.Intramuscular nodular fasciitis of the erector spinae musclemimicking soft tissue sarcoma[J].The Spine Journal,2016,16(8):491-492.
[13]Dana Cruz,Matthew Spiegel.Total disability index(TDI):a single functional status measure in patients with neck and/or back pain[J].The Spine Journal,2016,16(10):303.
[14]Bart Green,Claire Johnson.Association of biopsychosocial factors with back pain in adult Americans[J].The Spine Journal,2016,16(10):342.
[15]蒋伟,唐震,黄炳仓.腰背部浅筋膜炎的MRI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1):91-93.
[16]吕建兰,傅瑞阳.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腰背部浅筋膜炎39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2):135-137.
[17]赵勇,方维,秦伟凯.小针刀闭合性治疗肌筋膜炎的机制思考[J].中国针灸,2014,34(9):907-908.
R686.3
B
1004-745X(2017)10-1873-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7.10.059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550387075@qq.com)
2017-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