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泄泻中医证型及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2017-11-01卿龙丽黄碧群蔺晓源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主症证型脾虚

卿龙丽 黄碧群 蔺晓源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410007)

泄泻中医证型及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卿龙丽1黄碧群1蔺晓源2△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410007)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研究泄泻的中医证型及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2007年1月至2017年5月中文数据库中有关泄泻的中医药研究相关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出合格泄泻证型类文献54篇,8654例病例,17种中医证型,常见4个证型肝郁脾虚、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脾肾阳虚共占达总样本量70%,其余13个证型共占总样本量30%。检索满足要求的泄泻证候类文献70篇,11156例病例,52个证候变量,主症是以便稀、次数增多、色淡和臭不甚为主;次症的文章比例>60%的仅有腹痛和神疲倦怠;舌脉分布以舌淡(或淡白)、苔白(或薄白)、脉弦滑为多,小儿主要是指纹红。结论研究泄泻的中医分型及证候特点在现代文献中的分布规律,可为泄泻的临床诊断、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泄泻 证型 证候 文献研究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胃肠病证,以夏秋季多发[1]。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泄泻的发病率日益上升,其在亚健康人群中更是常见和多发。西医治疗本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疗效不佳。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临证治疗泄泻优势明显[2-8]。但目前泄泻的中医辨证分型各家不一,从而对诊疗方案的确立以及疗效的判断与临床试验的开展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基于文献研究的方法,探讨和分析泄泻的中医证型及证候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资料来源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2007年1月至2017年5月)有关泄泻中医分型或证候的文献作为文献来源。

1.2文献检索方法

采用电子检索。中文检索策略:先以主题词“泄泻”“腹泻”“急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消化道息肉”“炎症性肠炎”“消化道肿瘤”“过敏性结肠炎”“上呼吸道感染胃肠型”“肠道菌群失调”“肠结核”进行一次检索;再以主题词“中医”“中医药”“中西结合”“辨证”“辨证分型”“证型”“证候”进行二次检索。检索期限定为2007年1月至2017年5月,文献分类范围定为医药卫生科技。经上述方法未能检索到全文文献,则进行手工检索补充。

1.3文献选择

1)纳入标准:符合泄泻的诊断标准;选择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泄泻的临床研究,资料完整,且有明确中医辨证分型或证候描述的文献。2)排除标准:重复发表的论文或重复引用的文献内容,仅取1篇,其余排除;资料来源不清,与临床实际不符者;医案报道、护理类文献、药理学研究、综述类文献、动物模型实验研究。

1.4研究方法

1.4 .1中医证名规范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6]《中医诊断学》[7]《实用中医诊断学》[8]《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及《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10]中的相关证型名称进行规范。将相近的证型归为一类,如脾虚湿阻、脾虚湿盛、脾虚湿困均归属于脾虚湿阻;肾阳不足、肾阳亏虚、肾阳虚衰均归属于肾阳虚衰,肝郁脾虚、肝脾不和、肝胃不和归属于肝郁脾虚;寒热错杂与寒热夹杂为同一证型;伤食泻、伤乳泻、食积证归为食积证一型;脾胃虚弱、脾虚泻、脾气虚弱及脾虚胃弱为脾骨虚弱证等。对无法按标准规范的证型按原文献保留。对采集和归类统计文献中证型出现的频次和频率、各证型的病例数和在样本总量(总病例数)中的比例,分析常见证型的权重。

1.4 .2中医证候分布 参考 《中医诊断学》[7]《实用中医诊断学》[8]《中医内科学》[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6]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泄泻中医诊疗指南”中的相关证型名称,进行规范命名。对文献分别采集中医证候出现的频次和病例数,分别统计各证候出现的频次、频率以及样本总量比例等,总结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1.5统计学处理

建立EXCEL数据库,由两人独立双份录入。录入数据后进行两次录入核对,核对一致后,导入到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文献中各证型、证候的频次和病例数,相同证型或证候的病例数累加记为该证型或证候的总病例数,对该证型或证候各做出相应的频数统计,制作相应的表格。

2 结 果

2.1泄泻证型分布特征

见表1。初步检索出中文文献2398篇,参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有明确中医分型与病例数的文献54篇,病例总计8652例。泄泻证型在现代近10年文献中出现231种,剔除重复证型,经规范后余46种,表明泄泻证型复杂性及其临床辨证分型不统一。将其相似证型归为同一型。经整理后54篇文献中共出现17种中医证型。结果显示泄泻的常见4个证型是肝郁脾虚、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脾肾阳虚,共占达总样本量70%,其余13个证型共占总样本量30%。

表1 泄泻证型分布表

2.2泄泻证候分布规律

在2398篇泄泻相关的文献里有明确的泄泻证候描述的文献有70篇,病例总计11156例。整理文献后得到64个泄泻证候信息变量,再经分析整合归同后,确立52个证候变量纳为泄泻证候研究对象。

2.2 .1泄泻的主症(便质、次、色、味)分布统计 见表2。泄泻的主症是以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甚者如水样;或泻下完谷不化;或次数不多,便稀的病证,因此研究泄泻的主症分布从便质、便次、便色、便味着手,以症状分级将泄泻主症分为12项。

2.2 .2泄泻的次症分布特征 见表3。对70篇文献中泄泻次要症状进行整理统计出21个证候变量,仅有腹痛和神疲倦怠2项症状超过60%的文章比例。

2.2 .3泄泻的舌、脉分布特点 见表4。在70篇泄泻相关的文献中统计出了泄泻舌苔、脉象及指纹的19个证候变量信息。

3 讨 论

本次研究以近10年泄泻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文献统计泄泻的证型与证候出现的频次和病例数,分别统计各证候出现的频次和频率以及样本量和比例等研究其分布情况。从研究结果中,可知泄泻证型主要集中在肝郁脾虚、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脾肾阳虚等证证,该结果与目前权威辨证分类大体一致。肝郁脾虚证居榜首,这可能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工作、生活压力大致情绪抑郁相关。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所说“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以怒时夹食”,说明其病机与情志失调密切相关[12]。《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病位主要在脾胃,其病机总属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脾肾阳虚证位居第四,病机如《景岳全书·泄泻》所指“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当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后世明确提出了脾肾阳虚的五更泄泻,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治当益火补土[13]。有研究发现,脾肾相关与水液代谢关系密切[14]。

表2 泄泻的主症分布表

表3 泄泻的次症分布表

表4 泄泻的舌苔、脉及指纹分布表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泄泻的研究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多数研究缺乏对证候的分析及分布规律的总结,而证候是中医立法选方用药的依据,对证型、证候诊断进行客观化、标准化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基石[15]。辨证论治乃中医的灵魂,是中医诊疗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通过近10年文献调研,探讨泄泻的证型与证候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对推动泄泻证型统一、证候规范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是以文献资料为依托,但在统计中发现对本病症状、体征进行全面关注的文章较少,样本量亦不大,研究结果可能与临床实际不完全一致。今后有必要进行基于证型与证候的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以便更全面、准确地揭示泄泻的中医证型和证候分布规律。

[1]邓艳玲,徐琦,邓天好,等.泄泻的中医药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2):189-191.

[2]张春阳.疏肝理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54(2):178-181.

[3]李云虎,姚卫海.辨证分型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J].中医杂志,2014,55(17):1509-1510,1530.

[4]李湘力,林泳,蔡敬宙.辨证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J].广州医药,2014,45(3):67-68.

[5]戴永生,欧江琴,刘亿淑.中医五行辨证治疗泄泻124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0):1860-1861.

[6]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1-88.

[7]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4-707.

[8]邓铁涛.实用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1-403.

[9]SFDA.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10]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0-94.

[11]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29-236.

[1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

[13]蔺晓源,邓娜,李霞,等.四神丸对脾肾阳虚泄泻模型大鼠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5):756-757.

[14]白少玉,张怡,方锐洁,等.水液代谢失常与泄泻证治探析[J].中医学报,2017,32(2):250-252.

[15]王阶,姚魁武.中医证候规范方法学研究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8):570-572.

Study on Syndrome Types and Syndrome Distribution of Diarrhea Syndrome

QING Longli,HUANG Biqun,LIN Xiaoyuan.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unan,Changsha 410208,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TCM syndromes and syndromes distribution of diarrhea by literature review.Methods:The liter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on diarrhea in Chinese database from January 2007 to May 2017 were searched by computer.The EXCEL database was establish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s54 cases of qualified diarrhea syndrome were retrieved;8654 cases were found;17 kinds of TCM syndromes were found.There were 4 common types of syndromes:liver and spleen deficiency type,spleen and stomach type,damp-heat type,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type,accounting for 70%of the total samples,the remaining 13 syndromes accounting for 30%.70 cases of diarrhea syndrome were found to be retrieved;11156 cases and 52 variable syndromes were found.The main symptoms were loose stools,increased frequency,light color and odor;the proportion of articles about minor symptoms was more than 60%,only abdominal pain and lassitude;the distribution of tongue and vein was mostly pale tongue(or light white),white fur(or thin white),and wiry and rolling pulse,and children had red fingerprint.ConclusionThe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diarrhea in Chinese medicine and syndromes in the modern literature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diarrhea.

Diarrhea;Syndrome type;Syndrome;Literature research

R256.34

A

1004-745X(2017)10-1696-04

10.3969/j.issn.1004-745X.2017.10.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403380);湖南省教育厅科研优秀青年项目(15B178)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ll.xx.yy.521@126.com)

2017-06-13)

猜你喜欢

主症证型脾虚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伤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